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统计局
2004年3月19日
2003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和招商引资带动、城镇经济带动、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2.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幅高于上年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增长5.9%,加快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68亿元,增长20.4%,减慢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02亿元,增长11.0%,加快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157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长7.3%。三次产业的结构为:50.8:26.2:2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烟酒及制品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1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6.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3.5%。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23.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3.08万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10520人,比上年末增加5534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为8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5%。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全区共签约项目252个,签约项目资金40.06亿元,已开工项目209个,据初步统计实际到位资金14.23亿元,项目合同履约率为82.9%,完成全年招商资金到位计划的18.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自发增长的内在动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低;农业基础脆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偏低,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大。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44.16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2.60亿元,下降1.6%;牧业产值21.54亿元,增长8.1%;渔业产值0.82亿元,增长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3亿元,增长7.5%。
农作物种值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6145公顷,比上年减少880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2875公顷,减少567公顷,烤烟种植面积21898公顷,减少2743公顷,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5589公顷,增加1009公顷。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37.21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夏粮产量25.94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111.28万吨,增长6.8%。
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137.21万吨 5.9
其中:稻谷 62.67万吨 10.1
小麦 10.52万吨 -4.3
玉米 26.43万吨 5.4
花生产量 2.20万吨 -4.1
油菜籽产量 6.88万吨 4.0
烤烟产量 3.26万吨 -7.6
水果产量 2.94万吨 12.1
茶叶产量 0.19万吨 6.0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肉类产量22.16万吨,比上年增长8.1%,水产品产量1.10万吨,增长10.5%。
2003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2.16万吨 8.1
其中:猪肉 18.35万吨 7.5
羊肉 1.37万吨 9.4
牛肉 1.60万吨 14.0
禽蛋产量 1.37万吨 2.8
猪存栏数 247.13万头 3.1
羊存栏数 105.17万只 6.5
牛存栏数 83.31万头 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3.56亿元,增长4.7%;重工业发展迅猛,实现增加值5.80亿元,增长40.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6.41亿元,增长10.2%;集体及其他经济工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63.0%;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6.22亿元,增长39.6%。
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78.81万吨 25.5
锰矿石成品矿 20.16万吨 55.6
水泥 79.90万吨 11.9
铁合金 12.25万吨 52.1
饮料酒 5.23万吨 22.0
复烤烟叶 2.13万吨 31.9
配混合饲料 0.78万吨 14.2
化肥(折纯) 1.20万吨 -0.5
精制茶 113吨 -38.3
卷烟 350000万支 持平
食用植物油 0.79万吨 15.1
中成药 10万吨 -47.3
发电量 63553万千瓦小时 7.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60.8%,利润总额0.22亿元,增长1.27倍,利税总额2.31亿元,增长42.1%。亏损企业亏损额0.36亿元,增长81.4%,亏损面30.3%,下降10.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7万元,增长36.8%。房屋施工面积88.38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竣工面积46.77万平方米,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5亿元(不含跨地区项目),比上年增长34.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36.64亿元,增长36.9 %;集体经济投资0.05亿元,下降71.4 %;城乡居民投资 5.76亿元,增长24.3%。按投资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8.71亿元,增长3.6%;更新改造投资6.65亿元,增长1.12倍;房地产开发投资4.87亿元,增长92.1%;其他投资12.21亿元,增长55.8%。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65亿元,比上年下降10.1%;第二产业投资11.89亿元,增长36.5%;第三产业投资18.28亿元,增长32%。
通过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有:原煤开采6万吨/年,洗煤21万吨/年,铁合金13万吨/年,水力发电0.85万千瓦小时,改建公路408.43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座、145延长米,有效灌溉面积10.09万亩,各类学校学生席位37624个,建筑面积66266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32万吨/日、管道长度16.1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6.47公里、扩建面积17.47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7.41公里。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095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公路运输64114万吨公里,增长12.4%,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91412万人公里,增长7.4%,其中:公路运输184437万人公里,增长7.6%,客货运输折算周转量93249万吨公里,增长10.2%。
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9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11006户,增长27.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143168户,增长26.5%;农村电话用户达67838户,增长28.7%。“小灵通”电话用户达34679户,增长80.8%,移动电话用户186080户,增长28.6倍,电话普及率11.23部/百人。
旅游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旅游人次达5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8.4%,旅游总收入1.01亿元,增长17.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9亿元,增长1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91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21.04亿元,增长12.1%;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86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额0.6亿元,下降4.8%。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5亿元,增长14.5%。财政支出20.70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支出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0.4个百分点。
税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国税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完成地方税收入2.12亿元,增长10.7%,地税收入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0.4%。
金融存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8.66亿元,增长22.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2.96亿元,增长14.6%。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人寿险收入1.25亿元,增长29.5%;财产险收入0.53亿元,增长14.5%。保险赔付金额0.5亿元,增长23.1%,其中: 人寿险赔付金额0.18亿元,增长32%财产险赔付金额0.32亿元,增长18.6%;。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908人,在校生3666人,毕业生830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732人,在校生5290人,毕业生1894人。普通高中招生19190人,在校生45008人,毕业生9553人,初中招生72922人,在校生192518人,毕业生47206人,初中毛入学率92.7%,小学招生78376人,在校生503687人,毕业生81400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04%,特殊教育学校在校1661人,幼儿园在校儿童73429人,成人技术学校注册学员26997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0个,图书馆11个,艺术馆2个,广播电台1个,乡广播站166个,广播覆盖率77.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2563座,比上年增长21.4%,电视覆盖率77.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3.92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卫生机构2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1个;有病床床位419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4047张;卫生技术人员52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652人,注册护士1251人。有卫生防疫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326人;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250人;乡镇卫生院162个,病床床位1314张,卫生技术人员1868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区总人口386.34万人,比上年增加3.49万人,增长0.9%,其中:农业人口352.33万人,增长0.9%;非农业人口34.01万人,增长0.9%。全年人口出生率16.67‰,比上年下降0.5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99‰,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68‰,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铜仁市,下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4元,比上年增长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增长4.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继续下降,城镇为35.6%,下降1个百分点,农村为50.7%,下降3.1个百分点。居住面积进一步扩大,人均居住面积城镇为24.3平方米,增加2.2个平方米;农村为23.5平方米,增加0.05个平方米。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多,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如下:
城镇 农村
彩色电视机(台) 118 40
电冰箱(台) 90 8
洗衣机(台) 86 3
摩托车(辆) 15 6
移动电话(部) 86 7
影碟机(台) 67 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7444人,增加4000人,其中:职工39085人;离退休人员38359人,增加1592人。应实行社会化发放14536人,实际发放14536人,发放率达到100%。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5450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为56242人,增加4830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敬老院94个,共有床位1340张,收养750 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6,社区服务中心10个。
注:①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②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③年末人口数为省统计局反馈的常住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地区计生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