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0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建设大贵阳和生态经济市的目标,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3.2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8.6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6:50.4:42.0调整为7.2:52.6:4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2%、60.0%、35.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2683元,比上年增长1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7.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高于全市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6.9%,居住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除此以外,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5%,衣着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3.1%。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4.6%。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7.3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099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1.72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5040”人员实现再就业40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保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高,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较为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有所加大,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城乡居民生活仍较困难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1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2%;油菜籽种植面积3.7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蔬菜种植面积4.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0%。
全年粮食产量59.65万吨,比上年增长5.9%;油菜籽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增长7.7%;蔬菜产量86.88万吨,比上年增长5.4%;烤烟生产取得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产量达1.83万吨,同比增长10.9%。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91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0.25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72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生漆30.47吨,比上年增长0.4%;油桐籽233.86吨,比上年减少25.0%;油茶籽125.39吨,比上年增长19.9%。
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6.42万吨,比上年增长9.2%;牛奶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水产品产量有所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5.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全年实现机耕面积2.12万公顷,增长2.9%,占耕地面积的21.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94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3万吨,增长4.3%,农村用电量25794.5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8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6%,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88亿元,增长17.6%。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67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8.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9.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1.56亿元,增长21.0%;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1.69亿元,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2.98亿元,增长150.9%;市属扭亏增盈考核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547.7万元,增长10.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1亿元,实现税金总额5.10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6.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0.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4.15亿元,增长25.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0.83亿元,增长1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2.45亿元,增长18.4%;其他投资完成25.35亿元,增长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3亿元,比上年增长5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3.64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52亿元,增长14.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9%。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零售总额的91.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零售总额的8.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5.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0.2%上升到21.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为1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出口总额7.51亿美元,增长43.5%;进口总额4.54亿美元,增长38.2%。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5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出口5.27亿美元,增长28.1%;加工贸易进口1.44亿美元,出口2.24亿美元,分别增长196.8%和101.0%;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为0.61亿美元,增长109.6%。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全年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7.01亿美元,三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5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的58.2%和29.7%。从产品结构看,全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占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的42.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08亿美元,增长55.2%,占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的25.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8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237万美元,增长17.7%。全年共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5734.21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铁路1263.33万吨,增长16.1%;公路4469万吨,增长5.8%;航空1.88万吨,增长21.1%。完成旅客发送量19238.33万人次,增长4.2%,其中:铁路602.68万人次,增长5.6%;公路18501万人次,航空134.6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36.3%。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1.46万辆,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30万辆,增长29.8%。民用轿车3.6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45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60.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4.7%;电信业务总量43.86亿元,增长32.5%。年末电话总用户222.4万户,比上年增长8.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8.8万户,比上年下降0.7%;移动电话用户133.6万户,增长16.2%。全市电话普及率63.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8.1部/百人,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316.3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2.7万户。
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72万人次,创汇1332.0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9%和65.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6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4.9%。旅游总收入4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财政支出适度增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9.81亿元,增长18.9%。
金融存贷款增加,资金运行趋于活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8.03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7.05亿元,增长2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2.36亿元,增长1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0.60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34.26亿元,增长34.1%;短期贷款余额293.30亿元,增长9.8%。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966.40亿元,现金支出1932.49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33.91亿元,比上年多回笼现金5.44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04亿元,分别增长27.9%和2.3%。全年保险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2.40亿元,寿险赔款和给付0.78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0.5%。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0家,比上年增加2家;股票交易户数为18.09万户,比上年增长6.4%。全年证券交易总额为316.88亿元,其中:A股及基金交易额为226.3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5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312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27项;安排科技风险投资基金1000万元,实施风险投资、担保项目12项,投资、担保资金共3170万元。通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国家级863微硬盘研发中心、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复合改性聚合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在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建起了奶牛、本土特色花卉、无公害蔬菜、无公害优质水果、百宜天麻等五个核心专家大院。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中心、中药现代化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增长较快,素质教育得到加强。组建成立贵阳学院。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941人,在学研究生3978人,毕业生565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98万人,在校生11.16万人,毕业生2.1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32万人,在校生5.83万人,毕业生1.5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07万人,在校生5.70万人,毕业生1.1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41万人,在校生16.44万人,毕业生5.1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57万人,在校学生36.85万人,毕业生5.8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36万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217人,在校生1709人,毕业生26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321万册,比上年增长2.2%。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2%,电视人口覆盖率97.3%,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8.50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及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有乡卫生院以上的卫生机构291个,其中:医院116个、卫生院75个、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机构有病床1444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979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5036人,其中执业医师5793人,执业助理医师70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4.29人和4.12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发展。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全年有2600人次下乡辅导和开展培训,在全国农运会上为贵州省代表团夺得了2金、5银、7铜的好成绩;在第二届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展示木兰拳比赛中夺得第三名。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提供了保障。全年承办了2004年“双鱼杯”全国全民健身乒乓球邀请赛、第五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半决赛等赛事,组织举办了“贵阳市第三十三届全民健身跑和越野跑”为龙头的市级赛事及活动共百余项(次),极大地丰富了全市的体育文化市场。加强体育竞技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全年组织16个项目,609人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和冠军赛,共获得奖牌555枚,全省竞技体育评估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发行即开型体育彩票555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953公里,道路面积1040.3万平方米,桥梁117座,其中立交桥11座。公交运营车辆2119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352标台,其中:公共汽车1765辆,中巴车354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407公里,公交客运总量4.77亿人次,城市出租汽车2797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62.7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1767.48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614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4692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8.5%。
年末有煤气用户26.92万户,液化气用户19.3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1338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6617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量24069吨,其中家庭用量21256吨。
环境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南明河三年变清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推动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巩固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成果。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为69,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8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81毫克/立方米,酸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地面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4.4%;全市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7.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进一步下降,分别为55.7分贝和69.6分贝。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源的治理,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28691吨/日、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3.35万标立方米/时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30588吨/日。环保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进展取得初步效果。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634.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747.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208.2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1%,绿化覆盖率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5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50.85万人,比上年增加2.15万人,增长0.6%。全年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2‰。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9.8%。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继续推开,“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21万人,比上年增长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8.73万人,增长8.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1.05万人,增长24.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乡各级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共77个,有床位1871张,年末收养人员1413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34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287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73468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146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999人;国家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124人。全年共接受社会捐赠现金162.10万元,捐赠物资衣被价值25.5万元。全面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结束了农民居住茅草房的历史。
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均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
4、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为贵阳市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