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文山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4:30:18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20次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州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创新谋变,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奋发努力,积极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努力扩大内需,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工业强州意识,走有文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贯彻落实“工业强州”战略作为推动全州经济发展的主攻点和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一、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文山州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48.24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15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增加值34.82亿元,增长23.6%,建筑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42.4%;第三产业增加值55.56亿元,增长10.6%。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2.0:30.5:37.5,比上年第一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二产上升3.9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4404元,比上年增长18.4%。“十五”期间文山州生产总值增长了71.0%,年平均递增11.3%。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文山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做好服务,营造环境,使非公经济在扩充经济总量上大显身手,逐步成为文山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68.2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21个百分点。“七、烟、畜、矿”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增加值42.18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税收4.43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部财税收入的35.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2.4%。

支柱产业中: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14.99亿元,税利2.65亿元;烤烟产业实现总产值11.67亿元,税利2.98亿元;畜牧业实现总产值25.30亿元,税利1.73亿元;矿业实现总产值37.76亿元,税利6.83亿元。

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涨幅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较大,价格指数为103.5%,涨幅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涨幅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5年全州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748人。年末全州单位从业人员11.16万人,增长1.5%,其中:在岗职工10.6万人,下降0.9%。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我州虽然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许多制约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经营发展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较高,农、牧业科技应用推广力度不够,农业增产潜力小,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财政依然困难;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物价涨幅高于全省、全国水平。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三农”作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在受灾之后仍实现增收,结构调整有起色。全州粮食播种面积564.08万亩,下降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4万亩,增长3.8%。全年现价农业总产值656409万元,增长7.3%。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畜牧业现价总产值252995万元,增长6.7%,由于税收政策调整,畜牧业完成税收2972万元,下降2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5%,已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年水产品产量543万公斤,增长0.2%。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23万亩,其中:用材林9.03万亩,经济林12.99万亩,防护林14.29万亩。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牧、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造林绿化工作,遏制了生态的恶化,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297716万元,总产值999067万元,分别增长21%和25.8%。

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106712万瓦特,增长1.8%;大中小型拖拉机12559台,增长11.8%;农用排灌机械12560台,增长21.0%;化肥施用量37.64万吨,增长4.4%;农村用电量21534万千瓦小时,增长8.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9.37万亩,增长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重组改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工业首位意识,加强宏观调控,深化国企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革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培育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工业强州步伐加快,全州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州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88404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5%。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13419万元,增长41.9%;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1301万元,增长86%;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3347万元,下降8%;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19288万元,增长32%;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3234万元,增长7.6%,。

按规模大小划分: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04075万元,增长28.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9969万元,增长9.1%。

轻重工业保持快速增长。轻工业完成产值286732万元,增长24%,重工业完成产值597312万元,增长18.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7605万元,增长32.1%;利润总额65407万元,增长28.9%;上缴税金41511万元,增长30.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3点。分行业看,利润增幅较大的有:电力生产实现利润22795万元,增长1.3倍;有色金属矿采选实现利润18010万元,增长1.4倍;烟草实现利润14534万元,增长1.2倍;非金属矿物制品实现利润7412万元,增长87%;专用设备制造实现利润403万元,增长1.5倍;农副食品加工实现利润394万元,增长3.1倍等行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州建筑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4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742万元,增长7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94271万元,增长1.3倍;更新改造完成100444万元,增长1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157万,增长91.2%;其他投资(含城镇集体)43580万元,下降24.1%;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46310万元,增长24.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34173万元,增19.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775万元,增长20.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9398万元,增长1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7231万元,增长16.4%;集体及股份合作消费品零售额21645万元,增长18.1%;个私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67069万元,增长19.9%;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6万元,增长8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2932万元,增长20.0%;餐饮业零售额98911万元,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22330万元,增长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边境贸易活跃。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3310万美元,增长16.4%。其中:进口229万美元,下降0.9%;出口3081万美元,增长18.0%。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54394万元,增长35.3%。其中:进口70962万元,增长35.6%;出口83702万元,增长35.0%。

经济社会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国内投资项目16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75.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81亿元,增长41%。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又有新发展。2005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1049公里,另有乡村公路8293公里。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100%。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扩大了运输能力。全年货运周转量105163万吨公里,增长8.0%。旅客周转量220755万人公里,增长14.6%。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59541万元,增长49.7%。全州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3.4万户,移动和联通通信用户25.4万户。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46.2部(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8.4万人次,增长13.7%。旅游总收入167569万元,增长70.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平稳运行。各级各部门积极开辟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917万元,增长28.5%。财政支出307790万元,增长19.7%。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2177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70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1%。各项贷款余额10920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7%。

社会保险事业应进一步加强。全州保险费收入19112万元,增长50.3%。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0238万元,增长62.7%;财产险保费收入8874万元,增长38.2%。人寿保险赔付率25.4%,财产保险赔付率59.3%,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创新、产业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主题,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努力落实科技计划项目。2005年全州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8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6项,州级22项。全部项目已按合同实施,进展顺利。在支柱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州共组织评价科技成果项目46项,有30项获省州科学技术奖,其中:有3项获省科技三等奖。科技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36.5%、44.3%和33.2%,分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教育是科技和经济腾飞的支撑点,一年来,全州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全州除广南县外,其余7个县完成了“普九”工作,“普九”人口覆盖率达77.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全州有各类学校(不含成人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2204所,在校学生59.95万人,增2.6%,少数民族在校生34.67万人,占57.8%。其中: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3320人,增15.6%;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5279人,下降5%;普通中学156所,在校生19.2万人;小学2011所,在校生37.41万人,增长0.6%;职业中学10所,在校生11648人,增长3.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3.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2.6%。

全州教职工人数达34343人,其中:专任教师319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2.9%。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73.5%、87.1%和94.8%。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州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站)116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65.3万册;出版《文山日报》(包括晚刊、周末)1162.9万份。出版杂志1.8万份。广播电视部门认真实施“西新工程”项目和“村村通”建设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共收来稿16391件,采用7425件。其中:30件作品获省级奖,51件获州级奖。八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宣传也取得较好成绩,提供的稿件被州级新闻单位采用6749件,被省级采用888件,被国家级采用10件,有6件获省级奖,有115件获州级奖。为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州广播电视部门继续坚持“以星为源、五小覆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广大农村和中越边境一线自然村地面卫星站建设。到2005年末全州已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413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年末全州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68个,其中:县医院及综合医院26个,卫生院1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年末共有病床4958张。卫生技术人员5231人,其中:执业医师1699人,执业助理医师71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5年全州参加全省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19枚、铜牌20枚。有6人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获银牌2枚。有一人参加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并获得56公斤级举重金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全年共出生人口35815人,死亡179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7‰。年末全州总人口达3372278人,比上年增加22613人。其中:乡村人口3054291人,少数民族人口1910826人,占56.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1365元,增长9.4%。发放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9亿元,增长10.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5亿元,增长9.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922元,比上年增加1336元,增长9.8%。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39753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4325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及救济工作巩固提高。全州共有敬老院22个,收养人数157人,由集体和分散供养散居孤老残幼人员2757人。全年共发放救济款3071万元,安排救济粮568.7万公斤,帮助灾民和贫困户40.14万人次渡过难关。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1%,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烟尘排放量12471吨,比上年下降7.9%;工业粉尘20119吨,增11.5%;二氧化硫2425吨,下降3.8%。

注:

1、以上公布数据部分为年快报数,因此与正式年报数会有一定差异。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

3、非公经济增加值包含:个体私营经济、国有改制、转制企业、国有企业中的非国有经济成份、畜牧业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