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文山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4:25:58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3次

200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七届四次和州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创新谋变,扎实工作,尽力克服“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2003年文山州生产总值(初步核实数)100.23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9亿元,增5.2%;第二产业增加值29.44亿元,增20.7%。其中:工业增加值21.72亿元,增19%,建筑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38.50亿元,增长10.2%。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2:29.5:38.5,比上年第一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5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5个百分点。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029元,比上年增长14.1%。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7亿元,占GDP的2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七、烟、畜、矿”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增加值26.67亿元,同比增长14.9%,占GDP的比重达27.3%。支柱产业实现税收2.89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60.2%。

支柱产业中: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7.51亿元,税利1.89亿元;烤烟产业实现总产值7.34亿元,税利2.15亿元;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8.23亿元,稅利1.41亿元;矿业实现总产值18.45亿元,税利3.13亿元。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较大,价格指数为107.5%,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有所回升,为100.3%,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3年全州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390人。年末全州单位从业人员11.05万人,增长0.6%,其中:在岗职工10.63万人,下降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工业企业整体实力薄弱,能源供应紧张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财政困难,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因素增多;外贸进出口形势严峻。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在受灾之后仍实现增收,结构调整有起色。全州粮食播种面积561.52万亩,下降2.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0.5万亩,增长3.9%。全年现价农业总产值493664万元,增长8.3%。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畜牧业现价总产值182339万元,增长11.9%,实现稅收4602万元,下降2.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9%,已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植树造林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23万亩,封山育林72.27万亩。天然林保护、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年内退耕还林、还牧15.8万亩,遏制了生态的恶化,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八角412万公斤,增长2%;草果80.6万公斤,增长32.1%。

渔业、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05.2万公斤,增长8.6%。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277620万元,总产值950043万元,分别增长13.4%和14.3%。

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96302万瓦特,增长6.1%;大中小型拖拉机17512台,增长3.6%;农用排灌机械10381台,增长1.6%;化肥施用量34.85万吨,增长4.1%;农村用电量17361万千瓦小时,增长4.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4.1万亩,增长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重组改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化工业首位意识,加快工业强州步伐。全州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60317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3%。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98595万元,增长12.1%;集体企业3937万元,下降22.3%;股份合作企业12265万元,增长51.6%;股份制企业114742万元,增长21.8%;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373598万元,增长20.1%。

按规模大小划分: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226791万元,增长14.2%;规模以下企业376388万元,增长22.0%。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215603万元,增长20.4%。重工业总产值387576万元,增长18.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1305万元,增长20.9%;亏损面30.7%,下降13.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9514万元,增长90%;上缴税金22914万元,增长21.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7点。分行业看,电力生产、有色金属冶练、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医药制造和烟叶复烤等骨干行业利润增幅较大,比上年分别增长37.9%、1.7倍、90.6%、1.9倍、2.2倍和72.6%。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州建筑业增加值77200万元,增长2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913万元,增27.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6511万元,增长13.8%;更新改造完成35340万元,增长57.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067万,增长53.9%;其他投资(含城镇集体)24476万元,增长129.5%;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8671万元,增长27.8%;城乡私人建房完成投资43123万元,增长31%;零星固定资产投资4725万元,增长33.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有新突破。2003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0756公里,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100%,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扩大了运输能力。全年货运周转量90160万吨公里,增长6.0%。旅客周转量173540万人公里,增长5.1%。

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32282万元,增长7%。全州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6.48%,比上年增加1.02个百分点。移动和联通通信用户达22.6万户,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30.7部(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80970万元,增12.7%。其中:城镇206208万元,增长13.1%;农村174762万元,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7285万元,下降14.2%;集体及股份合作14434万元,增长30.8%;个私经济261037万元,增长13.9%;其他经济682143万元,增长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3656万元,增长13.3%;餐饮业68903万元,增长9.3%;其他18411万元,增长15.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进出口总量增长乏力。2003年全州外贸形势严峻,全年进出口总额1779万美元,下降37.8%。其中:进口204万美元,下降86.7%;出口1575万美元,增长18.6%。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82846万元,增长20.7%。其中:进口33892万元,增长12.3%;出口48954万元,增长27.2%。

经济社会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国内投资项目15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8.98亿元,协议引进资金35.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81亿元。2003年,全州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1家,协议总投资1.56亿元,其中:合同外资6454万美元。

旅游业正常发展。2003年我州旅游业克服了“非典”的影响,全年旅游业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6.1万人次,增长23.7%。旅游总收入66248.9万元,增长18.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895万元,增长15.7%。财政支出217281万元(不含国债和扶贫专付资金),增长11.1%。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3542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416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83716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9%。

保险事业发展快。全州保险费收入达14669.8万元,增长17.3%。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9193.8万元,增长23.6%l;财产险保费收入5476万元,增长8.2%。人保赔付率19.8%,财保赔付率50.5%。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显成效。全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努力落实科技计划项目。2003年全州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5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6项,州级29项。全部项目已按合同实施,进展顺利。在支柱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州共组织评价科技成果项目55项,有31项获省州科学技术奖,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三等奖,30项获州科学技术奖。科技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35.3%、43%和3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一年来,全州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全州“普九”县增加到7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77.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全州有各类学校(不含成人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2417所,在校学生57.62万人,增0.7%,少数民族在校生33.65万人,占58.4%。其中: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2597人,增18.8%;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5589人,增1.1%;普通中学155所,在校生18.29万人,增长12.8%;小学2236所,在校生37.39万人,下降3.8%;职业中学12所,在校生10743人,下降20.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0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7.97%。

全州教职工人数达30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818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2.8%。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58.7%、77.8%和91.6%。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州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站)128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50.6万册;出版《文山日报》780万份,增长20.6%。出版杂志1.8万份。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共收来稿11416件,采用4781件。其中:1件作品被国家级新闻单位采用,13件作品获省级奖。八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宣传也取得较好成绩,共收来稿11751件,采用9098件。为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州广播电视部门继续坚持“以星为源、五小覆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广大农村和中越边境一线自然村地面卫星站建设。到2003年末全州已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3462座,升级改造132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7.0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趋于改善。年末全州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76个,其中:县医院及综合医院26个,卫生院1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年末共有病床4632张。卫生技术人员4988人,其中:执业医师1545人,执业助理医师75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全州参加全省体育比賽共获得金牌25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全年共出生人口41832人,死亡199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内。年末全州总人口达3322720人,比上年增加26981人。其中:乡村人口3062445人,少数民族人口1882049人,占56.6%。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0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元增长6.0%。发放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3.02亿元,增长8.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2亿元,增长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22元,比上年增加1184元,增长10.7%。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全州有36413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75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州共有敬老院22个,收养人数157人,由集体和分散供养散居孤老残幼人员2757人。全年共发放救济款1298.2万元,安排救济粮533.1万公斤,帮助灾民和贫困户30万人次渡过难关。

环保工作成效突出。全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1.3%,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烟尘排放量9656吨,比上年下降12.8%;工业粉尘16908吨,下降32.4%;二氧化硫2404吨,下降77.3%。

注:1、以上公布数据部分为年快报数,因此与正式年报数会有一定差异。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