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普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32:30 来源:普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62次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起伏动荡的情况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第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一、综合

(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7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5亿元,增长8.0%,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52亿元,增长21.9%,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26.2%;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64.98亿元,增长7.2%,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975元,比上年增加1091元,增长1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6:29.5:37.9调整为31.9:32.0:36.1,三次产业由“三一二”结构转向“三二一”。

(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8.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8.06亿元,增长1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37.8%。

(三)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3.82亿元,比上年增收4.93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70亿元,增收2.60亿元,增长23.4%,为年初市人代会确定预算数的104.2%;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6.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2亿元,增长19.1%;上划所得税3.51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41.9%。地方收入中增值税2.07亿元,增长19.2%;营业税4.00亿元,增长10.9%;企业所得税0.38亿元,增长81.0%;个人所得税0.29亿元,增长39.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9.92亿元,增长26.9%,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0.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15.1%。县级财力显著增强,六个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其中:宁洱、墨江、澜沧三个县首次登上亿元新台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民生工程”提供了财力支持。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59.34亿元,比上年增支3.54亿元,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6.3%,农业支出增长42.3%,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增长15.8%,教育支出增长18.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2%,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37.8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2%(剔除宁洱“6.03”地震恢复重建因素)。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农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四)物价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呈“六升二降”格局,即: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4.8%、交通通讯类价格指数上涨1.0%、居住类价格指数上涨7.2%。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下降1.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项目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5.8

食品 112.3

其中:粮食 108.9

油脂 120.2

肉禽及其制品 117.0

蛋 119.4

烟酒及用品 101.8

衣着 97.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8

交通和通信 10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7.2

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0%。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把“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39.63亿元,林业产值21.20亿元,牧业产值22.98亿元,渔业产值1.8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

(一)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7962公顷,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84.84万吨,增产1.38万吨,总产量连续五年获得丰收。油料、烤烟、咖啡、橡胶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长,油料种植面积13636公顷,增长29.5%;烤烟种植面积10794公顷,增长26.8%;咖啡种植面积11405公顷,增长22.9%;橡胶种植面积83554公顷,增长13.3%。茶叶、蔬菜等种植面积均有较快增长,年末实有茶园面积86204公顷,增长9.2%;蔬菜种植面积21997公顷,增长7.2%;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1407公顷,增长3.3%。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粮食产量(万吨) 83.46 84.84 1.6

油料产量(万吨) 1.18 1.32 11.5

糖料产量(万吨) 213.86 183.08 -14.4

烤烟产量(万吨) 1.72 2.45 41.8

茶叶产量(万吨) 4.59 4.29 -6.5

水果产量(万吨) 6.89 7.33 6.4

蔬菜产量(万吨) 25.08 26.97 7.5

咖啡产量(万吨) 1.25 1.41 12.4

橡胶产量(万吨) 1.94 2.25 16.0

注:茶叶产量不含野生古茶

(二)林业生产取得突出成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发放林权证46.1万本,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继续有效实施,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644公顷,比上年增长60.7%;迹地更新面积10364公顷,增长10.0%;零星(四旁)植树256万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39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459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9%。木材产量209.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5%;松脂产量9.50万吨,增长1.9%。

(三)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市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1.86万吨,增长7.3%,其中,猪、牛肉分别增长7.3%。生猪出存栏同时增加,牛羊存栏下降。水产品产量2.79万吨,增长25.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生猪存栏(万头) 213.36 228.65 7.2

大牲畜存栏(万头) 81.01 78.75 -2.8

羊存栏(万只) 31.45 29.82 -5.2

家禽出栏(万只) 794.83 844.99 6.3

肉类总产量(吨) 110601 118621 7.3

#猪肉 87240 93590 7.3

牛肉 10299 11046 7.3

羊肉 2494 2408 -3.4

禽肉 9778 10770 10.1

牛奶产量(吨) 487 467 -4.1

禽蛋产量(吨) 4425 4679 5.7

蚕茧产量(吨) 2774 3019 8.8

水产品产量(吨) 23000 27869 21.2

(四)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681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0.4%;大中型拖拉机8294台,比上年增加3686台;小型拖拉机17755台,比上年增加3790台。全年农机化投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农业机耕、机耙、机播、机灌面积及机收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农村用电量1558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4.2%;化肥施用(折纯)量55361吨,比上年增长4.6%。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10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5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1.2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1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51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1万公顷;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12.16万人。

(五)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启动实施2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实施4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526个整村推进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0.28万公顷,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857件,解决了10.2万人的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518个。完成以工代赈建设项目28个。147项公共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4亿元,占计划的1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思茅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产业培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年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9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2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5%,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3亿元,增长29.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33.4%。“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完成工业总产值74.71亿元,增长22.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总体较快增长。大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列统的1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2种,下降的有5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工业茶叶(万吨) 2.63 2.13 -16.5

人造板(万立方米) 61.97 64.49 3.1

松香(万吨) 3.31 3.86 20.5

纸浆(万吨) 10.08 10.80 7.2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158518 420582 1.6倍

