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丽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2-22 17:49:24 来源:丽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87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物价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围绕“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设,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全市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6.5%,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7.4、2.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各州市第2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4.39亿元,增长25.9%,较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3.62亿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60.1%和3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9.9和5.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及其比重首次超过一、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1∶38.3∶43.6调整为17.1∶41.7∶41.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6.1%,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89.4亿元,增长20.1%,占GDP的比重为50.1%,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持续较快增收。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2229万元,较上年增收142367万元,增长54.8%。其中:上划收入完成139635万元,增长46.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2594万元,较上年增收98043万元,增长59.6%,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7286万元,增长38.7%;营业税72696万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5676万元,增长59.2%;个人所得税2999万元,增长37.8%。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主要增长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84162万元,增长107.6%,其中:专项收入8376万元,增长47.0%;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7376万元,增长2.6倍;罚没收入8419万元,增长67.1%。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古城区增长44.8%,永胜县增长13.3%,华坪县增长15.2%,宁蒗县增长31.9%,玉龙县增长40.9%。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235万元,增长1.89倍。全市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4875万元,比上年增支223758万元,增长37.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9780万元,增长21.9%;教育支出119338万元,增长21.4%;科技支出6045万元,增长32.6%;文化支出17612万元,增长9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3003万元,增长24.4%;医疗卫生支出72261万元,增长50.6%;节能环保支出41927万元,增长3.7%;农林水事务支出129585万元,增长40.9%。

物价高位运行。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数据:全年物价指数至十一月份达到最高点开始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上涨4.6%,涨幅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领先。上涨的七大类中:食品类上涨11.5%,烟酒及用品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3%,交通和通讯上涨0.7%,居住类上涨5.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衣着类下降7.8%。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30087万元,较上年增加80708万元,增长7.3%,其中:种植业产值243906万元,增加34466万元,增长3.3%;林业产值35759万元,增加10975万元,增长11.98%;畜牧业产值213112万元,增加30661万元,增长11.12%;渔业产值21519万元,增加2679万元,增长5.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91万元,增加1927万元,增长11.66%。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17万公顷,增加7537公顷,增长4.59%。粮食播种面积12.68万公顷,减少406公顷。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八个年头增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44.17万吨,较上年增加0.79万吨,增长1.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76亿元,较上年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31亿元,增长38.3%。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6.64亿元,增长3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29亿元,增长32.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08%,拉动GDP增长7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9372万元,较上年增长47.4%,实现利税146403万元,增长49.5%,其中利润75070万元,增长50.6%。

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7567万元,较上年增长19.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7%,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732894万元,较上年增长35.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39238万元,增长31%。全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1048个,增长52.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877个,增长82.0%。全年城镇建设项目到位资金2100620万元,增长41.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38217万元,增长3.1%;国内贷款资金714008万元,增长47.5%;自筹资金992040万元,增长16.7%。全年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完成投资37276万元,下降23.2%;第二产业投资趋缓,完成投资1066428万元,增长11.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66428万元,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1135534万元,增长60.8%,其中:交通运输业588206万元,增长86.0%;水利管理业74365万元,增长1.53倍;环境管理业22941万元,增长12.7%;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明显增大,完成投资104184万元,增长54%。其中:教育43094万元,下降22.0%;卫生15973万元,增长47.1%;文体5257万元,下降8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明显。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2562万元,较上年增长56.6%。其中:住宅投资272934万元,增长44.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93.68万平方米,增长28.2%,较上年下降32.3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3.28万平方米,增长41.2%;房屋竣工面积64.17万平方米,增长5.9%;商品房销售面积158.62万平方米,增长68.4%;商品房销售额442574万元,增长86.0%。年末房屋空置面积9.92万平方米,下降28.1%。其中:住宅空置面积6.6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空置面积2.9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繁荣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654.5万元,较上年增长22.3%。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99730.4万元,增长24.3%;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56924.1万元,增长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14156.1万元,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142498.4万元,增长19.7%。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63638.2万元,增长77.2%,其中:国有经济55619.9万元,增长105.9%;非公有经济493016.3万元,增长17.6%。其中:私有经济472692.0万元,增长15.7%。

