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丽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09:59 来源:丽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452次

丽江市统计局

2009年2月10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效益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结构协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生产总值在2007年突破8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连续六年实现10%以上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42.3%和47.2%,分别拉动GDP增长1.4、5.5和6.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300元,增长12.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33.0:45.2调整为20.6:34.8:44.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7%,提高0.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

地方财力显著增强。全年各项税收收入153338万元,比上年增加46920万元,增长44.1%,其中国税收入67114万元,比上年增加20100万元,增长42.75%;地税收入86224万元,增加17807万元,增长26.03%。全年财政总收入(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所得税收入)156240万元,增收39472万元,增长3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235万元,增收22404万元,增长30.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四,其中,增值税12986万元,增长55.8%;营业税34800万元,增长18.5%;企业所得税2360万元,增长31.8%;个人所得税1550万元,增长9.6%;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新亮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6039万元,增长41.3%,其中,专项收入3406万元,增长48.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515万元,增长26.7%;罚没收入3842万元,增长5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区)达到4个,增加2个(永胜县和玉龙县),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348万元,增长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7047万元,增长27.8%。重点支持了民生工作,加大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其中,教育支出58729万元,增长1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医疗卫生支出23862万元,增长19.3%;环境保护支出19606万元,增长40.4%;农林水事务支出53452万元,增长66.4%。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势头逐步得到控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2008年,丽江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涨幅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在一季度较平稳的基础上,4-5月攀升后,6-12月逐步回落。从调查的八大类看,呈“五升三降”的态势,食品类上升12.6%,直接影响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

表1:2008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比上年上涨(%) 指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 104.9 三、衣着 99.6

服务项目价格 101.6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消费品价格 105.9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6

一、食品 112.6 其中:医疗保健 103.6

其中:粮食 102.5 六、交通和通信 101.3

油脂 119.6 1、交通 103.1

肉禽及其制品 127.1 2、通信 100.1

蛋类 108.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99.6

菜 109.6 八、居住 102.8

糖 87.9 其中:建筑及装修材料 101.2

二、烟酒及用品 100.5 水、电、燃料 108.6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78652万元,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170590万元;林业产值24762万元;畜牧业产值154251万元;渔业产值1668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362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1.3万亩,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4个年头增产,粮食总产量达42.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为历史最高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油料、烤烟、甘蔗、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27869 4.3 五、甘蔗 123853 6.57

#夏粮 328786 4.65 六、烤烟 15096 15.82

一、谷物 332787 162.7 七、茶叶 329 2.4

#稻谷 130999 3.41 八、水果 83913 0.38

小麦 55825 1.06 九、蔬菜 170624 5.0

玉米 124464 5.92 十、肉类总产量 86639 2.55

二、豆类 64365 30.16 #猪牛羊肉 77590 1.4

#芸豆 14934 26.43 禽蛋 3550 15.45

三、薯类 40717 5.66 牛奶 4292 70.45

#马铃薯 35098 8.9 出栏猪(头) 823933 3.02

四、油料 8438 7.8 出栏牛(头) 83314 8.28

#花生 1684 4.23 出栏羊(只) 373789 2.66

油菜籽 6438 12.03 猪存栏(头) 982307 0.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1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008万元,增长19.7%;完成工业增加值201902万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7346万元,增长21.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153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实现利税54536万元,增长40.4%,其中利润28123万元,增长58.7%。亏损企业亏损额4093万元,增长32.2%。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指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77346   21.0

其中:轻工业 28619 26.3

重工业 148726   20.0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30702   20.0

其中:国有企业 2860   2.7

集体企业 1243  -1.8

股份合作企业 11315   -8.2

股份制企业 152903   24.6

其他企业 9023   18.5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糖 吨 17225 44.29

原煤 万吨 621.58 20.81

焦碳 万吨 95635 -7.06

洗煤 万吨 297.28 33.21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85487 26.92

自来水 万吨 1762.5 10.86

十种有色金属 吨 605 20.52

水泥 万吨 133.6 -13.69

化肥 吨 71498 8.54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0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5%,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9115万元,增长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额继续稳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79726万元,增长27.4%;农村投资74268万元,增长90%,其中,农村私人投资17861万元,增长32.6%。全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5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37个。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6539万元,增长20.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3.76%下降到12.69%,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95109万元。房屋施工面积79.6万平方米,下降6.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增长23.2%;房屋竣工面积33.8万平方米,下降31.2%;商品房销售面积28.8万平方米,下降40.6%;商品房销售额68682万元,下降32.5%。年末房屋空置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2.2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空置面积7.29万平方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210万元,同比下降41.5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83673万元,增长46.9%;第三产业投资549111万元,增长21.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582827万元,增长57.2%,所占比重达50.5%;非国有投资571167万元,增长10.8%,所占比重达49.5%。从行业情况看,城镇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558446万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制造业投资75741万元,下降19.8%。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强,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24326万元,增长58.3%;交通运输业投资75167万元,增长73.2%;水利管理业投资27153万元,增长74.5%;环境管理业投资2820万元;公共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大,其中卫生投资5319万元。

融资渠道拓宽,建设资金到位良好。全年建设项目到位资金980108万元,增长23.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1496万元,增长60%;国内贷款资金268912万元,增长1.45倍;利用外资573万元,下降97.2%;自筹资金534384万元,增长1.6%;其他资金134743万元,增长19.3%。

表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增长(%)指标 绝对数 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53994 30.1 第三产业 354092 16.8

