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玉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2:55:04 来源:玉溪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14次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承上启下、加快发展的一年。玉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按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克服了煤电油运紧缺等困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4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亿元,增长5.3%,占GDP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5.9亿元,增长12.8%,占GDP的比重为5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10.2%,占GDP的比重为30.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3.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67.0%和27.4%。扣除卷烟生产和销售后的GDP完成255.2亿元,增长11.3%,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8734元,达到人均2400美元的预期目标。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亿元,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0.6亿元,增长4.1%。在种植面积上呈现粮食作物比重增加、非粮食作物比重下降。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4.0万亩,比上年增长1.9%;非粮食作物面积191.5万亩,比上年增长0.1%。2006年全市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1.2:58.8,与2005年的40.7﹕59.3相比,粮食作物比例提高了0.5个百分点。烤烟生产圆满完成了收购计划,“稳得住、控得住”目标顺利实现。2006年全市烤烟总产量9935万公斤,其中实际收购烤烟186万担(9300万公斤),上等烟比例达50.7%,平均收购单价为10.68元,收购金额为9.9亿元,实现烤烟产值10.6亿元。药材、蔬菜、园林水果等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9.8%。肉蛋奶总产量2363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3%,其中肉类总产量19976万公斤,增长5.1%。年内出栏肉猪185.6万头,比上年增加8.1万头,增长4.6%;年末大牲畜存栏31.8万头,比上年增加0.5万头;生猪存栏141.0万头,比上年减少3.8万头。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6年,全市渔业实现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完成12597吨,比上年增加537吨,增长4.3%。

林业工作取得进展。2006年,全市林业实现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在全市实施了以“中心城区”、“三湖一海一库”、主要江河库区和重点水源林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5万亩,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整治,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民义务植树423.7万株,封山育林41.3万亩,退耕还林3.9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6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0.8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面积2.0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0%。实现工业总产值538.8亿元,增长17.0%,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232.5亿元,增长11.4%;市县区属工业完成306.3亿元,增长21.6%,比重达到56.8%,比中央省属工业高13.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来看,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12.4%;矿电产业完成253.3亿元,增长22.7%,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42.1亿元,成为我市又一新的支柱产业。非烟草工业产值完成349.1亿元,超过烟草工业产值159.5亿元,比重达6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455.8亿元、166.2亿元和40.1亿元,分别增长18.6%、10.1%和下降8.9%。其中: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223.8亿元、21.8亿元和11.5亿元,分别增长21.8%、65.3%和128.3%。

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成效显现。随着引进昆钢、云铜、云锡、云天化、云电、泰国TCC、法国摩迪等大企业、大集团项目的逐步投产,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日益显现。2006年上述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速超过全部工业及市县区属工业总产值增速,在增加我市经济总量的同时,还带动了与之配套的地方工业迅速发展。

建筑业快速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增长47.0%,竣工面积达41.8万平方米,增长52.6%。全市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46个,从业人员34186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15.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5.1亿元,增长9.5%。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生态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县区教师小区的开工建设,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1.6%;二是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带动农村投资快速增长,农村投资完成23.3亿元,增长28.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我市积极推进大红山铁矿铜矿开采、元江镍资源开发、玉林泉酒业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云铜5万吨粗铜项目建成投产,新兴钢铁公司40万吨焊管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玉蒙铁路玉溪段建设进展顺利,华盘路、抚仙湖环湖东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1座220千伏、2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快速发展。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3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一级公路76.1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093万人,比上年增长8.0%;旅客周转量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8%;完成货运量2299万吨,比上年增长13.5%;货物周转量33.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提高。2006年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59.8万门,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40.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7.2万户,比上年增加25.0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55.6部,比上年增加11.2部。互联网宽带网用户49289户,增长40.8%。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受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信心日益增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6年,我市加快发展专业市场,突出重点,引导消费,市区消费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增长12.4%。从城乡市场看: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9亿元,增长13.6%;县区实现20.4亿元,增长13.4%;县以下实现21.2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53.4亿元,增长13.3%;餐饮业实现12.3亿元,增长10.0%;其他行业实现2.9亿元,增长7.2%。

全市物价水平小幅波动。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8%。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自营进出口额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5987万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14953万美元,增长6.8%;进口1034万美元,增长3.7%。16户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额2748万美元,增长30.4%。2006年自营出口商品中,金额达3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29种,出口额14405万美元,增长6.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3%。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34个。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1537万美元,增长19.8%。

