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昭通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03:26 来源:昭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09次

2006年,昭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省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结构优化、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6年,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194.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1.19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63.45亿元,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800元,同比增长12.2%。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8.2:37.7:34.1调整为25.6:41.7:32.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6.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5.2%,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价格上涨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7.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6%,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6.3万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5万个,累计新增就业人员达2.01万人,其中有1.9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3.1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矛盾突出,有的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就业压力加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1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1.2:4.6:40.6:0.3:3.3,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畜牧业提高3.8个百分点。实施苹果低改4.35万亩,建立优质蚕桑基地3.88万亩。以冬洋芋、反季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达64.1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4.86万吨,比上年增长6.4%,油料产量1.73万吨,增长2.4%,水果产量15.34万吨,增长33.8%,蔬菜产量84.72万吨,增长3.3%。

全年出栏肉猪229.91万头,比上年增长3.4%;年末牛存栏49.65万头,增长0.9%;羊存栏60.16万只,增长1.2%。肉类总产量24.89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1.43万吨,下降0.1%;牛奶产量1759吨,下降9.1%。水产品产量4500吨,增长28.6%。

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9千公顷,年内解决饮水安全人口6.6万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3309.49万瓦特,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工业增加值60.58亿元,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48.55亿元,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40.37亿元,增长8.2%;重工业总产值53.59亿元,增长38.8%。工业产品中,原煤、发电量、水泥、铁矿石原矿量、碳化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3.4%、16.4%、43.7%、68.8%和135.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协调、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8.3 %,工业产品销售利税率为35.8%,工业资金利税率为28.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利税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1%。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64户,比上年增加4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77亿元,增长65.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增长7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在各类投资中,城镇投资106.76亿元,增长30.9%;农村投资完成6.69亿元,增长35.0%;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6.8亿元,增长147.1%。全年累计完成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2.9%。工业投资完成55.7亿元,增长25.0%,其中电力生产与供应、采矿业完成投资50.85亿元,增长33.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进度加快。溪洛渡、向家坝电站、水麻公路、昭待公路等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县际油路、通村公路、出市通道建设加快。水麻公路完成投资30.1亿元,溪洛渡完成投资18.3亿元,向家坝完成投资11.94亿元,分别增长34.1%、17.6%和86.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1283万吨,比上年增长46.5%;货物周转量204047万吨公里,增长26.5%。客运量3458万人,比上年增长5.1%;旅客周转量148534万人公里,增长21.3%。全市汽车拥有量达48243辆,比上年增长7.3%。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65623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市固定电话达24.07万部,比上年增加1.18万部,年末移动电话达到60.77万部,新增7.71万部,互联网用户达8.58万户。报刊发行17.92万份(期发数)。

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05.98万人次,增长4.07%,其中海外旅游者207人次,国内旅游者205.9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5421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外汇收入7.27万美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32.35亿元,增长16.3%,市场份额为63.7%;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18.4亿元,增长11.3%,市场份额为36.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58亿元,增长10.1%,市场份额达到72.1%。批零贸易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40.98亿元,增长13.4%,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4.58亿元,增长16.2%。

2006年全市签约及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82个,启动75个;新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16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1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55万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56万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出口额达555万美元,增长6.3%。

七、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8.59亿元,增长30.8%。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各项收入21.4亿元,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21.39亿元,增长13.5%;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4亿元,增长27.3%,其中税收收入7.66亿元,增长25.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02.7亿元,增长2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6.4亿元,增长24.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21.35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达4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累计现金支出达480.67亿元,增长7.3%,全年货币净投放17.4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0.3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0.65万人,比上年增长31.2%;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9.16万人,比上年增长5.0%;小学在校学生79.16万人, 增长3.4%。中小学布局逐步优化,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3.8%。全年扫除文盲4.75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6.3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3%,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7个,其中医院37个,实有病床0.59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0.5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0.27万人。

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7次,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90 枚,银牌100枚,铜牌85枚。有体育场馆4个,承办了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36.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3.5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自然增长率为9.5‰,城镇化率达到17.2%。

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6240元,比上年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22元,增长7.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37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7元,增长11.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1.2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6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6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0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降低了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5.8%,降低1.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95023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62795人;有129300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62个,床位935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33处,全市城市有75899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714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6年昭通统计年鉴》为准。

2、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一、二、三产业按国民经济新行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