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27.0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9.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亿元,增长21.30%;第三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增长12.20%。
一、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200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57.36亿元、林业产值1.20亿元、牧业产值25.17亿元、渔业产值0.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增长1.46%、-7.46%、2.71%、2.58%。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0281公顷,减少15634公顷。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秋季粮烟长期遭受伏旱,粮食、油料、烤烟减产减收。
造林面积40134.8公顷,比上年减少3961.2公顷。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大牲畜、生猪及家禽存栏数均有增长。
二、工业
工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国有工业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392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7%。其中:轻工业产值215558万元,重工业产值176562万元,分别增长33.83%、12.09%;国有企业产值293555万元,集体企业产值25928万元,分别增长30.34%、15.90%;大中型企业产值128398万元,增长9.47%。工业销售产值334488万元,增长5.03%。
企业整体效益继续好转,亏损面下降,全区亏损面为23.4%,比上年下降3.4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46亿元,增长24.66%,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30亿元,增长28.64%。
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煤炭因关井压产产量减少。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34974万元,增长41.7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399322万元,增长70.57%,更新改造42857万元,增长15.55%。房地产开发投资12838万元,下降32.48%。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区客运量325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9027万人公里,分别增长9.48%和5.73%,货运量787万吨,货运周转量78857万吨公里,分别减少4.61%和4.32%。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5503万元,增长17.65%。全区城市住宅电话93803部,农村住宅电话44752部。移动电话从上年30995部增至111770部,无线寻呼从上年5.8万户降至4.03万户。局用交换机容量233277门,通讯手段愈趋先进,通讯能力和质量均有很大改观。
五、财贸、金融、物价
流通领域稳定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亿元,增长8.74%,其中:城市10.39亿元,农村10.35亿元,分别增长11.49%和6.07%。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据城调资料表明: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6%。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区财政收入达153640万元(老口径),增长10.96%。地方财政支出213757万元,增长32.07%,主要原因是及时兑现补发调资增支。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709万元,增长16.63%。
金融运行正常。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6.67亿元,增长30.31%;贷款余额80.71亿元,增长5.61%。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9亿元,增长16.73%,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4亿元,增长36.49%。国家银行现金收入147.65亿元,现金支出154.81亿元,净投放货币7.16亿元,下降48.45%。
六、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调查,全区城市住户人均可支配性收入4401元,增长17.93%;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增长2.13%。
七、人口
据公安年报显示,2001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676054户,人口为6920540人,比上年增加62569人,出生率15.03‰,死亡率5.37‰,自然增长率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