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安顺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2:08:57 来源:安顺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9次

安顺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克服非典影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3和0.3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是撤地设市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13.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15亿元,增长10.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4.47亿元,增长15.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8.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42元,比上年增加284元,增长9.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8:42.0:33.2改变为25.4:42.1:32.5。

全市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0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5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22.3%和6.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为17.18‰,自然增长率为10.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经济内在活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村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经济竞争力不强,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因素不多;招商引资步子力度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61亿元,增长13.5%。其中,农业产值16.48亿元,增长23.9%;林业产值0.97亿元,增长1.7%;牧业产值8.99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0.35亿元,增长49.7%。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由2001年的63.5:3.8:31.8:0.9调整为62.7:3.5:32.5:1.3。农业、林业产值比重下降,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上升。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3.86万吨,比上年增产21.61万吨,增长41.4%。其中夏粮产量8.96万吨,减产0.52万吨,下降5.5%;秋粮产量64.90万吨,增产22.13万吨,增长51.8%。从秋粮的主要品种看,水稻产量40.21万吨,增长108.1%;玉米产量21.63万吨,增长6.7%;大豆产量0.97万吨,增长3.5%;薯类产量1.42万吨,下降8%。油菜籽产量6.11万吨,增长0.7%。烤烟产量0.72万吨,下降7.1%。蔬菜产量35.89万吨,增长24.9%。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完成造林面积38.51万亩,增播0.82万亩,增长2.2%。其中人工造林36.51万亩,增播3.03万亩,增长7.9%;飞播面积2.00万亩,下降48.1%。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存栏数分别达到68.94万头、96.20万头和503.92万只,分别增长3.2%、3.8%和4.1%。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33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6.69万吨,增长4.6%;牛肉0.68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0.67万吨,下降3.1%,奶类产量0.06万吨,增长10.8%。

生态渔业养殖较快发展。2003年水产品产量达0.40万吨,增长7.8%,其中淡水养殖产量0.32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9.04万千瓦,增长17.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9.54万吨,增长0.4%。

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市直90个单位确定了挂钩扶贫联系点,800余名党建扶贫工作队员到村进行帮扶。实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363个,投入资金达3250万元。全年扶贫信贷资金达3.88亿元;争取省留扶贫信贷资金项目8个,立项金额达1.2亿元。减免农业税费450万元,实现城乡供电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3600万元。全年有4.7万人越过温饱线。青岛对口帮扶工作继续进行,实施项目28个,帮扶资金64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82亿元,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44亿元,增长20.5%;实现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19.8%。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快速增长,全年重工业实现产值34.58亿元,增长38.4%;轻工业实现产值9.86亿元,下降9.4%,重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分经济类型看,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集体工业实现产值22.90亿元,增长9.8%,比重为52%;非公有制工业实现产值21.54亿元,增长28.9%,比重为4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竞争活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销率达99.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30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4.64亿元,增长9.0%。

建筑业企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市26家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94亿元,比上年下降40.2%;实现增加值0.55亿元,下降31.6%。全年施工工程56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34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1.8%。房屋施工面积52.18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29.3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56.2%,下降16.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降,亏损企业6家,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万元,下降82.3%。全年按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8823元/人,下降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稳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1.90亿元,增长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57亿元,增长0.2%;更新改造投资6.13亿元,增长1.2%;房地产开发投资2.73亿元,增长16.9%。

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分行业看,由于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大幅上升,而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尽管2003年我市跨区项目投资比上年减少10%,但随着安顺电厂二期工程、平坝引子渡电厂工程、关岭—兴仁高等级公路、黄果树—水城高等级公路等一批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国家、省建设项目(跨区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累积效应正在进一步释放。仅安顺电厂二期、平坝引子渡电厂全年新增工业总产值5.96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消费水平稳步上扬。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5亿元,增长10.9%,增幅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34亿元,增长9.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01亿元,增长14.2%。

对外招商引资发展良好。全市引进市外投资实际到位资金5.27亿元,增长95.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35万美元,增长123.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受非典影响,客运较上年有所下滑。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9281万吨公里,增长3.1%,其中公路39000万吨公里,增长3.2%,水运281万吨公里,增长0.7%。完成旅客周转量126976万人公里,下降8.5%,其中公路126635万人公里,下降8.5%,水运341万人公里,下降0.6%。全市汽车拥有量18767辆,比上年增加1566辆,增长9.1%。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37亿元,增长15.9%。城乡电话机达26.97万部,其中新增电话机10.39万部。年末电话普及率为10.37部/百人,每百人比上年增加3.94部。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3.51万户(含小灵通),比上年新增6.33万户,增长36.8%。年末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达6103户,新增2022户。全部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网。

