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红河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4:35:52 来源:红河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08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州第六次党代会的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安排部署,全面实施产业富州、机制兴州、素质强州举措,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6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GDP)360.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3%。增速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35亿元,增长17.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74.36亿元,增长15.7%;建筑业增加值24.98亿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7.76亿元,增长7.7%。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8.6∶52.9∶28.5调整为17.6:55.3:27.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县域间差距呈进一步扩大之势;财源结构较单一,部份县乡财政困难,政府债务进入还贷高峰,偿还到期债务压力较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在加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户的经济利益,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年快报显示,2006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8.3%。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大部份农产品产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长。

畜牧业和渔业全面丰收。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7.34万吨,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猪肉产量增长9.9%,牛肉增长20.7%,羊肉增长13.7%;水产品总产量达3.66万吨,增长18.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95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16.7万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3.94亿立方米,为农业供水12.17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年快报显示,2006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4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5.32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6.82亿元,增长15.8%。

分经济类型看:全州规模以上国有经济完成产值139.09亿元,比上年增长8.9%;集体经济完成产值7.35亿元,增长39.5%;股份制经济完成产值215.11亿元,增长32.8%;股份合作制经济完成产值0.17亿元,下降29.4%;三资及外商经济完成产值5.38亿元,下降15.9%;其它经济完成产值8.22亿元,下降23.2%。

分轻重工业看:全州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76亿元,增长0.3%。轻、重工业的比重为25.2∶74.8。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利税总额93.86亿元,增长26.3%;利润总额32.69亿元,增长67.2%。

建筑业较快发展。年快报显示,2006年全州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3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年快报显示,2006年红河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全年投资总额达209.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城镇投资182.05亿元,增长31.5%;农村非农户投资7.67亿元,增长52.2%;房地产开发投资13.34亿元,增长30.2%。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29亿元,增长3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95亿元,增长27.5%。

大项目投资彰显成效。全州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83个,计划总投资达544.13亿元,占全州计划总投资的87.2%,本年完成投资157.90亿元,占75.5%。

交通运输投资力度加大,邮电通讯投资高速增长。全州交通运输完成投资5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1。61亿元,增长103.8%,成为投资增长的亮点。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州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4695万吨,货物周转量457236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5111万人,旅客周转量225053万人公里。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85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6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州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914.52万元,全州固定电话用户达61.12万户(含小灵通用户),移动电话用户104.24万户,全州固定电话普及率14.0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3.99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8.13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06年,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零售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4.55亿元,增长10.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44.73亿元,增长9.1%;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23.7%。

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8亿元,增长9.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5.33亿元,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5亿元,增长12.8%;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6.01亿元,增长10.3%。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据个旧市城市经济调查队资料显示:2006年个旧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5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1。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旅游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2006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7.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出口完成4.98亿美元,增长33.4%;进口完成2.07亿美元,增长51.7%。外经贸企业进出口总值完成5.35亿美元,增长31.9%。边贸企业进出口总值完成1.57亿美元,增长76.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完成0.14亿美元,下降13.8%。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外游客4.87万人次,增长60.7%,国内游客578.71万人次,增长27.8%。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66亿元,增长17.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35.58万美元,增长39.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6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04亿元,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9亿元,增长18%。全州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55亿元,增长21.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截止2006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41.8亿元,增长19.2%。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9%,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4.83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全年全州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972.95亿元,现金支出1023.03亿元,两库轧差累计净投放现金50.08亿元,同比增长7.5%。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82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273万元,寿险保费收入5304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20384万元,增长11.2%,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5909万元,寿险赔款支出4475万元。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州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059人,专任教师51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在校学生25286人,专任教师1782人。普通中学198所,在校学生229473人,专任教师12551人。普通小学1792所,在校学生415126人,专任教师21392人。幼儿园172所,在校学生79810人,专任教师1861人。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年全州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1个,申请专利11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州共有文化馆(群艺站)14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站)15个,共藏书127.3万册。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02%,电视人口覆盖率95.0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共有医院61个,拥有床位数7099张;乡镇卫生院137个,床位数2408张,卫生技术人员169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518人。

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承办和参加了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共获金牌55.5枚、银牌23.5枚、铜牌33枚,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四名,金牌总数创下了红河州在省运会上的历史之最。

十一、人口、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

全州年末常住总人口为434.5万人,全州户籍总人口为412.11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男性212.14万人,女性199.97万人,非农业人口73.05万人,农业人口339.06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州共有县级以上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州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年快报显示,2006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7101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增长11%。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6年,全州有12.07万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额3.44亿元;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5.39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为1101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32.3万人,收缴医疗保险金额4.05亿元,支付3.18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拥有收养性福利机构8个,全年共有10.26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支出城镇低保资金9114.44万元。

注释: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2007年红河州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