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丽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19 22:25:04 来源:丽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54次

丽江市统计局

2010年2月10日

200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化危为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生产总值(GDP)在2008年突破10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110亿元,达到117.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4.3、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五位,自2003年以来连续七年实现10%以上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1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4.14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51.17亿元,增长13.2%。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44.0%和46.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5.7和6.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9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5%。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6:34.8:44.6调整为18.8:37.6:4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2.6%,提高2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561384万元,占GDP比重为47.8%,提高0.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

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所得税收入)190386万元,增收34146万元,增长2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十亿元达到116584万元,增收21349万元,增长22.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7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增值税16132万元,增长24.2%;营业税42416万元,增长21.9%;企业所得税2025万元,下降14.2%;个人所得税1966万元,增长26.8%。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新亮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24128万元,增长50.4%,其中,专项收入3888万元,增长14.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896万元,增长67.7%;罚没收入4970万元,增长29.4%。县级财力显著增强,四县一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成果得到巩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区)达到4个,永胜县和宁蒗县增速较快,分别达到34.4%,38.8%。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39万元,增长1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74537万元,增长29.3%。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7851万元,增长23.0%;教育支出76932万元,增长31.0%;科技支出3405万元,增长8.9%;文化支出6424万元,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691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医疗卫生支出31670万元,增长31.6%;环境保护支出29545万元,增长50.7%;农林水事务支出62320万元,增长16.6%。

物价涨幅回落。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涨幅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看,呈“五升一平二降”的态势。

表1:2009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     标

比上年上涨(%)

指      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

100.8

三、衣着

101.3

服务项目价格

101.0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消费品价格

100.8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5

一、食品

101.2

其中:医疗保健

100.6

其中:粮食

106.4

六、交通和通信

100.0

油脂

94.8

1、交通

98.2

肉禽及其制品

88.4

2、通信

100.4

蛋类

103.4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101.0

111.3

八、居住

100.6

104.4

其中:建筑及装修材料

105.2

二、烟酒及用品

99.4

水、电、燃料

98.4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把“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2009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05350万元,比上年增加26698万元,增长8.0%,其中种植业产值188089万元,增长8.1%;林业产值26879万元,增长4.6%;畜牧业产值161481万元,增长10.3%;渔业产值16747万元,下降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154万元,下降1.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1.89万亩,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五个年头增产,粮食总产量达43.28万吨,比上年增长1.15%,成为历史最高年。

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粮食

432781

1.15

五、甘蔗

119878

-3.21

#夏粮

101146

1.99

六、烤烟

18898

25.19

一、谷物

334003

0.37

七、茶叶

592

79.7

#稻谷

130173

-0.63

八、水果

96119

14.5

小麦

55321

-0.9

九、蔬菜

211043

23.6

玉米

125034

0.46

十、肉类总产量

92751

7.05

二、豆类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55694

2.44

#猪牛羊肉

82677

6.5

#芸豆

14947

0.09

禽蛋

3495

-1.55

三、薯类

43084

5.81

牛奶

4760

10.9

#马铃薯

33648

-4.1

出栏猪(头)

892113

8.27

四、油料

10749

27.4

出栏牛(头)

89066

6.9

#花生

1695

2.24

出栏羊(只)

390204

4.39

油菜籽

8616

33.85

猪存栏(头)

1031525

5.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狠抓节能减排,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5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4767万元,增长18.5%。工业经济对经济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强,完成工业增加值266002万元,增长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8%,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6198万元,增长17.2%。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42%,实现利税72350万元,增长11.55%,其中利润34427万元,下降1.56%,亏损企业亏损额3612万元,下降12.19%。