铜选矿产品含铜量(吨) 4136 8776 1.1倍

铅选矿产品含铅量(吨) 6695 11943 78.4

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吨) 30696 34809 13.4

铜(吨) 2081 2285 9.8

铅(吨) 13585 17701 30.3

锌(吨) 2083 3569 71.3

原煤(万吨) 53.61 53.65 -0.1

水泥(万吨) 217.00 194.97 -9.1

黄金(千克) 1401 1067 -23.8

糖(万吨) 19.46 22.63 16.3

酒精(千升) 15611 17327 7.1

饮料酒(千升) 33440 20744 -35.5

注:发电量不含漫湾、大朝山电站电量分成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1.76%,比上年同期下降14.7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产品销售率89.83%,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02亿元,下降21.2%,其中利润3.18亿元,下降41.3%。亏损企业亏损面47.3%,比上年同期上升20.1个百分点,亏损额1.60亿元,增长38.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1756元/人,增加17280元;产成品库存5.54亿元,增长2.0%,流动资金周转1.27次,同比减少0.22次,应收帐款6.15亿元,同比增长50.3%。

(二)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187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87亿元,增长17.7%。竣工产值24.70亿元,比上年减少4.40亿元,下降15.1%。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增长26.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2万平方米,下降1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下降48.6%。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70亿元,增长61.4%。全员劳动生产率14.1万元/人,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城镇投资109.84亿元,增长28.0%;房地产开发投资13.36亿元,增长25.3%;农村投资22.16亿元,增长9.3%。第一产业投资3.10亿元,增长52.2%;第二产业投资62.43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达62.4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投资66.47亿元,增长55.1%;全年施工项目967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45个,增加191个;资金落实情况相对较好,本年资金来源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3%。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73亿元,其中磨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倍;思澜公路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78亿元,增长41.7%;澜沧至惠民二级公路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2.8倍;农村公路全面推进。电站建设完成投资44.05亿元,糯扎渡水电站筹建速度放缓,年内龙马河、土卡河、泗南江等三座中型水电站投产。水库建设完成投资0.91亿元,镇沅五一水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以“中国茶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有所提升。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1.55亿元,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0.70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00.28万平方米,增长41.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5.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4.32万平方米,增长24.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55万平方米,下降5.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市场旺盛,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70亿元,增长20.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20.5%。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5.02亿元,增长14.0%;非公经济实现零售额46.96亿元,增长21.1%,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46.45亿元,增长21.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5.80亿元,增长13.0%;零售业实现35.58亿元,增长21.1%;餐饮业实现8.25亿元,增长23.5%;住宿业实现1.43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零售额0.91亿元,增长12.0%。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住房、家用电器、太阳能、通讯、旅游等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热点。

(二)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建乡镇农贸市场10个,配送中心1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60个,农村市场经营点和经营面积进一步扩大。

六、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7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出口2621万美元,下降3.3%;进口5099万美元,增长86.5%。进出口总额中,边境贸易进出口6052万美元,增长81.1%;其中:出口1051万美元,增长29.1%;进口5001万美元,增长97.9%。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652万美元,下降21.0%,其中:出口1560万美元,下降17.6%;进口92.00万美元,下降53.3%。

(二)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措施,落实责任目标,招商引资再次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23项,其中:上年结转80项,新增43项;合同(协议)总投资5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到位省外资金51.23亿元,增长12.0%。实施项目中:水电项目19项,合同(协议)总投资479.51亿元,到位市外资金43.47亿元;矿产业27项,合同(协议)总投资31.63亿元,到位市外资金20.76亿元;茶产业19项,合同(协议)总投资9.93亿元,到位市外资金0.9亿元。全年新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3户,合同利用外资61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56万美元,增长9.9%。与周边国家邻近地区经济合作得到加强,境外替代种植面积达30.7万亩。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拥有民用汽车71758辆,其中:载客汽车30400辆,载货汽车26116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9047公里,其中:国道757公里、省道1216公里、县道4796公里、乡道9763公里、专用道271公里、村道2244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3.74亿吨公里,增长19.5%;完成旅客周转量23.07亿人公里,增长15.3%。机场旅客吞吐量13.62万人,增长42.6%。

(二)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邮政业务量5951万元,增长13.4%;电信业务量19131万元,增长3.6%;移动业务量55650万元,增长28.2%,联通业务量5187万元,下降24.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4.60万户,新增2.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3.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0.9部,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03万户,新增1.2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8.8万户,新增3.71万户,公用电话3.77万部,新增0.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3.2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4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2.5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9.7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7部。

(三)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茶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游、自然旅游效应显现。旅游业持续增长,全年观光旅游的国内游客24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其中:过夜游客144.74万人次,增长4.4%;一日游旅客124.58万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10.48亿元,增长5.6%。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14万人次,口岸入境一日游9.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88万美元。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1.42亿元,增长7.3%。

八、金融和保险业

(一)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3.61亿元,比年初增加15.19亿元,增长7.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8.96亿元,比年初减少3.30亿元,下降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15亿元,增长18.0%;农业存款22.73亿元,比年初增加4.21亿元,增长22.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5.23亿元,比年初增加24.71亿元,增长1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7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43亿元,增长15.3%;中长期贷款为80.3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8亿元,增长22.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38.73亿元,增长2.5%;收支相抵,货币投放4.81亿元,下降41.1%。

