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昭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03:04 来源:昭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54次

昭通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5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昭通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化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生产加速、需求旺盛、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这个重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的预期发展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5年,据初步核算,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169.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9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65.70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56.76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220元;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3:34.8:34.9调整为27.8∶38.7∶33.5。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9%,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4.1%和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8.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5%,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5.15万人,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48.8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4.74万人。全年2.7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全市结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72万人,比上年减少1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到2005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85.06万人。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景气区间运行。2005年,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呈逐季攀升态势,四季度为124.49,比一季度提高5.06点;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企业景气指数四季度为117.27,比一季度提高9.56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农民继续增收困难不少;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增加,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产品成本的传导滞后影响将逐渐显现,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三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率偏低;五是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部分生产要素紧张,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等。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1.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瓜菜等农产品持续增长,粮食产量受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减产。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4.8∶5.0∶36.8∶0.3:3.1,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畜牧业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471306公顷,比上年增加8255公顷,增长1.8%,烤烟种植面积30922公顷,增长7.5%;油料种植面积15269公顷,增长9.4%;蔬菜种植面积61448公顷,增长10.9%。

畜牧业增长加快。全市畜牧业产值为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出栏肉猪222.41万头,增长7.7%;出栏牛11.48万头,增长11.5%;出栏羊25.36万只,增长11.6%。肉类总产量23.97万吨,增长7.7%,禽蛋产量1.43万吨,增长4.4%;牛奶产量1935吨,下降5.9%。水产品产量3527吨,增长33.4%。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3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88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0315万瓦特,增长0.0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03万吨,增长2.6%;农村用电量25964万千瓦小时,增长11.4%。年内解决农村人畜饮水226.35万人、150.67万头。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96亿元,共有5.1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347口;帮助4062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苹果低改4.43万亩,建立优质蚕桑基地2万亩。以冬洋芋、反季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达40.38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6%。实现工业增加值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3.18亿元,增长26.49%;重工业增加值14.61亿元,增长12.7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49亿元,增长14.57%;集体企业完成0.24亿元,下降22.68%;其他企业完成7.62亿元,增长29.5%。

重点行业作用明显,能源和原材料生产提速。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煤炭开采洗选业新增利润3.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108.3%。全年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2.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8%,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增长41.4%。分产品看,原煤、发电量、水泥、化肥、碳化钙、卷烟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4.15%、10.1%、15.51%、6.21%、29.34%和2.18%。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92%,比上年提高4.32个百分点;产销协调、衔接较好,工业产品销售利税率为4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工业资金利税率为34.3%,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4.59%。实现利税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5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在各类投资中,基建与改造投资66.14亿元,增长85.8%;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2.6亿元,增长60.49%。工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最大亮点,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投资增量占全社会投资总增量的53.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进度加快。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筹建工作全面展开,水麻公路、昭待公路等省级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县际油路、通村公路、出市通道建设加快。全市重点项目资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开发,这两类项目投资总量为59.7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3.3%。其中,水麻公路完成投资22.4亿元,溪洛渡完成投资16.7亿元,向家坝完成投资6.4亿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5%、20.5%和7.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货物运输全面上升。全年货运总量876万吨,比上年增长34.4%。其中,水路运输133万吨,增长5.6%;公路运输536万吨,增长46.9%;铁路运输(发送量)208万吨,增长29.2%。公路、铁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61.1%、23.7%和15.2%;与上年相比,公路货运比重上升5.1个百分点,铁路货运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水路货运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

旅客运输稳定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329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路运输3144万人,增长2.5%;铁路运输(发送量)143万人,增长62.5%。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95.5%、4.3%和0.1%;与上年相比,公路客运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铁路客运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全市固定电话达22.89万部,比上年增加1.66万部,年末移动电话达到53.07万部,新增23.03万部,电话普及率为14.3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6.04户。报刊发行18.38万份(期发数)。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9亿元,比上年增长9.86%。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27.82亿元,增长9.84%,市场份额为62.26%;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16.87亿元,增长9.91%,市场份额为37.74%。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3亿元,增长6.13%,市场份额达到72.28%。

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市场活跃。批零贸易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35.23亿元,增幅为7.2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5.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78.8%。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3.98亿元,增幅达17.1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8.9%。

推动居民生活消费升级的商品销售额增速加快。石油及制品、汽车、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销售额攀升,增幅分别达到29%、100.4%、58.1%;多种业态竞相发展,为全市流通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为全市流通业带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并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签约及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71个,其中:新签约项目80项;新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12.56亿元,同比增长194.0%,2005年实际到位资金20.76亿元,比上年多到位7.26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75万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额达522万美元,增长75.2%。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04.25万人次,增长5.5%,其中海外旅游者231人次,国内旅游者204.23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829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外汇收入8.58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各项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5%,其中税收收入18.85亿元,增长16.27%;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6.6亿元,增长19.69%,其中税收收入5.51亿元,增长27.61%。

金融业平稳运行,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通性有所增强。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64.91亿元,比上年末净增33.6亿元,增长25.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5.43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8.3亿元,增长27.26%;企业存款余额39.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亿元,增长9.73%;农业存款余额1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亿元,增长41.4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05.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22亿元,增长14.14%。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达4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2%;累计现金支出达447.97亿元,增长15.73%,全年货币净投放15.12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市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3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0.5万人,比上年增长30.37%;普通高中33所,在校学生4.12万人,比上年增长15.4%;普通初中142所,在校学生22.25万人,比上年增长4.9%;小学2474所,在校学生76.53万人,下降0.8%。中小学布局逐步优化,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42%;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7.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73.69%。全年扫除文盲3.78万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和科技推广成效显著。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32项,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2个,科技活动人员80人,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69万元。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613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60人,中级18246人,初级3657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卫星电视收转站113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2.5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0.22%,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就医条件和用药安全有较大改善。全市医院共有病床508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52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2553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9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运动员参加全省比赛共获奖牌73枚。其中:金牌20枚,银牌27枚,铜牌26枚,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8.49‰,死亡率为7.45‰,自然增长率为11.04‰。年末常住总人口为507.5万人。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70元,比上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1元,比上年增长12.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9.28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23.13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9.5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2%,比上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3%,比上年降低3.7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9.0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36万人;有11.7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60个,床位1122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9处,全市城市有7.4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3亿元。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5年昭通统计年鉴》为准。

2、人口为常住人口(全国1%人口抽样推算数)。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一、二、三产业按国民经济新行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