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全市进出口贸易完成6189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3.4%,其中:出口618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3.8%,进口4万美元,较上年下降63.6%。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80个,其中:在建项目116个,筹建项目17个,完工项目47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44.14亿元,较上年增长15.1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28.08亿元,增长15.5%。外资到位资金1206.7万美元。增长3.28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965万吨,增长18.4%,公路货物周转量146711万吨公里,增长15.08%;公路客运量1830万人次,增长13.24%,公路旅客周转量131270万人公里,增长14.89%。全年民航货邮运输量完成1.71万吨,增长8.8%,运输旅客218.36万人次,下降1.5%,运输航班20134架次,下降4.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170.6万元,较上年增长17.9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928.6万元,增长36.08%,电信业务总量44725.9万元,增长16.8%。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1206.69万份,下降3.28%;函件118.2万件,下降25.76%;特快专递293501万件,增长24.84%。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9.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9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3.1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76.37万户,增长12.64%。

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9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14家,三星级宾馆49家;旅行社29家;A级旅游景点17家,其中:5A级景点2家,4A级景点6家;红色旅游基地1个,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市旅游业继去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后,今年接待人数突破千万人次,达到1184.0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0.12%,实现旅游总收入152.22亿元,较上年增长35.3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07.93万人次,增长30.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5.73亿元,增长37.51%。接待海外游客76.12万人次,增长24.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4亿美元,增长25.44%。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488034万元,比年初增加511863万元,增长17.2%;各项贷款余额为2502845万元,比年初增加563618万元,增长29.0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3697.2万元,较上年增长16.4%,赔付金额14642.9万元,增长20.6%,赔付率22.99%,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受益学生16.1万人,免补金额15610万元;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开工16.85万M2,竣工9.7万M2;“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年小学在校人数10.16万人,初中在校人数5.24万人,高中在校人数2.1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2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59人。在校残疾儿童37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102.2%。小学毛入学率110.69%,提高0.38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0.7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6.09%,初中升学率62.67%,比上年下降7.58个百分点,初中巩固率97.46%,初中辍学率2.59%;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81%,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56%;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9.5%,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得到贯彻落实,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项,申报专利88件,有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管所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50个村文化室。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全市共举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4次、县(区)级综合性运动会19次、乡镇(办事处)级综合性运动会132次、行业系统综合性运动会47次。我市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4枚。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市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94个,其中:市和区县级综合医院6个、卫生监督所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中心血站1个、医鉴办1个、血防站1个、皮防站1个、乡镇卫生院60个;公立医院病床数3135张,较上年增长6.6%。拥有卫生技术员2703人。省属单位驻丽医院1个,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27人。私立医院14个,床位511张,卫生技术人员343人;个体诊所157个,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全市共建立了432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51人;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婴儿死亡率12.97‰,孕产妇死亡率43.52/10万,住院分娩率88.46%,新法接生率达到97.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98.12万人,参合人数95.03万人,参合率96.85%。全年共有215.47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15212万元。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低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2元,比上年增加2072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4270元,比上年增加860元,增长25.22%。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1439元,比上年增加2666元,增长9.9%。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渠道拓宽,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年末城镇全部单位从业人员9.48万人,增长8.3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606年,比上年增加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677人,比上年增加5331人,其中:参保职工49437人,比上年增加3364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5982人,比上年增加1967人。征缴养老保险费23941万元,比上年增长33.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3019人,比上年增加7333人,其中:参保职工99305人,比上年增加632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714人,比上年增加1013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3872万元,增长17.34%。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3221人,比上年增加1202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054万元,比上年增长87%。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85897人,比上年增加8552人。征缴工伤保险费2055万元,比上年增长23.5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5266人,比上年增加6451人。征缴生育保险费1685万元,比上年增长44.2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9293人,比上年增长226%。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5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6498.26万元,增长3.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12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2438.62万元,增长70%。全年发放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560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单位35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180张,收养各类人员186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16万元,慈善部门接受社会捐赠760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970.5公顷,较上年增长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0.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9%,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140公里,较上年增长5.2%;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8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完成,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92%。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封山育林651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1.55万亩,森林覆盖率66.15%。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88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71万吨,较上年下降9%。

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5起,较上年增加2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1人,比上年减少16人。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人数4人;道路交通事故52起,上升11%,死亡人数45人,下降30%;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9人,下降35.6%。

注: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2011年丽江统计年鉴》为准,对比数为上年年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