(二)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05亿元,增长14.4%,人寿险保费收入2.81亿元,增长67.4%。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57亿元,下降6.0%。其中,财产险赔款1.04亿元,增长28.0%;人寿险给付0.52亿元,下降3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一)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职业中学13所、普通中学135所、小学869所、幼儿园96所。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1875人,在校生4448人;云南热带职业学院招生857人,在校生2217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381人,在校生6509人;职业中学招生3608人,在校生8286人;普通中学招生40438人,在校生117941人;小学招生31502人,在校生191550人;幼儿园招生25307人,在园幼儿33109人。小学毛入学率105.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9%,初中毛入学率98.2%,适龄儿童入学率99.7%;成人技术培训毕业327747人,接受扫盲班培训10349人。全市10个县(区)全面实现“普六”,有9个县(区)实现了“普九”,青壮年文盲率由上年的2.8%下降到2.7%。免除55.3万人次学生书费、57.3万人次学生的杂费,23.1万人次寄宿制学生得到了生活补贴。

(二)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2项,投入经费280万元,专利申请35项,获准专利授权26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1人,开展课题研究63项,发表科技论文37篇,经费投入1910.7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放映单位41个,其中:电影公司9个,电影放影1.30万场次,观众人数达245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6个,国内演出262场次,观众人数达58万人次。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3个,博物馆2个,举办各种展览47场次,观展人数达1.48万人次,举办训练班80次,结业8000余人。图书馆10个,藏书64万册,借阅图书33万册次,借阅人数达31.7万人。文物管理所5个,新华书店10个,其中:书店门市部13个。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998个。《普洱日报》年发行680.4万份,《普洱》杂志出版6期,发行12.6万份。出版发行《普洱市2007-2008文学作品选》2000余册,编辑出版《普洱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1000册。澜沧拉祜族叙事长诗《牡帕密帕》、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孟连宣抚司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9%;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4.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2%。

(三)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0个,拥有医院26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24个、乡镇卫生院106个。妇幼保健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1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0个。卫生技术人员5730人,其中:执业医师2763人,执业助理医师479人,注册护士1612人,药剂师271人,检验人员298人,其他技术人员17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847张。全年共有166.87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86%,筹集资金15018.7万元,累计有332.95万人次享受到医疗补偿,支出资金13748.4万元,占筹资总额的91.54%。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增加,切实做好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群众知晓率明显提高。禁毒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内新修建三个戒毒所。

(四)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共举行现代体育活动263次,参加活动237610人次;民间传统体育活动180次,参加活动217143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24枚、银牌25枚、铜牌26枚。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43名,其中:国家级4人、一级27人、二级345人、三级967人。运动员李剑飞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获得P3级混合组25米运动手枪—SHI银牌,并打破世界记录;获P1级男子10米气手枪—SHI第六名。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晨晚炼健身活动点100多个,健身活动人数超过30万人次。60个村获得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新建了一批农村体育设施。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控制人口增长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率为6.57‰,自然增长率为5.86‰。年末常住总人口25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57万人。城镇人口74.85万人,城镇化率为29.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已婚育龄妇女453860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393149人,综合节育率为86.62%,其中施行“三术”369570例,长效避孕率81.43%,当年施行“三术”20344例;计划生育率97.9%。全市80273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有36533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45.51%。兑现一次性奖励986户。对已办证的独生子女初中升高中132人、高中毕业报考省内院校44人兑现加分政策。对4605名年满60周岁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夫妇发放了养老生活补助。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3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27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4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39元,增长14.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056元,增长15.4%。建成廉租房2.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0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06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53平方米和0.65平方米。

(四)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社会劳动者就业153.61万人,同比增长1.8%。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109911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25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11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2%,低于计划控制目标0.08个百分点。新增小额担保贷款7639万元,增长58.9%,新增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人员241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62人。

(五)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持续加强。各种保险人数均比上年增加,

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4742人,其中企业职工7132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07013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97825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9917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08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2762人。全年共有27989户、45666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7696万元,比上年增长41.6%,34.1万农村人口纳入了低保范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加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1217万元,解决企业历史拖欠工资359万元。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7个,提供床位1313张,收养人数996人。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88.57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694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一)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建成水库(塘坝)644座,其中: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271座,塘坝363座,水库总库容48164万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57041件。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14990万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99694万立方米,向工业供水6506万立方米,向城镇供水2582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46立方米。

(二)环保事业发展加快。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监测与监察力度加大,全民环保意识大大加强,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215人,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57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4亿元。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2个,比上年增加18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烟尘控制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95%,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3.0%,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0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

(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30起,比上年减少21起,下降6.0%,死亡163人,比上年减少2人,下降1.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70起,死亡125人,上升2.5%;工矿商贸事故30起,死亡37人,下降7.5%;火灾事故29起,无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91人,下降16.5%。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08年普洱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本公报发布之前提供使用的部分预计数据,如有出入,应统一到本公报上来。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4.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分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