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云南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3:15:36 来源:云南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62次

云南省统计局

2002年3月7日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省第七次党代会、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从云南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稳定推进各项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云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0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6.5%,首次登上2000亿元的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54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80.54亿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46.39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6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2.3:43.1:34.6调整为21.7:42.4:35.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72元,比上年增长5.3%。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9%,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17.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907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

市场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从价格下降情况看,食品类价格持续下降是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310万人,比上年增长1.8%。2001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4万人,比上年下降3.6%;再就业率3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0.73万人,全年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7.72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195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73.5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85.7万人。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连续9年获得丰收,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8.5万吨;油料、花卉、甘蔗、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造林面积335.04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4.2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3242.52千公顷;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

畜牧、水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19.54万吨,比上年增长7.0%;水产品产量18.02万吨,比上年增长8.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97.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大中小型拖拉机达35.74万台,比上年增加1.84万台。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24.27千公顷,比上年增17.87千公顷。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556.97亿元,增长5.3%。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63.05亿元,比上年下降2.0%;重工业增加值193.92亿元,增长12.3%。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17.99亿元,比上年下降0.3%;集体企业增加值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8.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3.40亿元,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67亿元,增长5.4%。主要机电、原材料能源类及支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轻纺产品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49.12,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8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3.03亿元,增长10.6%。资产负债率为53.66%,下降0.8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5.4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16%,提高0.2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91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60亿元,比上年上升0.1%;亏损面47.1%,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

坚持“三改一加强”,巩固和扩大了国有企业3年改革脱困的成果。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债转股、借改投、兼并破产、集团组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有32户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2户列入国家计划的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53户企业基本实现了破产终结。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8.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总产值3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施工房屋面积3044.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竣工面积1767.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67万个;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人均实现利税3819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更新改造投资97亿元,增长19.6%;房地产开发投资88亿元,增长5.7%。

全省3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7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为年度计划的96.4%;资金到位率89.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到位情况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宣威电厂两台机组(60万千瓦)已并网发电,一年可增加82.5万千瓦(包括续建项目大朝山水电站投产一台22.5万千瓦)装机能力;滇池污染治理项目北郊、东郊污水处理厂正进行单机联动调试,年内建成可增加日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省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土建及外装饰工程全部完成,书库已投入使用;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主体工程铜冶炼装置建成,21个子项目完成19项;盘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已于200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文山、玉溪中央储备粮库工程完工,建成后可增加仓储能力5万吨;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继续疏浚工程已完成计划110.4%,目前正进行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续建项目中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大朝山水电站第一台机组(22.5万千瓦)正式并网发电;大朝山至昆明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已建成250公里南回线路;昭通渔洞水库灌区工程南干渠和鲁甸分干渠已全线完工,在去年春季发挥了效益。

五、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各种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仓储式商场发展较快。全省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2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3.41亿元,增长11.0%;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7.39亿元,增长8.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73.44亿元,下降9.2%;个体私营经济296.14亿元,增长16.6%;其他经济类型116.21亿元,增长16.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404.09亿元,增长7.3%;餐饮业90.10亿元,增长20.3%;制造业29.67亿元,增长9.8%;农业生产者100.06亿元,增长11.1%;其他行业16.87亿元,增长14.2%。

全省900多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9大类生产资料销售额完成2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金属材料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24.7%和3.5%;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74.59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1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通信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省邮电业务总量101.6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57.5%。电话普及率达18.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39万户。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和9.1%。接待国内游客45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3.4%。全省旅游业总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七、对外经济

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云南外贸进出口仍保持增长,外经贸工作取得好成绩。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9.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出口12.4亿美元,增长5.9%;进口7.5亿美元,增长16.8%。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2.2亿美元,增长24.9%;边境贸易进出口3.46亿美元,下降2.9%。出口市场仍以亚洲市场为主,全省对亚洲出口为10.2亿美元,增长7.0%;对非洲出口1554万美元,增长82.4%;对欧盟出口1.1亿美元,下降8.4%;对北美洲出口6443万美元,下降1.3%;香港再次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3.8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的19.4%。在出口产品中,“两烟”出口1.25亿美元,冶金类出口3.22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1.66亿美元,磷化工类出口3.19亿美元,农副产品出口1.50亿美元,轻纺产品出口1.22亿美元。

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45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2001年第九届昆交会成交总金额20.2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对国内的开放继续扩大,启动实施经济社会合作项目1173个,引进到位资金40.6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省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各项存款平稳增长,贷款力度加大;保险业务继续发展。

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1亿元,比2000年决算数增加10.4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一般预算支出496.4亿元,比2000年决算数增加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779.71亿元,比年初增加314.36亿元,增长12.8%。在金融机构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082.52亿元,比年初增长4.2%。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173.45亿元,增长8.6%,比年初增加194.79亿元(含建设银行债转股8.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71.46亿元,比年初增加29.51亿元,增长2.2%;中长期贷款余额741.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3.97亿元,增长16.7%。贷款主要支持了农业、工业、三资企业等正常资金需要。现金投放适度。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746.3亿元,现金支出5742.46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种保费收入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51亿元,增长7.6%;人身险保费收入22.15亿元,增长4.0%。赔付额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0.86亿元,增长9.8%;人身险赔付额4.12亿元,增长34.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省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9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9项,应用技术成果257项。受理专利申请1793件,获专利授权1347件;签订技术合同1802项,成交金额达25.5亿元。已建成12个重点实验室和5个中试基地。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全省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亿元,增长23.6%,促进了重点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省院、省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共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6个。科教兴滇迈出了新的步伐。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28所,招生4.25万人,比上年增长32.8%;在校学生11.90万人,增长31.6%。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有121所,招生4.67万人,比上年增长24.2%;在校学生12.86万人,比上年增长7.9%。普通中学2362所,招生72.2万人,比上年增长3.4%;在校学生200.46万人,比上年增长7.8%。小学21315所,招生72.36万人,比上年增长3.1%;在校学生460.5万人,下降2.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7%,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达到92个,占全省县(市)的71.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1.77%。全省教育系统招收研究生1777人,比上年增长44.4%。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3.84万人,比上年增42.8%,在校学生7.6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在校学生6.17万人。全年扫除文盲28.87万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以繁荣文艺创作为中心,农村文化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省各项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9个,文化馆128个,群众艺术馆20个,公共图书馆148个,博物馆30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0%。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5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26万个;共有床位数9.9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30万人,其中医生6.23万人,护师、护士3.64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6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43万人。乡镇卫生院0.15万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我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枚,铜牌1枚;国内比赛获金牌22枚,银牌18枚,铜牌24枚,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依法治理环境得到加强,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大规模开展了城市环境和高原湖泊环境污染保护与治理工程。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289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0个,环境监测人员1035人。自然保护区1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73.6万公顷。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5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烟尘控制区21个,噪音达标区17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8.51‰,死亡率为7.57‰,自然增长率为10.9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8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6.0万人,乡村人口3221.4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97.71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52.60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3.76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4.3%;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422.8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3%。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60.30亿元,增长14.1%。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全省解决了73.8万贫困群众温饱和11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设市城市和县城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可达2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4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省有各类福利院(含敬老院)床位1.88万张,年末在院人数9694人。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4.82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68万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5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72亿元,接受社会捐赠0.18亿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2年云南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1年云南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业生产者是指农民和各种所有制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直接销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