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玉溪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2:54:43 来源:玉溪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92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成果、打牢加快发展基础”的一年。玉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烟草兴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按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战胜了50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克服了煤电油运紧缺等困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36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增长6.0%,占GDP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6.9%,占GDP的比重为5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9.5%,占GDP的比重为29.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7、4.2和2.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55.3%和35.5%。扣除卷烟生产和销售后的GDP完成220.9亿元,增长14.7%,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38.7亿元,增长6.0%。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呈现粮食作物减少、非粮食作物增加的态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1万亩,比上年下降0.8%;非粮食作物面积190万亩,比上年增长3.2%。2005年全市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1.0﹕59.0,与2004年的41.8﹕58.2相比,非粮食作物比例提高了0.8个百分点。烤烟生产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烤烟种植面积76.7万亩,增长6.6%,总产为11000万公斤,增长6.4%,烤烟收购总量达213.7万担,增加烟农收入1.3亿元。花卉、油料、林果等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肉蛋奶总产量2223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肉类总产量19014万公斤,增长10.8%。年内出栏肉猪177.4万头,比上年增加17.5万头,增长10.9%;年末大牲畜存栏31.3万头,比上年减少100头;生猪存栏144.8万头,羊存栏35.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加4.6万头和0.97万只。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5年,全市渔业实现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水产品产量完成11984吨,比上年增加262吨,增长2.2%。
林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林业实现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45.3万株;封山育林76.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5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明显。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7%。实现工业总产值478.5亿元,增长19.6%,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204.5亿元,增长9.4%;市县区属工业完成274.1亿元,增长29.1%,比重达到57.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来看,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总产值192.2亿元,增长1.8%;矿电产业完成198.2亿元,增长22.2%,成为我市继烟草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非烟草工业产值完成305.7亿元,超过卷烟产值132.9亿元,比重达63.9%。

市县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379.3亿元、155.0亿元和46.3亿元,分别增长14.2%、2.4%和下降5.7%。其中: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183.3亿元、14.5亿元和6.1亿元,分别增长29.2%、16.3%和7.6%。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4.1万平方米。全市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36个,从业人员34154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投资的增长,对拉动我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国有、城镇集体单位和“三资”企业完成投资77.2亿元,增长30.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入大幅增加。2005年生产性投资完成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比重达到53.7%。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市级财政资金拉动社会投资的比例达到1︰13。

当年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有: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100万吨钢工程)项目;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个项目;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400万t/a采选工程)项目;泛华置业(玉溪)有限公司(玉溪沃尔玛超市)项目;玉溪华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玉溪一小区)项目;云南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梅塞尔气体)项目;玉溪焊管项目建设指挥部(焊管)项目。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快速发展。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3公里、一级公路70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6.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012万人,比上年下降1.8%;旅客周转量8.1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完成货运量2026万吨,比上年下降1.5%;货物周转量27.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9%。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明显提高。年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49.1万门(含流动市话),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40.6万部,增加2.1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2.3万户,比上年增加11.7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4.4部,比上年增加6.5部。到2005年底,互联网用户达到124707户,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宽带网用户43160户,增长46.1%。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受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信心日益增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亿元,增长13.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亿元,下降7.8%;集体经济实现7.0亿元,增长16.5%;私营经济实现12.9亿元,增长49.4%;个体经济实现29.7亿元,增长13.3%;其他经济实现5.2亿元,下降17.5%。从城乡市场看: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7亿元,增长20.2%;县区实现17.7亿元,增长10.7%;县以下实现19.5亿元,增长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46.5亿元,增长14.3%;餐饮业实现11.6亿元,增长1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场物价小幅上扬。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5.2%,其中化学肥料价格上涨8.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自营进出口额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50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出口14004万美元,增长40.8%;进口997万美元,下降21.2%。全市外贸出口商品为17类48种。“两烟”出口516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6%,其他地方特色产品884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4%。与我市有贸易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达66个。

出口主体发生变化。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及个私、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非公企业在我市对外贸易中日趋活跃。2005年非公企业出口额达9473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63.1%。

