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六盘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0:56:22 来源:六盘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44次

2006年,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5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9%、56.3%和34.7%调整为7.8%、58.8%和33.4%,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8350元,扣除物价,比上年实际增长16.2%。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6年,全市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89万公顷(283.35万亩),比上年增长0.8%。烤烟种植面积4703公顷(7.05万亩),因计划调减比上年下降2.4%;油料种植面积6916公顷(10.37万亩),比上年下降6%;蔬菜种植面积1.43万公顷(21.45万亩),比上年增长4.2%。年末果园面积1863公顷(2.79万亩),比上年下降2.5%。全年粮食总产量80.04万吨,比上年增长2.8%;油料作物产量8896吨,比上年增长7%;烤烟产量9867吨,比上年增长2.5%。

林业生产较上年有所下降。2006年,全市林业实现增加值5683万元,比上年下降10%。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13047公顷(19.57万亩),其中,新封山育林面积8314公顷(12.47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7199公顷(10.8万亩),天保工程2333公顷(3.5万亩),防护林体系工程4688公顷(7.03万亩),森林植被恢复造林3494公顷(5.24万亩)。

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增加值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肉类总产量11.75万吨,比上年增长14.8%,主要牲畜出栏头数继续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1.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实现机耕面积17346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主要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状况略有改善,工业在优势产业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006年,煤炭、电力、钢铁、建材作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更加突出,四大行业对全市GDP合计贡献率达到70.8%。原煤、发电量、焦炭、粗钢、生铁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4,比上年提高20.31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4.3%。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产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61.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5%。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4%;实现税金总额2673万元,比上年下降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合理稳定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净增加24.34亿元。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陆继投产。2006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48.02亿元,比上年下降4%,盘南电厂一号机组、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等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按照“大煤保大电”的发展思路,以配套煤矿为补充的电煤供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煤炭开采、洗选业投资33.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消费品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城市(市、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住宿餐饮业增长23.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006年,受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实现高幅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4%。其中,进口总额2.35亿美元,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25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旅游业增长速度加快。2006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0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01.37万人次,增长47.2%;实现旅游总收入5.79亿元,增长203.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铁路、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完成货物运输量6992.8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完成旅客周转量33.2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完成旅客运输量15120.78万人,比上年增长13.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邮政业务总量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0.8%和81.8%。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一般预算支出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基本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金融业稳健发展。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7.39亿元,比年初增加30.8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69.55亿元,比年初增加28.34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2.85亿元(不包含安邦保险和天安保险,下同),比上年增长7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51.84万元,寿险18444.13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603.11万元,较上年增长5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校招生1859人,在校学生5371人,毕业生1186人。普通高中招生15983人,在校生43650人,毕业1177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3.55%,较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

科研能力继续提高。年末从事科技开发的民营科技机构13个,科技活动人员249人,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47.8万元。知识产权意识增强。200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6件,授权专利2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有线电视用户14.1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08%,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94%,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医院34所,乡镇卫生院97所;实有床位6615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824人,其中执业医师2013人;注册护士181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参合率达74%。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优秀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赛事的11个项目中,共获得31枚金牌、51枚银牌、60枚铜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次,参加活动人数5万人。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 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04.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25.4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8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77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337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十二、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1.41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23.1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73%,较上年下降1.65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增长18.7%,衣着类增长18.5%,杂项商品及服务类增长1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31.8%,食品类增长2.1%,交通通讯类增长1.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增长20.4%。

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手机等高档新兴产品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8.8%、54.1%。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35平方米,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31%,使用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比重为82%。

农民收入继续增长。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6%。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9.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6%,较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4.5%,居住支出增长31.3%,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0.1%,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增长28.2%。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电话等家电产品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16.7%、126.3%。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3.4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其中,砖木结构面积12.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

十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23%,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年处理量170万立方米。市中心区投入公交运营车辆138辆,出租汽车1300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6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43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6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2.65%。

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以煤矿、交通为重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实现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52起,死亡261人。其中,煤矿发生事故86起,死亡12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3%。

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投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宽;节能降耗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然繁重。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