旅游产业培育力度加大。2006年以“五山一村”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取得实效,红塔工业旅游园区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江川孤山建成3A级景区,玉溪大河、禄充旅游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经启动。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海外旅游者2235人,下降1.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5.1%;旅游外汇收入53.0万美元,增长5.7%。年底全市有星级宾馆、饭店48家,有国内旅行社20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2.1亿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的161.7亿元),比上年增加19.1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35.7亿元,增长6.2%,其中九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亿元,增长16.0%。八县一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元,增幅较高的分别是:易门县增长24.1%;峨山县增长22.9%;红塔区增长22.1%。

地方财政支出50.9亿元,增长15.2%。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看,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教育支出完成9.9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完成3.5亿元,增长20.9%;科技三项费用完成0.45亿元,增长45.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1.3亿元,增长36.2%。

200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截止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58.3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增长13.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3.1亿元,比上年增加24.3亿元,增长12.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4.0亿元,比上年增加39.6亿元,增长22.7%。2006年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6.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99532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40万元,下降13.3%;车辆险保费收入28949万元,增长25.8%;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585万元,增长14.8%。全年全市赔付支出23440万元,增长16.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266万元,增长12.0%;车辆险赔付额15619万元,增长17.2%;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额2260万元,增长30.5%。

九、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活跃。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扬聂耳旗帜、打造聂耳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路,以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为主要工作方向,开工建设聂耳演艺(报告)厅、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在聂耳文化广场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玉溪广场文化打造成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生态玉溪”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抚仙湖第二次水下探秘取得成功,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被列入中国首批自然遗产目录。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地提高了玉溪的知名度。2006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0个,群艺馆、文化馆10个。

2006年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7.5%。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2580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20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3.9万户。完成了264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了800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看电视难的问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19.3万小学生全部实现免费上学,94%的初中生享受了“三免一补”政策优惠,救助贫困初中生1.5万人,扩建了玉溪一中等6所高中,职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0.9:1。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1所,专任教师22196人。其中:大专院校2所、中专3所、普通高中22所、初中104所、小学630所、职业中学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招收各类学生12.9万人,毕业学生10.8万人,在校学生40.7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5.7%;普通初中升学率74.8%。

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06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2项;完成了26项省级、21项国家级和5项国际级项目申报,已争取到国家和省180万元资金支持;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48项,其中“薄型基材激光打孔设备研究开发”项目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平《亚热带优质水果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6年富民强县专项计划。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现了“低标准、广覆盖”的目标,广大农民提前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实惠,覆盖农业人口174.6万人,参合农民达160.6万人,参合率为92.0%。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创建“无毒无艾社区、乡镇、县区”成效明显。以防治艾滋病及控制结核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总传染病发病报告5683例,发病率为272.1/10万。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在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玉溪运动员共获得金牌89枚、银牌80.5枚,铜牌55枚,竞技体育连续四届省运会保持全省第二位。截至2006年底,我市拥有市级体育协会1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体育社团组织在去年基础上新增13%。体育健身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形成网络,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围绕玉溪大河、聂耳文化广场建成竣工,组织了首届玉溪大河龙舟和皮划艇表演赛,主办了“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玉溪生态城市游”游泳公开赛和云南省首届玉溪大河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借助比赛扩大了玉溪知名度。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2006年以“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九溪人工湿地土建工程全面完成,搬迁了抚仙湖沿湖部分企业和农户,依法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完成总工程量的70%。实施了星云湖周边1979亩鱼塘、314亩农田的退塘退田还湖及生态修复;启动星云湖人工湿地植物残体及农业固废处置、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抓好抚仙湖湖泊环境监测站(抚仙湖保护研究所)项目建设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开展了水泥、冶炼等行业的综合整治,对12户企业实行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了占补平衡。深入开展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8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聂耳文化广场主体工程、红塔大道延长线、环山北路等工程完工,完成了玉溪大河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扫尾和二期工程首批拆迁,出水口生态公园正在抓紧建设。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玉枕山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2006年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2351户,参保在职职工5.9万人,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4.9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4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2.9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4276户,参保职工18.5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1亿元。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5亿元,共为5892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226.3万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19379户,人数达3.2万人,保障资金3063万元。

2006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36.0万人,比上年增长3.2%,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6.4万人,比上年增长12.8%。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2万人,再就业率80%,2178名“4050”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24.6万人,比上年增长1.5%。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的年末总人口为210.6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人口173.2万人,非农业人口37.4万人。本年出生人口23300人,死亡人口101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142.2万人,占总人口的67.5%;少数民族人口68.4万人,占总人口的32.5%。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1396元,比上年增加3155元,增长17.3%;城市居民(红塔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7元,比上年增加806元,增长8.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6元,比上年增加684元,增长7.7%。;城市居民(红塔区)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19.0辆,比上年增加7.0辆;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8.4辆,比上年增加2.4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34元,比上年增加220元,增长6.6%。

注:1、生产总值、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6年玉溪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