表3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226198.7

17.2

其中:轻工业

38774.2

28.8

重工业

187424.5

15.1

其中:国有企业

4808.7

51.3

集体企业

1826.1

37.6

股份合作企业

14786.1

29.3

股份制企业

192791.1

18.1

其他企业

11986.6

-12.1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15423

-10.4

原煤

万吨

725.1

12.8

焦碳

万吨

10.58

10.7

洗煤

万吨

345.5

16.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11697

1.1

自来水

万吨

2339

32.7

十种有色金属

543

-11.9

水泥

万吨

235.7

44.1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5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2%,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2292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3774万元,增长27.9%;农村非农户投资75745万元,增长34.5%,农村私人投资23125万元。全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81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35个。融资渠道拓宽,建设资金到位良好。全年城镇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231372万元,增长54.2%,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99123万元,国内贷款资金481732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9648万元,增长43.0%,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3.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65057万元。房屋施工面积142.6万平方米,增长79.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1.1万平方米,增长1.3倍;房屋竣工面积24.2万平方米,下降28.1%;商品房销售面积58.3万平方米,增长1.02%;商品房销售额150418万元,增长1.19倍。年末房屋空置面积6.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3.2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空置面积3.47万平方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1534万元,同比增长48.6 %;第二产业投资完成739715万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731043万元,增长33.1%。从行业情况看,城镇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713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制造业投资99620万元,增长31.5%。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强,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568467万元,增长34%;交通运输业投资152422万元,增长1.02倍;水利管理业投资17074万元;环境管理业投资3605万元;公共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大,其中卫生投资12465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090万元,增长25.8%,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分城乡看,市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68017万元,增长25.1%;县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10961万元,增长25.8%;农村(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7111万元,增长27.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61483万元,增长25.3%;住宿和餐饮业97138万元,增长26.2%;其他行业7468万元,增长42.7%。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43472万元,增长8.1%,其中国有经济12689万元,下降2.3%;非公有经济322618万元,增长28.7%,其中私有经济287075万元,增长35.8%。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8544万美元,增长85.9%,其中出口8518万美元,增长87%;进口26万美元,下降39.5%。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个,外商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5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28.65万吨,增长7.07%,公路货物周转量111000.6万吨公里,下降11.8%;公路客运量1485.36万人次,增长111.24%,公路旅客周转量99849.75万人公里,增长30.04%。2009年11月10日,丽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这是继2005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0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后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全年民航货邮运输量完成0.17万吨,增长33%,运输旅客229.54万人次,增长22%,运输航班22144架次,增长14%。随着第三次机场改扩建的加快进行和大丽铁路的顺利开通我市交通运输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348.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713.5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0635万元。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1316.15万份,增长18.22%;函件209.02万件,增长28.3%;特快专递40.65万件,增长51.58%。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7.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47万户,下降6.7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1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6.48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19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52家。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9家,国内旅行社18家。A级旅游景点15家,其中,5 A级景点1家,4 A级景点5家。红色旅游基地5个。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8.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21%,其中海外游客52.59万人次,增长12.89%,国内游客705.55万人次,增长21.88%。旅游业总收入8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084万美元,增长15.2%,国内旅游收入76.99亿元,增长29.5%。此外,我市泸沽湖景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纯净的水质被“美景中国———中国最美(最佳)旅游胜地评选”活动组委会称誉为“神仙居住的女儿国”,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排行榜第五位。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87073万元,比年初增加481681万元,增长28.26%;各项贷款余额为1526186万元,比年初增加359304万元,增长30.7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收入合计350290万元,现金支出合计356351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6061万元,现金投放回笼运行正常。

表5:2009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指      标

年末数

增长(%)