旅游业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星级宾馆13家,其中三星级宾馆4家。定点涉外单位由上年的51家增至56家。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41.1万人次,增长11.7%,其中海外游客1.3万人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增长2.4%。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源建设步伐加大,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全年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5%,比计划超收2434万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248万元,完成计划的103.9%,超收1986万元,增长14.5%。财政支出15.29亿元,增长9.4%。

金融业稳定运行,存贷款较快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得到有力支持。全部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95.94亿元,较年初增加11.85亿元,增长14.1%,其中企业存款27.96亿元,增长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4.63亿元,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为97.69亿元,增长7.0%。现金投放速度较快,全年累计投放现金7.78亿元,增长21%。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17.5%,其中人寿保险收入为1.01亿元,增长19.8%;财产保险收入为0.64亿元,增长38.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为915万元,增长3.27%。全年保险赔付金额5715万元,增长69.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61.0%,西秀区“两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新建“义教工程”项目学校27所,“普九”项目学校25所。全年普通高校招生725人,在校学生3461人;普通中专招生654人,在校学生2422人;职业高中招生440人,在校学生1038人;普通中、小学招生11.47万人,在校学生达48.33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西秀区通过了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普定县通过了省级科技进步考核。《中国西南地区长足虻资源调查及其系统分类学》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贵州省牛来香实业有限公司获第三届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全年上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51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15项,市科技局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38项,接转项目2项,均开始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总投资1725万元,其中科技引导资金284万元,自筹937万元,贷款782万元。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中,有部分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实现销售收入1840万元,利润542万元,税收394万元,农业增收451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推出一批优秀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花灯小戏《山里人的面子》获2003年贵州省小戏调演一等奖。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专业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6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31.28万册。年末全市有电视发射台、转播台166座。有电视卫星收转系统9928座。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6%,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2.4%。全市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29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市县两级共投入近1000万元防治非典经费,确保全市没有一例非典病例发生。一批疾病控制中心的建成使用,有助于全市卫生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9个,其中医院44个,卫生院82个,有病床4596张,其中医院3480张,卫生院923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95人,其中执业医师1554人,助理医师488人,注册护士129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参加省举办的年度比赛和冠军赛中共获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2枚、7个四至五名的好成绩。“百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百万妇女健身活动”、“百万老年人健身活动”等全民健身运动继续推广实施。

十、环境保护

以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龙头,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环保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以上,境内主要河流黄果树、三岔河断面水质达到规定类别标准,市区饮用水源夜郎湖水质达标。实行总量控制的6种污染物:氨氮排放量由上年的153吨下降到149吨,减少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上年的874吨上升到880吨,增加0.6%;烟尘排放量由上年的0.38万吨下降到0.33万吨,减少13.2%;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因水泥、原煤开采和冶炼行业产量的提高比上年明显上升,工业粉尘排放量由上年的0.65万吨增加到0.96万吨,增加47.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由上年的0.44万吨增加到0.92万吨,增加109.1%;因工业用煤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的5.33万吨增加到5.69万吨,增加6.8%。全市环保投入资金10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3%,投入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其中新建项目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达到3478万元,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4.8%,有力地防止污染源的产生,促进了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十一、人口

全市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回落。全年计划生育率达88.02%,比上年提高4.8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7.18‰,自然增长率为10.25‰,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为260万人,比上年净增2.31万人,增长0.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57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在岗职工11.31万人,增长5.7%。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15405万元,增长12.6%。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828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3%;人均消费性支出4234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元,比上年增收9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就业安置7495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51人。劳务输出27297人,其中有组织输出6128人。年末全市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522个。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89张,收养74人;城乡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51个,床位数560张,收养387人。全年优待优抚对象3226户,优待总金额325万元。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13842户,29340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2027万元。农村定期救济人数15393人,农村救济资金支出307万元。全市社会各界捐款85万元,衣被6.3万件,救灾支出1297万元。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工业、投资部分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生产总值系原国内生产总值新的正式名称,其内涵和实质与原国内生产总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