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2:10:30 来源:安顺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19次

安顺市统计局

2007年3月22日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环境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奋发进取,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2006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创历史新高,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8.5%, 拉动经济增长1.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30亿元,同比增长16.2%, 拉动经济增长6.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4%,拉动经济增长3.6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38.1%,拉动经济增长2.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37亿元,同比增长15.7%,拉动经济增长6.2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667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2.64:38.57:38.79调整为2006年的20.26:39.84:39.90,继续稳定为“三、二、一”结构。

二、农   业

2006年,我市继续认真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畜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22.54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1.19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16.05亿元,增长15.6%,渔业产值0.54亿元,增长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7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构成比由上年的58.3:3.0:36.8:1.2:0.7改变为55.5:2.9:39.6:1.3:0.7,农业产值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和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77.84万吨和8.06万吨,同比增长 1.0%和13.9%。烤烟产量达0.98万吨,同比下降7.7%。蔬菜产量达46.44万吨,同比增长8.1%。

2006年完成造林面积907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9071公顷,飞播面积3.3公顷。

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78.18万头,增长2.2%,其中牛存栏68.08万头, 增长2.3%;生猪存栏113.88万头,增长5.7%;羊存栏7.05万只,下降3.7%;家禽存栏711.14万只,增长13.8%。全年肉类总产量12.99万吨,增长14.0%,其中,猪肉9.94万吨,增长13.0%;牛肉1.27万吨,增长16.3%。禽蛋产量1.36万吨,增长26.1%,牛奶产量0.07万吨,增长0.6%。

生态渔业养殖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6年水产品产量0.58万吨,增长16.8%。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5.42万千瓦,增长23.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社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87亿元,增长9.1%。其中,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57亿元,增长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1.31亿元, 增长9.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21亿元,下降5.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98亿元,下降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7.4%。分行业大类看:全市工业增加值上亿元的行业有4个,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7.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1.6%;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9.5%。中成药、原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37%,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3.71亿元,增长14.5%;实现利税总额6.17亿元,增长11.4%。

建筑业生产下滑。全市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6户,同比减少1户,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26亿元,下降8.4%;完成增加值1.13亿元,下降0.9%。房屋施工面积78.66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35.4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45.0%。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15万元,增长1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7.82亿元,增长44.0%。纳入地方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94亿元,增长26.7%,首次突破40亿元,是历年来投资额最高的一年,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37亿元,增长42.8%,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39亿元,增长74.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37亿元,增长22.7%;其他投资完成0.71亿元,增长1.96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9亿元,增长3.1%。

五、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更趋活跃,消费水平稳步上扬。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6亿元,同比增长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9.94亿元,同比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2.9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他行业实现0.10亿元,同比增长22.5%。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市、县及县以下市场同比分别增长17.8%、18.4%、17.1%。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17万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进口完成670万美元,同比增长910.2%;出口完成5047万美元,同比增长1.1%。

物价总水平略有上升。2006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2%,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9%,消费品价格指数102.0%。在消费品中八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为食品类103.0%、烟酒及制品100.0%、衣着类99.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5%、交通和通讯10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9%、居住类103.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53847万吨公里,增长10.7%,其中公路53691万吨公里,增长11.2%,水运156万吨公里,下降56.7%。完成旅客周转量155343万人公里,增长9.6%,其中公路155031万人公里,增长9.7%,水运312万人公里,下降22.0%。全市汽车拥有量2.62万辆,比上年增加0.19万辆,增长7.8%。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30亿元,增长13.5 %。城乡电话座机达25.49万部,年末电话普及率为29.22部/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2.23万户(含小灵通),增长25.8%。年末互联网用户达33934户,增长53.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市拥有旅行社13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85家,其中购物点13家, 宾馆35家。 “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和“安顺油菜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繁荣我市旅游市场。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39.05万人次,增长53.8%。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7.08亿元,增长226.2%。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33.7%。财政支出30.91亿元,同比增长34.2%。

金融业稳定运行,货币呈投放势态。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6.25亿元,较年初增加17.68亿元,增长12.8%,其中企业存款36.16亿元,较年初下降0.89亿元,下降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8.86亿元,较年初增加11.53亿元,增长14.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1.47亿元,较年初增加8.86亿元,增长7.2%。其中对工业短期贷款21.32亿元,较年初增加0.54亿元,增长2.6%,对农业短期贷款9.94亿元,较年初增加1.54亿元,增长18.4%。中长期贷款73.70亿元,较年初增加1.99亿元,增长2.8%。全年累计投放货币8.09亿元,增长75.0%。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16.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整体通过“两基”验收, “普九”覆盖率达到100%,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7895人;职业教育学校19所,在校学生13959人;普通中学152所,在校学生168920人;小学1032所,在校学生337156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8.64%。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2项,其中新上项目62项,结转实施项目80项。项目总投资7820万元,其中科技引导资金727万元(国家和省投入553万元)、企业和单位自筹2945万元,科技贷款4875万元。这些项目部份按计划要求完成了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实现新增产值5600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952万元,农民和企业获利840万元。科技计划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2006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6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30万册。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机、调频转播发射机167部。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6% ,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6.7%。全市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4.7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县级5个传染病院(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正陆续投入使用,市级传染病院(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2007年投入使用;市县两级7个疾控中心建设项目业务楼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认真抓好平坝、普定、紫云、镇宁四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工作。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119.61万人,参合农民85.48万人,参合率71.47%,总合作医疗资金3361.51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省锦标赛上共获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9枚,四至五名22个。在全省首届青运会上获得金牌32枚,银牌30枚,铜牌31枚,四至五名78个,取得金牌总数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三名。到目前为止,共建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18个,健身指导站(点)106处,青少年俱乐部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1个。为安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十、环境保护

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2%。全年环保资金投入16049.8万元。氨氮排放量由上年的134吨上升到416吨,增长210.4%;烟尘排放量由上年的6000吨下降到5622吨,下降6.3%;工业粉尘排放量由上年的9100吨下降到8947吨,下降1.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由上年的6100吨下降到6055吨,下降0.7%。

十一、人   口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2‰,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7.1‰。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265.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80万人,增长1.4%,其中,在岗职工11.72万人,增长1.7%。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74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6%。人均消费性支出6282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元,增长7.8%。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就业安置12835人,其中再就业安置3656人,城镇失业人口安置9179人。年末全市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916个。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97张,收养73人;集体办敬老院53个,床位数631张,收养521人。全年优待优抚对象2569户,优待优抚总金额345万元。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301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际支出3309.7万元。农村定期救济人数68996人,农村定期救济资金支出2011.3万元。全市社会各界捐款44.4万元,衣被11.9万件,救灾36.7万人次, 救灾金额1504.2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