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0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8.80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增长14.3%。
人均生产总值3741元,增加470元,增长11.2%。
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份额达到59.0%。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1.0:25.0:34.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4.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42亿元,按90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54.25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36亿元,下降6.2%;牧业产值35.32亿元,增长11.5%;渔业产值1.20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9亿元,增长7.2%。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17297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667公顷,增长1.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2858公顷,增长1.3%;烤烟播种面积17681公顷,下降26.9%,蔬菜、瓜果播种面积40139公顷,增加1.4%。
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全区粮食总产量138.62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夏粮产量29.37万吨,增长6.9%;秋粮产量109.25万吨,增长1.0%。
畜牧业、渔业发展较快。全区肉类产量31.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8%,水产品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8.7%。畜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1%,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5.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4%,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9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4.6%。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9.3%;重工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国有控股工业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地方工业稳定增长。全区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为1.25亿元,比上年下降25.8%,亏损面为43.9%,比上年下降12.2个百分点,负债合计51.50亿元,上升15.5%,比上年上升幅度回落26.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利润总额0.61亿元,税金总额3.79亿元,增长28.5%,应交增值税2.47亿元,增长29.2%。
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5%。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产值5.63亿元,比上年增长6.8%,房屋施工面积126.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2.8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281万元,实现税金71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42亿元(不含跨地区项目),比上年增长21.8%,净增15.2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2.85亿元,增长13.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09亿元,增长11.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91亿元,增长87.9%;其他完成投资5.22亿元,增长15.5%;城镇私人建房完成投资5.96亿元,增长24.4%;农村私人建房完成投资4.39亿元,增长21.3%。
重点项目完成较好。大龙火电厂完成投资9.71亿元,思林电站完成投资7.89亿元,沙坨电站完成投资1.26亿元,彭水电站移民工程完成投资3.19亿元,渝黔水泥厂完成投资0.65亿元,梵净山索道工程完成投资0.26亿元。
通过投资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火力发电60万千瓦;原煤开采78万吨/年;水泥产量20万吨/年;啤酒产量2万吨/年;新建公路401公里;改建公路288公里;新(扩)建公路客、货运站9个,7662平方米;耕地面积0.53万亩;造林面积9.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4万亩;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42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分区域看:市消费品零售额7.93亿元,增长16.0%;县消费品零售额14.44亿元,增长10.8%;县以下消费零售额14.33亿元,增长14.4%,城乡市场同趋活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31.99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3.54亿元,增长17.9%;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额1.16亿元,增长48.7%。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区(铜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上涨3.0%;烟酒及用品上涨1.8%;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讯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9%;居住上涨1.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区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全区全社会货物周转量8.8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6.5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2%,客货运输折算周转量11.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9%。
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邮政业务收入0.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05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7.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12万户,电话普及率19.09部/百人,比上年增长13.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区进出口总额69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94万美元。
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2%;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1.6%。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支出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各项税收完成较好。全区完成国税收入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地方税收入3.91亿元,增长19.6%,地税收入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7.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47亿元,增长19.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9.18亿元,增长15.0%,其中:短期贷款63.03亿元,增长13.4%,中长期贷款45.36亿元,增长17.0%。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区保费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1%。保险赔付金额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招生2989人,在校生6541人,毕业生2811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招生2471人,在校生4822人,毕业生1618人,有农业职业中学17所,招生4196人,在校5916人,毕业822人,有普通高中41所,招生24359人,在校生62995人,毕业生15874人,有初中198所,招生73297人,在校生210966人,毕业生63702人,初中毛入学率98.86%,有小学1582所,招生89358人,在校生500632人,毕业生737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81%。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13个,有广播电台1个,广播覆盖率79.3%,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97285座,比上年新增54848座,电视覆盖率94.23%,比上年上升2.3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4.89万户,比上年增加1.1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2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5697人其中:执业医师2203人,助理执业医师719人,注册护士1367人。卫生机构床位4519张。乡镇卫生院165个,床位1496张,卫生技术人员1931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58人。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3.39万人,比上年下降2.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41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861人。
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839人(不含中央及省驻铜单位),比上年增长3.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772人,比上年增长13.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509人,增长7.9%,应实行社会化发放16151人,实际发放16151人,发放率100%。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94个,床位1886张,增加337张,收养1342人,增长22.8%。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铜仁市,下同)707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7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71元,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8.1%;衣着消费支出444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277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85元;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540元;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12元;居住消费支出765元;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85元。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64.0%,比上年上升2个面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8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780元,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2%;衣着消费支出66元;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支出75元;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消费支出85元;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106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94元;居住消费支出237元;其他消费支出45元。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2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其中,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面积21.73平方米,增长17.1%。
十二、人口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9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4.6‰,死亡率为6.9‰,自然增长率为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