指      标

年末数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2187073

28.26

建筑业贷款

31940

209.2

#企业存款

597505

29.16

农业贷款

229317

18.6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171930

24.61

中长期贷款

859183

29.76

各项贷款余额

1526186

30.79

#基本建设贷款

241174

64.68

#短期贷款

649054

29.76

其它中长期贷款

618009

19.84

#工业贷款

224507

15.27

#个人消费贷款

235435

30.3

表6:2009年保险业收付情况(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保费收入

其中:财产险

834.46

14.31

人身意外伤害险

2633.56

5.85

健康险

2060.45

10.68

寿险

27324.21

19.98

各项赔款和给付

其中:财产险

216.18

0.18

人身意外伤害险

765.48

-34.84

健康险

1555.66

30.31

寿险

2693.51

27.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和部分家庭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052.5万元,免除16.91万学生学杂费,落实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1641.66万元,安排公用经费补助专项资金(含学杂费)6071.44万元。幼儿园在园幼儿2.16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684人。在校残疾儿童453人,残疾儿童入学率86.29%。小学毛入学率108.98%,小学入学率99.49%,提高0.61%,升学率达96.26%,小学辍学率1.32%。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5.49%,初中升学率63.9%,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初中巩固率97.58%,初中辍学率2.62%。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2%,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78%。普通高中录取率达到82.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表7: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在校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普通中专

2490

8.78

842

-17.45

522

15.48

职业高中

3560

11.53

1132

6.6

852

7.03

职业初中

2892

21.46

1001

-5.03

400

-64.76

普通中学

73425

0.87

25330

0.17

22786

1.53

#高中

21592

-0.33

7526

0.026

6927

7.69

初中

51833

1.38

17804

0.24

15859

-0.95

普通小学

109783

-3.9

16502

-9.73

19535

2.89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05万元,比上年增长8.9%,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项,申报专利25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新建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末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0.0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22%。我市还与云南文产集团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该协议主要内容为在丽江合作开发建设国家级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包含“中国丽江?东南亚南亚文化论坛”等九个项目。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丽江城市形象、增添文化内涵和品味、树立丽江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100个,其中,市和区县级综合医院8个、卫生监督所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中心血站1个、医鉴办1个、血防站1个、皮防站1个、乡镇卫生院60个,公立医院病床数2841张,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卫生技术员3016人。省属单位驻丽医院1个,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27人。社会办医机构9个,其中,市管私立医院4个,床位286张,卫生技术人员121人。个体诊所139个,卫生技术人员312人。全市共建立了416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75人。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婴儿死亡率降至2009年的19.37‰,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09年的37.3/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99.11万人,参合87.52万人,参合率88.3%,全年共有216.18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8937.15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2009年全市共举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4次、县(区)级综合性运动会17次、乡镇(办事处)级综合性运动会87次、行业系统综合性运动会51次。我市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4枚。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省局人口数据反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2.6万人,增长4.09‰。全年出生人口1.32万人,人口出生率10.8‰,死亡人口0.77万人,死亡率6.3‰,自然增长人口0.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古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6.97元,比上年增加1157.69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845元,比上年增加471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8%。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6491元,比上年增加2195元,增长9.04%。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古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16.25元,增长9.17%,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衣着等方面的费用不断增加。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全部单位从业人员7.89万人,增长4.7%,城镇个体从业人员3.01万人,乡村从业人员5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83人,比上年增加4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上升0.4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达7000人。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905人,比上年增加3448人,其中参保职工4188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7017人,比上年增加3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6898万元。城镇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739人,城镇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428,比上年增加24288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23028人,比上年增加695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5214万元,增长16.7%。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263人,比上年增加261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435万元,增长2.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9339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193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501人,征缴生育保险费434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300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6万人,比上年增加96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59万人,比上年减少4100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支出5872.6万元,减少2.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7477.5万元,增长58.9%。年末各类社会福利单位25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089张,收养各类人员70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09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1.8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功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1.68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18.2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增长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3%,提高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9.52%;城市道路长度126公里;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88%;燃气普及率80%,提高15个百分点。

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7689.6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8起,比上年上升4.7%,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2人,下降25.7%,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1起,下降66.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人,下降83.3%,道路交通事故59起,死亡人数为47人,事故次数下降3.28%。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人,下降5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2009年丽江统计年鉴》为准,对比数为上年年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