一、城镇投资 1079726 27.4 #交通运输业 75167 73.2

#国有经济控股 水利管理业 27153 74.4

#第一产业 16319 -48.3 环境管理业 2820 -60.0

第二产业 562776 43.9 公共设施管理业 54576 -1.95

#工业 558446 43.3 教育 8436 -28.2

#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52138 2.5倍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091 -56.5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424326 54.1 房地产开发 146539 20.1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408563 52.3 二、农村投资 74268 9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921万元,增长29.3%,同比加快6.7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分城乡看,市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34336万元,增长31.4%;县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8185万元,增长26.0%;农村(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68399万元,增长2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8694万元,增长27.3%;住宿和餐饮业76994万元,增长35.6%;其他行业5233万元,增长24.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40209万元,增长38.1%,其中国有经济12988万元,增长13.2%;非公有经济250712万元,增长28.0%,其中私有经济211470万元,增长35.9%。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4597万美元,增长1.68倍。其中出口4554万美元,增长1.66倍;进口43万美元,增长13.3倍。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个,外商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0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80.59万吨,下降13.58%,公路货物周转量125860.66万吨公里,增长4.46%;公路客运量703.17万人次,下降0.91%,公路旅客周转量76784.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96%。民航货邮运输量完成1277.4吨,下降0.1%,运输旅客188.22万人次,下降1.3%,运输航班19432架次,增长3.8%。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78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34.76万元,增长17.23%;电信业务总量10543万元,增长2.81%。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1113.3万份,增长14.53%;函件162.9万件,增长22.85%;特快专递26.81万件,增长31.79%。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7.1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万户,下降1.38%,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4.3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7.84万户,增长40.6%,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44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18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8家,三星级宾馆50家。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9家,国内旅行社18家。A级旅游景点14家,其中,5 A级景点1家,4 A级景点3家。红色旅游基地1个。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5.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13%,其中海外游客46.58万人次,增长16.38%,国内游客578.91万人次,增长18.27%。旅游业总收入69.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830.59万美元,增长19.43%,国内旅游收入59.45亿元,增长19.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05211万元,比年初增加324730万元,增长23.52%;各项贷款余额为1166882万元,比年初增加108180万元,增长10.2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204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5%,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163541万元,增长9.48%,全年累计货币回笼41069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性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059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各项赔款和给付10251万元,比上年增长45.3%。

表6:200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指标 年末数 增长(%) 指标 年末数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705211 23.52 建筑业贷款 10330 52.97

#企业存款 462614 11.86 农业贷款 183352 23.9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940513 27.27 中长期贷款 662101 6.9

各项贷款余额 1166882 10.22 #基本建设贷款 146448 4.79

#短期贷款 500225 14.39 其它中长期贷款 515653 7.51

#工业贷款 194769 6.73 #个人消费贷款 180656 3.28

表7:2008年保险业收付情况(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保费收入 30590 34.3

其中:财产险 8611 27.4

人身意外伤害险 1927.4 -12.7

健康险 1540.6 -1.6

寿险 18504 51.2

各项赔款和给付 10251 45.3

其中:财产险 5659 73.1

人身意外伤害险 1049.8 39.6

健康险 1051.5 11.8

寿险 2490.6 18.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和部分家庭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2亿元,落实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1773.55万元,安排公用经费补助专项资金5193万元。幼儿园在园幼儿2.05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637人。在校残疾儿童495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1.33%。小学毛入学率109.64%,提高0.3个百分点,小学入学率98.88%,升学率达99.11%,小学辍学率1.2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3.25%,初中升学率60.5%,比上年提高8.17个百分点,初中巩固率98.1%,初中辍学率2.1%。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97%,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88%。

表8: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有1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0.0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22%。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市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99个,其中,市和区县级综合医院7个、卫生监督所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中心血站1个、医鉴办1个、血防站1个、皮防站1个、乡镇卫生院59个;公立医院病床数2689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25张;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卫生技术员288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1人。省属单位驻丽医院1个,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27人。社会办医机构10个,其中,市管私立医院4个,床位276张,卫生技术人员133人;个体诊所171个,卫生技术人员343人;全市共建立了392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66人。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婴儿死亡率降至2008年的19.37‰,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08年的69.18/10万。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认真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丽江传递活动,奥运圣火传递在我市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全市共举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3次、县(区)级综合性运动会19次、乡镇(办事处)级综合性运动会108次、行业系统综合性运动会49次。我市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3枚。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94995人,增长12.45‰。全年出生人口13519人,人口出生率11.38‰,死亡人口12051人,死亡率10.14‰。全年净增人口14786人,其中自然增长人口14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99.28元,比上年增加2160.15元,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1元,比上年增加451.7元,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0%。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4380元,比上年增加3404元,增长16.22%。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17.37元,增长17.7%,其中,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衣着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分别增长81.3%、7.2%和28.3%。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7.55万人,增加0.18万人,增长2.48%,其中城镇个体2.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58.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41人,比上年增加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9%,上升0.2个百分点。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34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其中,累计对外劳务输出0.81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457人,比上年增加2886人,其中参保职工41932人,比上年增加250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525人,比上年增加383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0208万元,下降14.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473人,比上年增加5042人,其中参保职工64140人,比上年增加318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2333人,比上年增加1854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3039万元,增长11.3%。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7653人,比上年增加3452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400万元,增长26.0%。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8309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426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412人,征缴生育保险费366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219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711万人,比上年减少22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6044.97万元,增长34.5%;农村社会救济支出1240万元,增长2.5倍。年末各类社会福利单位31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928张,收养各类人员683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82.1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功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年末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26.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5平方公里,增长9.8%;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40公顷,增长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提高2.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9.2%;城市道路长度120公里,增长4.3%;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88%;燃气普及率65%。

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5%,与上年持平;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2起,比上年下降11.5%,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0人,下降12.5%,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3起,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6人,下降16.7%,道路交通事故61起,死亡人数为47人,事故次数下降40.98%,死亡人数下降19.15%。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人,下降22.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2008年丽江统计年鉴》为准,对比数为上年年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