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9年,昭通市生产总值(GDP)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2.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18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29.74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0.51亿元,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689元,同比增长11.8%。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3.9:42.9:33.2,继续呈现“二、三、一”格局。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稳步上升,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15.32亿元,增长14%,比重由上年的36.2%上升为3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2%,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3.1%,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表一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  别 
单 位 
指   数(上年同期为100) 
2008年 
2009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5.1 
100.3 
食品类 
% 
114.3 
104.2 
烟酒及用品 
% 
100.2 
100.2 
衣着类 
% 
97.2 
96.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99.5 
10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98.7 
100.2 
交通及通信 
% 
97.9 
95.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98.6 
96.6 
居住类 
% 
107.0 
100.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18.1 
96.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6.4 
101.3 
注:此表数据为昭阳区、巧家、大关三县调查数。 
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91%。能源消费总量为398.4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较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为19.37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4.86%;第二产业为259.82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65.2%,其中,工业为251.01万吨标准煤,占第二产业能源消费96.6%;第三产业为45.68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11.46%;居民能源消费量为73.52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18.45%。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9.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产值49.13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5.06亿元,增长1.8%,畜牧业产值52.07亿元,增长11.4%,渔业产值0.34亿元,增长14.4%,农业服务业产值2.47亿元,下降1.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4.3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夏粮10.63万吨,比上年下降0.9%;秋粮153.71万吨,比上年增长10%。粮食单产由上年的213.53公斤/亩增加到227.88公斤/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5.6万吨,增长15.3%。水产品产量  11243吨,增长38.4%。 
表二 2009年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 
粮  食 
吨 
1643327 
9.2 
油  料 
吨 
36076 
74.1 
甘  蔗 
吨 
135674 
-2.0 
烤  烟 
吨 
55218 
4.2 
蔬  菜 
吨 
1005252 
4.9 
水  果 
吨 
222723 
1.4 
二、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吨 
355888 
15.3 
#猪肉 
吨 
312910 
6.7 
禽蛋 
吨 
16794 
4.6 
猪存栏头数 
万头 
298.61 
11.6 
牛存栏头数 
万头 
53.65 
5.2 
羊存栏头数 
万头 
58.15 
4.7 
家禽存栏只数 
万只 
701.44 
9.1 
全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5.4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4万亩,烟叶基础设施工程457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14.1万亩,到2009年底解决饮水安全达标人数360.76万人,供水受益人口80万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087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9.3%。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攻坚、抗灾救灾相结合,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点588个,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确权集体林面积1293.8万亩。实施70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0.7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消除茅草房3.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09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157.92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52.44亿元,增长8.7%;重工业总产值105.48亿元,增长12.7%。 
表三   2009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1440.17 
5.5 
合成氨 
万吨 
39.64 
-11.2 
铁矿石原矿量 
吨 
33534 
-50.1 
铅选矿产品含铅量 
吨 
33021 
7.8 
锌选矿产品含锌量 
吨 
141105 
5.8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02495 
21.6 
水  泥 
万吨 
295.59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16.3 
碳化钙(电石) 
万吨 
38.44 
72.3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2082 
8.5 
氮磷钾肥(折纯N100%) 
万吨 
36.59 
-14.7 
卷  烟 
万箱 
51.3 
-0.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协调、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9.04%,比上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5%;实现利税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6%,其中实现利润16.63亿元,增长12.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143户,比上年增加68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91亿元,增长7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在各类投资中,城镇投资500.03亿元,增长24.6%;农村非农户投资29.23亿元,增长169.9%;房地产投资14.71亿元,增长53.3%;农村私人建房投资7.91亿元,下降14.3%。全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2%,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98.76亿元,增长2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9%。 
全市第一产业投资额11.62亿元,增长53.9%;第二产业投资额138.38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投资额101.88亿元,增长32.5%。从主要行业看,批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是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增长385.1%、98.1%和60.1%。工业实现投资额136.54亿元,增长30.7%。民间投资完成124.15亿元,增长22.2%,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4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0.3亿元,增长57.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4亿元,增长60.9%。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2.53万平方米,增长117.1%,商品房屋销售额21.36亿元,增长189.44%。 
表四  200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行            业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2518795 
32.4 
农、林、牧、渔业 
116208 
53.9 
采矿业 
212173 
25.7 
制造业 
139143 
27.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14072 
32.2 
建筑业 
18428 
43.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1 
15.9 
批发和零售业 
22833 
385.1 
住宿和餐饮业 
13633 
64.9 
金融业 
1342 
-9.8 
房地产业 
372961 
2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31193 
32.4 
教育 
68323 
98.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3743 
60.1 
其他 
62942 
88.0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61.3亿元,增长24%,市场份额为69.8%;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26.6亿元,增长18.4%,市场份额为30.2%。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48亿元,增长25.7%,市场份额达到76.8%。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意兴旺。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7.52亿元,增长25.1%,对昭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4.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4亿元,增长12.8%。 
全年签约及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65个,新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221.77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98万美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出口额达365万美元,下降47.9%。 
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75.37万人次,增长27.2%,其中海外旅游者661人次,国内旅游者475.3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82%,其中外汇收入22.52万美元。 
六、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1.5亿元,增长26.3%。良好的财政收支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国税收入达37.3亿元,增长8.1%;地税收入达16.98亿元,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15.88亿元,增长13.9%。 
表五 2009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555307 
11.6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07906 
21.4 
#税收收入 
170894 
19.9 
非税收入 
37012 
29.0 
一般预算支出 
1114971 
26.3 
#一般公共服务 
127947 
-3.5 
教育 
287476 
46.5 
社会保障和就业 
188796 
18.0 
农林水事务 
129326 
19.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86.18亿元,比年初增长29.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7.1亿元,增长24.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13.34亿元,增长30.6%。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达6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7.2%;累计现金支出达    685.63亿元,增长7.5%,全年货币净投放20.77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表六  200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年初增长(%) 
存款余额 
3861775 
29.3 
其中:企业存款 
913875 
37.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871024 
24.7 
贷款余额 
2133409 
30.6 
其中:短期贷款 
968000 
12.3 
#工业贷款 
158909 
-29.4 
农业贷款 
44320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5.0 
中长期贷款 
1159133 
54.4 
#基本建设贷款 
279156 
-2.9 
个人消费贷款 
240251 
63.2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5550人,增长12.1%;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733人,比上年增长8.2%;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5902人,比上年增长20.2%;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6.04万人,比上年增长5.4%;小学在校学生74.59万人, 下降2.5%。中小学布局逐步优化,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2%;初中毛入学率97.48%;高中毛入学率达29.05%。全年扫除文盲1.25万人。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累计争取和投入各类教育专款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9%,新建校舍   43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40.4万平方米,新增教师2526人。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比上年增加4.6%。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3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7.66%,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1个,实有病床9028张,比上年增长9.7%;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45人,比上年增长7.2%。 
九、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参保65.5万人,增长54.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1%,提高了8.4个百分点,减免资金4.4亿元。10.47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42.97万农村贫困群众纳入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5.07亿元。完成廉租住房建设26.9万平方米。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88.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96.52万人、第二产业26.04万人、第三产业65.47万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达2.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百万劳务输出工程”目标如期实现,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12.87万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6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4.67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534.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0%。 
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6714元,比上年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58元,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6元,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8元,增长5.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7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3.17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9年昭通统计年鉴》为准。 
2、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一、二、三产业按国民经济新行业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