旅游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路,以“五山一村”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红塔山—抚仙湖”滇中旅游线。全年引团入玉工作取得新进展,团队游客比上年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56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海外旅游者2270人,比上年增长45.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2.2%;旅游外汇收入50.12万美元,增长32.2%。年底全市有星级宾馆、饭店46家,有国内旅行社20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5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2.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地方财政收入33.7亿元,增长10.6%,其中各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亿元,增长29.0%,八县一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元,增幅较高的分别是:新平县增长55.5%;元江增长51.7%;澄江县增长35.9%;华宁县增长32.6%。

地方财政支出44.2亿元,增长16.0%。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看,2005年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支出0.76亿元,增长173.5%;农业支出完成2.9亿元,增长28.0%;水利和气象支出完成1.4亿元,增长42.0%;教育支出完成8.7亿元,增长1.9%;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9亿元,增长11.8%。

200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截止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4.1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增长8.5%。其中:企业单位存款余额155.1亿元,比年初减少10.5亿元,下降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8.8亿元,比年初增加26.0亿元,增长16.0%。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0亿元,增长7.8%。

2005年全市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91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476万元,增长2.1倍;车辆险保费收入23009万元,增长5.2%。全年全市赔付支出20175万元,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915万元,增长13.2%;车辆险赔付额13323万元,增长14.4%。

九、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活跃。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扬聂耳旗帜、打造聂耳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路,以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为主要工作方向,成立了聂耳音乐基金会,设立聂耳纪念日,并开展了一系列以聂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借庆祝活动,造势宣传,扩大聂耳故乡知名度,奖励玉溪获奖文艺作品,推进聂耳故乡文艺繁荣与发展。2005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0个,群艺馆、文化馆10个。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17%和98.97%。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1895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599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近2000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三免一补”政策的学生达14.5万人,三个民族自治县的小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上学。组建了烟草、工贸、旅游3个职教集团,职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0.7:1。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52所,专任教师21823人。其中:大专院校2所、中专3所、普通高中23所、初中106所、小学634所、职业中学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招收各类学生12.2万人,毕业学生10.8万人,在校学生39.9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6.4%。普通初中升学率74.3%。大学本专科录取率60.4%;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805人。

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05年获省奖励的科技成果14项,其中自然科学类获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申报专利85项,批准59项。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其中: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列入省院省校合作项目4项,这些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530万元资金支持。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完成了23所乡镇卫生院“一无两有”建设,启动了澄江、峨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农民看病住院得到医药费补助的人数达到20.9万人次,补助金额299.2万元。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年内未看病人免费提供年度健康体检服务的有17.8万人,使所有参加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惠。

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实现了玉溪籍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奖牌零的突破;在云南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上,玉溪代表团取得了奖牌总数和团体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云南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12金18银8铜的佳绩。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以“三湖一海”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抚仙湖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工程进展顺利,隔河泄水蓝藻去除应急工程投入运行,人工湿地建设和入湖河道整治步伐加快,实施了“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工程,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全面开展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拆除了9座污染严重的小高炉,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九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河滨路建设工程、飞井海旅游区和引水入城管道工程、玉溪大河综合整治一期主体工程等先后竣工,其余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2005年,全市中心城区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3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路灯25802盏。

十一、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年底全市有28933个单位(含个私经济)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13.8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64265万元;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5.2万人、生育保险的人员4.5万人,支付工伤保险金856万元,生育保险金57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10.85万人,为失业职工发放保险金3337万元;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17.79万人,支付医疗保险金25172万元。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28408人,户数达16482户,保障资金2711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5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31.8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3.4万人,比上年增长2.6%。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再就业率达83.4%,1871名“4050”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全市年末总人口为209.2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业人口172.2万人,非农业人口37.0万人。本年出生人口22435人,死亡人口95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141.6万人,占总人口的67.7%;少数民族人口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2.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8241元,比上年增加1787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2元,比上年增加430元,增长5.1%。;城镇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6.0辆,比上年增加1.8辆;农民人均纯收入3314元,比上年增加305元,增长10.1%。中心城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1元,比上年增加447元,增长4.9%;城市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12.0辆,比上年增加3.0辆。

注:1、生产总值、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5年玉溪统计年鉴》为准;

3、经济指标按经济普查结果进行过修正。

4、人口各项指标采用公安部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