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昭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3:02:24 来源:昭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70次

昭通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1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宏观调控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全市经济步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14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8.23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56.69亿元,增长9.5%。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3:29.8:40.9调整为28.0:33.1:38.9。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2个百分点,肉禽及制品上升22个百分点,衣着类上升1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45.3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5.02万人。2004年末国有单位下岗职工为263人,比上年末减少1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比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物价上涨及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任务依然很重。

二、农村经济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为57.9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5.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3051公顷,比上年扩大2368公顷,扭转了近年来不断下滑的趋势。烤烟种植面积2877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6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5394公顷。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为135.33万吨,比上年增产9.3万吨,增长7.37%,为历史最高年产量。其中,夏粮10.67万吨,增长23.1%;秋粮124.65万吨,增长6.2%。水果产量达到9.5万吨,增产2.6万吨,增长38.1%,创历史新高。油料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27.03%;甘蔗产量19.01万吨,比上年增长5.88%。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了优质苹果基地2.1万亩,实施优质蚕桑基地建设2万亩。以冬洋芋、反季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达32.8万亩。

畜牧、水产业生产全面发展。大力发展以家禽、羊、生猪、肉牛为代表的生态养殖业。全市肉类总产量达22.25万吨,比上年增长5.04%。水产品产量2643.7吨,比上年增长29.4%。

林业在国家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加大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力度的情况下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造林24.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2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有新的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142万瓦特,比上年增长0.11%;拖拉机9679台,增长1.51%;全年农村用电量23311万千瓦小时,增长8.4%,村通公路1144个,村通电话1061个。

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4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56千公顷。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57座,库容达53065万立方米,年内解决农村人畜饮水11.86万人、6.68万头,比上年多解决1.44万人和1.06万头。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42%。实现工业增加值3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14%。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36.74%;重工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64.0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49.9%;集体企业0.28亿元,增长96.15%;其他企业完成4.78亿元,增长39.48%。

重点行业增势强劲。烟草加工业总产值达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1.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为14.6亿元,增长44.78%。

经济效益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79.35%,比上年提高97.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46%,产销协调,衔接较好,资产负债率54.06%,下降2.9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20.28亿元,增长68.34%,实现利润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9.56%;亏损企业亏损额7639万元,比上年减亏3108万元。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其中:原煤、发电量、水泥、化肥、碳化钙、卷烟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0.97%、38.54%、3.39%、26.71%、59.03%和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2%。分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0.72亿元,同比增长1.09倍,更新改造完成2.26亿元,增长42.3%,其他非建房投资增长明显,本年完成投资8.35亿元,经上年增长1.18倍。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进度加快。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筹建工作全面展开,水麻公路、昭待公路等省级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县际油路、通村公路、出市通道建设加快。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187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公路82163万吨公里,铁路35903万吨公里。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652万吨,比上年增长2.84%;完成旅客周转量119827万人公里,增长2.51%。全市通车里程12456公里。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市固定电话达212303部,比上年增加17712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0382户,新增105046户,电话普及率为9.78部/百人。报刊发行16.36万份(期发数)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需求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分城乡看:实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98亿元,增长18.8%;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66亿元,增长11.2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销售额6.89亿元,增长9.4%,集体及股份合格经济实现销售额0.58亿元,下降55.3%,个私经济实现销售额22.07亿元,增长26.5%,其他经济增长实现销售额4.09亿元,增长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27.79亿元,增长17.9%,餐饮业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增长33.7%,其他行业实现销售额3.01亿元,下降10%。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完成3.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消费结构继续调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销售额1.04亿元,增长112.2%;石油制品类实现销售额4.78亿元,增长75%;化肥类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增长20%;快报杂志类实现销售额0.58亿元,增长11.5%,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签约及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49个,其中:新签约基本67项;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197.12亿元,同比增长15.95%,其中新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42.32亿元;2004年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比上年多到位6.6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93.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74人(次),国内旅游者193.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88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外汇收入3.64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1.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9%。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各项收入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62%,其中税收收入16.21亿元,增长53.83%;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5.51亿元,增长13.57%,其中税收收入4.07亿元,增长20.19%。

金融业平稳运行,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通性有所增强。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29.47亿元,比上年末净增27.7亿元,增长27.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7.2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3.9亿元,增长25.56%;企业存款余额3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5亿元,增长22.8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93.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5亿元,增长12.32%。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达3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8%;累计现金支出达387.14亿元,增长46.44%,全年货币净投放8.85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5478万元,比上年下降12.0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7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5%,寿险保费收入6720万元,比上年下降35.4%。支付各类赔款56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保险支付已决案赔款4107万元,增长32.82%;支付人身保险赔款1515万元,下降1.8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市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3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39万人,比上年增长11.37%;普通高中31所,在校学生3.57万人,比上年增长14.85%;普通初中139所,在校学生21.22万人,比上年增长4.91%;小学2615所,在校学生77.18万人,下降0.7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75%;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8.4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65.14%。全年扫除文盲3.48万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和科技推广成效显著。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4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3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5191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02人,中级16014人,初级32922人。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2个,人员80人,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13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种舞台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2个,乡(镇)文化站15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卫星电视收转站168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2%,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0%,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10.54%,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就医条件和用药安全有较大改善。全市医院共有病床496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754人,其中职业医师1959人,职业助理医师512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7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共获奖牌98枚。其中:金牌40枚,银牌38枚,铜牌20枚,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31人,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察人员59人。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全市共投入环保经费6825万元,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24.35万人,其中男性274.18万人,占52.3%;女性250.17人,占47.7%。非农业人口40.56万人,占7.7%。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12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985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1171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6元,比上年增长10.2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39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74.7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9.4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82%,比上年上升了0.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1%,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4582人,有57589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障;有115129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59个,床位1176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33处,全市城镇有71733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增加3727人。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末快报统计数,总人口为公安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一、二、三产业按国民经济新行业发类。

3、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3年昭通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