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宏观经济调控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 综 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为146.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8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46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01亿元,增长18.1%。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1.1:38.5:30.4调整为29.2:41.3:33.5。全州人均GDP为3739元,增1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为薄弱,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路子不够宽;工业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电力等能源供需紧张矛盾和资源约束依然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 农 业
2004年全州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1%。其中,农业总产值38.13亿元,增长18.45%,林业产值4.09亿元,增长-1.64%;牧业总产值26.57亿元,增长11.61%;渔业总产值0.64亿元,增长26.24%;服务业2.81亿元,增长-36.81%。
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66.69%和28.31%调整为65.2%和29.7%。
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
品 种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 124.75 4.0
其中:稻谷(万吨) 70.48 1.9
小麦(万吨) 7.32 -5.5
油料(万吨) 8.53 14.3
其中:油菜籽(万吨) 7.89 12.9
烟叶(万吨) 2.65 平
其中:烤烟(万吨) 2.54 0.4
畜牧养殖业稳定增长,在稳固猪、牛、羊等传统养殖的同时,加大了适合市场需求的特种养殖的发展步伐,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
品种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吨) 187050 11.69
其中:猪牛羊肉(吨) 176037 11.5
牛 奶(吨) 5263 20.08
禽 蛋(吨) 7529 7.07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 135.58 5.28
猪年末存栏(万头) 218.25 8.82
羊年末存栏(万只) 20.66 7.71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稻田养鱼有很大发展,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6241吨,比上年增长26.8%,其中鱼类产量6065吨,增长27.0%。
林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2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0.87万公顷。累计封山育林10.31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油桐籽产量为1.34万吨,比上年增长3.56 %;油茶籽产量为355吨,比上年增长0.85%;生漆产量为95吨,比上年增长28.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农用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大,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5.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8.07万公顷,增长26.6%。化肥施用折纯量7.04万吨,比上年增长-1.7%。
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保持了良好运行状态。2004年全州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完成工业产值89.54亿元,增长32.2%。完成营业收入141.85亿元,增长18.8%,上交国家税收4.04亿元,增长35.1%,实现了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
三、 工业、建筑业
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总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工业增加值完成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4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从规模以上工业看,重工业总产值83.01亿元,增长47.3%;轻工业总产值为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品 种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 672.53 41.2
磷矿石生产量(万吨) 387.44 6.5
水泥(万吨) 135.79 6.8
化肥(万吨) 91.28 26.1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97830 33.8
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运行质量有所改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利税总额3.82亿元,比上年增长84.2%。
建筑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6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再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07亿元,增长39.8%;更新改造投资11.20亿元,增长-3.9%;房地产投资7.67亿元,增长-5.9%。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投资快速稳定增长,荔波机场建设正处于施工阶段。全年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投资为4.4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为3.31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55亿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道路建设得到加强。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全州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输周转量: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110522 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145887 0.7%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发展,服务手段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全州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9.87万户,比上年增长21.4%;互联网用户达2.48万户,比上年增长-40.2%,移动电话用户数24.92万户,增长14.0%。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32亿元,增长15.1%,餐饮业零售额3.88亿元,增长3.8%。
物价运行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9%。
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4.9
其中:食品类 12.4
粮 食 23.4
鲜 菜 2.6
衣着类 1.6
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1.0
医疗保健用品 5.0
交通和通讯工具类 -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1.2
居住类 6.4
服务项目类 -0.6
七、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全州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外贸、外资企业经营总值为16.78亿元,增长26.6%。其中出口创汇15467万美元,增长-1.0%。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各类招商活动成绩斐然。全年引进州外资金项目521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实际利用外资921.69万美元。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财政支出有序安排,重点支出基本得到保障,支出结构更趋合理。财政总支出为2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的资金继续增加,基本建设支出达3207万元,教育事业费70635万元。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为88.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0.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6.40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壮大。全州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0.81亿元,增长33.1%;寿险保费收入为1.25亿元,增长9.2%。全州保险赔付金额为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为0.38亿元,增长6.7%;寿险赔付金额为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总体水平继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全州共获得州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为3050所,在校学生为107.98万人,教职工为3.8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32万人。
全州小学在校学生为44.9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继续增加,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为20.0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为4.13万人。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1.11万人,专任教师86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有线电视用户28.89万户,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3.23%、87.8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3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3个;病床床位539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180张; 卫生技术人员6499人,其中医生3309人,护师、护士1812人。全州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个,卫生技术人员367人;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卫生技术人员232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34个,床位1558张,卫生技术人员226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1枚。积极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全民健身运动人数达40.5万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老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民族特色体育活动为经济工作搭台。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州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为202人,设立了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达到9.57万公顷。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419.8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绩,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力度有所加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2004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5.36‰, 死亡率为6.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0‰,年末总人口为394.2万人。
年末全州从业人员达到221.21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22.99万人。第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州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60.84%、9.55%、6.82%。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5元,实际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实际增长4.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102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272元。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食品消费继续下降,衣着类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明显提高,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与通讯方面的费用保持大幅增长,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多。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共有5.05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16.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0.1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3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8.0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6个,床位数为790张,收养人数为453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0万人。全年接受社会捐赠71.7万元。
注: (1)自2004年开始,各地市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改称“生产总值”。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