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文山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58:15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13次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扩大内需等国家、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71360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06万元,增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246万元,增14.4%。其中工业增14.5%,建筑业增13.8%;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08万元,增12.2%。全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55元,比上年增加251元。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28621万元,占GDP的26.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七、烟、畜、矿”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增加值23.22亿元,同比增9.6%,占GDP的比重达26.6%。支柱产业实现税收2.41亿元,同比增9.6%,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58.2%。支柱产业中: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4.63亿元,税利1.25亿元;烤烟为烟农增加收入2.06亿元,税收7574万元,其中农特税4534万元。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1%,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依旧回落,为99.1%。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2年全州安置城镇就业人员2194人。年末全州在岗职工达11.03万人,下降2.1%。其中国有单位职工9.61万人,下降1.8%。2002年末办理下岗证的国有企业职工5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增长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缺乏稳定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受烟草行业下滑拖累明显;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困难;外贸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升级后积累期将延长,同时物价下降也对需求产生影响;民间投资不活跃,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在受灾之后仍实现增收,结构调整有起色。全州粮食播种面积577.92万亩,增0.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5.2万亩,增12.0%。全年现价农业总产值451185万元,增5.8%。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畜牧业现价总产值159713万元,实现税收4724万元,分别增6.6%和11.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已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植树造林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89万亩,封山育林19.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9%,其中有林地覆盖率21.65%。天然林保护、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年内退耕还林23.53万亩,遏制了生态的恶化,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八角404万公斤,增2.8%;草果61万公斤,增17.3%。

渔业、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465万公斤,增12.6%。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126883万元,总产值830983万元,分别增15.8%和16.1%。

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90751万瓦特,增7.7%;大中小型拖机1.69万台,增7.6%;农用排灌机械10216台,增7.8%;化肥施用量9万吨,增3.4%;农村用电量1.66亿千瓦小时,增6.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1.69万亩,增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重组改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州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5001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5%。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87802万元,增13.2%;集体企业5192万元,下降44.9%;股份合作企业10113万元,增63.8%;股份制企业66271万元,增0.1%;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330793万元,增26.3%。

按规模大小划分: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193445万元,增28.2%;规模以下企业306726万元,增15.1%。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181160万元,增23.6%。重工业总产值319011万元,增17.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1626万元,增9.3%;亏损面43.9%,下降6.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4913万元,增51.8%;上缴税金18452万元,增7.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4点,提高28.2点。分行业看,电力生产、有色金属冶练、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医药制造和烟叶复烤等骨干行业利润增幅较大,比增分别为8.6倍、3.5倍、1.7倍、1.7倍、70.7%和45.5%。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州建筑业增加值58277万元,增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631万元,增2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3890万元,增35.2%;更新改造完成22444万元,增10.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241万,增2.3倍;其他投资(含城镇集体)10666万元,下降19.4%;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2429万元,增15.5%;城乡私人建房完成投资34419万元,增18.5%;零星固定资产投资3542万元,下降12.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有新突破。2002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0664公里,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99.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扩大了运输能力。全年货运周转量82800万吨公里,增11.1%。旅客周转量166120万人公里,增12.5%。

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30179万元,增11.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3165万元,增11.0%;邮电业务收入3465万元,增1.5%;移动业务收入11302万元,增6.0%;联通业务收入2247万元,增14.1%。全州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22.3%。移动和联通通信用户达16.6万户,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36.5部,比上年增加7.1部。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8138万元,增11.3%。其中城镇182300万元,增10.5%;农村155838万元,增1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2664万元,下降11.4%;集体及股份合作11036万元,下降19.5%;个私经济229245万元,增18.9%;其他经济65193万元,增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2393万元,增10.5%;餐饮业63028万元,增23.1%;制造业21515万元,增2.1%;农业生产者65188万元,增7.1%;其他16014万元,增8.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进出口总量平稳增长,出口增长乏力。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2860万美元,增71.2%。其中:进口1531万美元,增6.1倍;出口1329万美元,下降8.7%。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68631万元,增11.2%。其中:进口30176万元,增53.3%;出口38455万元,下降8.5%。

经济社会技术合作有新的起步。全年签订项目126个,实施项目141个(含上年结转15个)。其中:区域合作24个;滇粤合作9个;滇浙合作5个;滇沪合作40个;省内合作41个;其他合作22个。实施项目到位资金56822万元,增82.7%。2002年全州经济协作实现产值160万元,实现利税76万元。

旅游业正常发展。历经了前些年的旅游高峰热潮之后,2002年我州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均衡发展阶段。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46万人次,增6.2%。旅游总收入55812万元,增8.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金融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396万元,增25.6%。财政支出190317万元(不含国债和扶贫专付资金),下降1.9%。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88743万元,比上年末增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2463万元,比上年末增16.6%。各项贷款余额710123万元,比上年末增17.0%。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州保险费收入达10161万元,比增11.1%。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5098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063万元。人保赔付率19.3%,财保赔付率69.9%。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显成效。全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创新、产业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主题,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努力落实科技计划项目。2002年全州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6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7项,州级29项。全部项目已按合同实施,进展顺利。在支柱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有33个项目获省州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0项获州科技进步奖。科技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34.1%、41.6%和29.4%,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教育是科技和经济腾飞的支撑点。一年来,全州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全州“普九”县增加到5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57.3%,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全州有各类学校(不含成人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2452所,在校学生572219人,增0.8%,少数民族在校生330397人,占57.7%。其中: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2186人,增29.0%;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5529人,增17.3%;普通中学149所,在校生162194人,增17.0%;小学2285所,在校生388816人,下降3.6%;职业中学12所,在校生13494人,下降31.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7.42%。全州教职工人数达30519人,增2.1%。其中:专任教师2823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2.5%。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53.8%、71.8%和90.8%。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州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站)12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59.1万册;出版《文山日报》647万份,比增2.2%。出版杂志1.8万份。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6.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共收来稿6788件,采用2654件。其中108件作品被省级新闻单位采用,3件作品被获国家级新闻单位采用,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八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宣传也取得较好成绩,共收来稿13550件,采用11176件。为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州广播电视部门继续坚持“以星为源、五小覆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广大农村和中越边境一线自然村地面卫星站建设。全年新建地面卫星接收站55座,升级改造636座,安装有线电视小前端10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趋于改善。年末全州卫生机构181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4个,卫生院112个,专科防治站7个,卫生防疫站9个,综合门诊部2个。全年共有病床5085张,增6.3%。卫生技术人员5245人,增3.5%。其中:中医师176人,西医师1673人。村设置的医疗点93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606人,增8.5%。农村接生员3955人,增4.5%。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州参加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中,获金牌25枚、银牌11枚、铜牌14枚,获金牌总数排列全省第七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称号。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不断提高,全年在校学生体育达标人数38.27万人,比上年增加3.86万人,达标率为98.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全年共出生人口41358人,死亡人口19017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65‰以内。年末全州总人口达3295739人,比上年增加26566人。其中:乡村人口3041615人,少数民族人口1865516人,占56.6%。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6元,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元,增6.0%。全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6789万元,增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571元,比上年增加866元,增8.9%。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全州有33138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515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及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共有敬老院31个,收养人数436人,由集体和分散供养散居孤老残幼人员2798户、3022人。全年共发放救济款2078万元,安排救济粮874万公斤,帮助灾民和贫困户56.8万人次渡过难关。

环保工作继续推进。全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3.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烟尘排放量11000吨,比上年增加1000吨;工业粉尘25000吨,减少1100吨;二氧化硫10600吨,减少200吨。

注:1、以上公布数据部分为年快报数,因此与正式年报数会有一定差异。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