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遵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1:59:52 来源:遵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19次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紧密结合遵义实际,抓住有利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加快遵义发展,继续推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之年,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农业喜获丰收,工业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金融形势稳定;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核算: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较快。初步核算我市完成生产总值3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9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5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4亿元,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4919元,比上年增长11.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7.9:39.2:32.9变化为26.5:41.8:31.7,第二产业首次上升到40以上。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中心城区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视。

市场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升11.2%,其中粮食上升20.6%,油脂上升8.9%,鲜菜下降1.5%,肉禽及其制品上升26.1%;蛋类下降17.7%,水产品上升20.2%;烟酒及其用品类下降0.4%;衣着类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升0.1%;交通和通讯下降2.2%;体育娱乐用品下降0.9%。

劳动和就业: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成效。2004年末,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1.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3万人,比上年增长1.0%。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239.66万人,比上年减少8.17万人,比上年下降3.3%;全市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企业等单位年末在岗职工29.25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增长3.7%。其他从业人员132.61万人,比上年增加8.05万人,增长6.5%,职工平均工资13408元,增长2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9%。

全市上下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年末有各种职业介绍机构67家,职业培训机构34家,其中民办19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电、煤、油、运供求矛盾突出,城镇就业、再就业压力大;“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大,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

200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76.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0.71万吨,比上年增产16.46万吨,增长5.4%;烤烟种植面积为5.76万公顷,减少0.15万公顷,产量8.38万吨,减产3.5%;油菜籽种植面积为13.92万公顷,增加0.47万公顷;产量26.10万吨,增产1.5%;蔬菜种植面积达10.9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0%,产量206.46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辣椒产量8.21万吨,比上年增长21.2%。特色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优质小麦、“双低”油菜、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其他农产品:蚕茧总产量1095吨,下降7.21%;茶叶8014吨,增长8.6%;水果93536吨,增长7.6%。种植业向科学化调整,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长保”工程建设及造林效果显著。2004年,全市造林面积54839公顷。

主要畜产品:肉类总产量53.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50.2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54%和14.74%;禽蛋总产量32465吨,增长11.8%;牛奶总产量6471吨,增长5.94%。

全年水产品产量15567吨,增长9.7%。

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4万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5.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土地流转逐步走向规范。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83.35亿元,增长20.2%。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58.33亿元,增长20.4%。集体工业增加值1.52亿元,下降3.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42.3%;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2.82亿元,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4亿元,下降28.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2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8.51亿元,增长26.1%,重工业增加值34.84亿元,增长12.1%。

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的64种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38种,下降的有26种。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产销率90.7%,下降2.6个百分点。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13.63亿元,增长24.6%。实现利税50.75亿元,增长42.4%;实现利润22.57亿元,增长48.5%。亏损企业亏损面42.4%,比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亏损额26405万元,增亏3300万元,上升12.5%。

2004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利税总额1.18亿元,增长23.8%。全员劳动生产率7.89万元/人,增长45.9%。建筑企业施工面积551万平方米,增长3.9%;房屋竣工面积253万平方米,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5.40亿元,增长2.3%;集体经济投资6.36亿元,增长28.5%;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99.24亿元,增长40.0%。

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3.42亿元,增长15.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3.08亿元,增长18.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亿元,增长29.0%;其他完成投资0.99亿元,增长428.8%,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5.58亿元,下降11.0%。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拓宽投资领域,用好国家投资资金,加大投资力度。三次产业中,二三产业投资增长。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43亿元,比上年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46.73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投资30.32亿元,增长7.9%。继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公路建设、水利工程、能源建设和城市基础等重要投资领域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效果进一步显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50万元以上投资建成投产项目313个,新增固定资产33.1亿元。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构皮滩电站完成投资120296万元、鸭溪火电厂完成投资150000万元、鱼塘电站完成投资14790万元、沙坝电站完成投资7647万元,遵崇公路完成投资191680万元,赤水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2387万元,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万吨茅台酒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3650万元,遵义钛厂5000吨海绵钛项目完成投资7973万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2286万吨,公路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3119万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0990万人。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24981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年末电话用户达69.57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9.4部电话/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为40部电话/百人。年末全市通电话村达1438个,占全部村数的80.7%,农村电话普村率为3.5部电话/百人。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用户9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1.1%。国际互联网用户102044户,比上年增加49902户。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国内游客2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4亿元,增长36.9%。入境海外游客1270人次,外汇收入19.05万美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0.61亿元,增长22.1%;农村零售额27.82亿元,增长4.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99亿元,增长15.8%;餐饮业14.07亿元,增长17.5%;其他行业0.36亿元,增长1.1%。住房、旅游、信息产品正在成为消费热点。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1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进口1674万美元,增长48%,出口5471万美元,增长30.9%。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6个,实际利用外资1036万美元。引进市外项目400个,引进市外资金39.64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加。200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80039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0328万元,增长15.1%;财政支出完成455064万元,增长17.7%。

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增加。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4568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65101万元,增长19.4%;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06015万元,增长15.2%。

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4年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6576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628万元,增长15.2%。人寿险保费收入43134万元,增长1.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972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1964万元,人寿险赔付3008万元。

八、教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各类学校3039所,其中:高等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9所,普通中学558所,职业中学19所,小学2450所。在校生人数137.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万人。其中高等学校在校生16157人;中等专业学校11302人;普通中学49371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83429人;职业中学7350人;小学843791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258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3个,藏书95万册。博物馆3个。年末全市有电视台1座,全年播出公共时间5124小时,比上年增加152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7.8%,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无线电台1座,全年播出时间6448小时,比上年增加579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9.2%,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为231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212个,通广播电视的村1913个,通有线电视的村739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35个,医疗床位9919张,卫生技术人员12848人,执业医师3741人,助理医师1190人,注册护士2888人。全市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16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全面发展,全年成功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56次,参加运动员7.5万人。全市共有优秀运动员92人,专职教练员31人,运动场地2063个。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4083万元,比上年增长6.5%,中心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可吸入果粒物年平均值0.113毫克/标立方米,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SO20.115毫克/标立方米,较上年有所改善;NO20.02毫克/标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API平均指数83,空气质量优良256天,轻微污染99天,轻度污染9天,中度污染2天,优良率70.14%。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9.1分贝(A),交通噪声71.7分贝(A)。地表水达标率83.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3.27%,比上年下降2.5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77.39%。全年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14个,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1009万元。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根据市计生局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根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9.6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5.82万人。

人民生活方面: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6元,实际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元,实际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93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343元,增长7.6%,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98台,洗衣机100台,家用电脑18台,钢琴2台。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79台,电风扇58台,洗衣机35台。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16个,城乡各类福利院床位214张。敬老院、养老院204所,床位3224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5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8万人,失业保险人数14.30万人。

注释:1、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产业产值指标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所用数据为年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年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