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贵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0:27:49 来源: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8次

贵阳市统计局

2002年3月16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开拓创新、强市升位”的总目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2.6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97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8.3%、50.4%和41.3%,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0.4、6.0和4.8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300亿元大关,标志着全市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发展速度上看,经济增长分别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和全省2.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幅度实现了连续七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八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进入了快速稳定增长阶段,为全市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尚未根本缓解;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二、农业

全市农村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林牧渔业结构由2000年的62.4:2.2:33.4:2.0调整为60.9:1.7:35.4:2.0,农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2.0个百分点。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691公顷,幼林抚育面积8359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生漆26.23吨,比上年减少3.7%;油桐籽343吨,减少5.5%。

畜牧业和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生猪出栏头数增长,各种家禽喂养增多,肉类总产量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3.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45万千瓦,增长14.8%;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7.01万千瓦,增长25.4%。拖拉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农村运输工具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实现机耕面积1788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63万吨,增长2.2%。农村用电量15511.7万千瓦时,增长1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工业重点行业中的医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制品等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海信、西洋肥业、主力电器、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58.18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36亿元,增长8.9%。其中:轻工业增长5.3%;重工业增长11.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27亿元,增长4.8%;中央省属驻筑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77亿元,增长4.3%。主要工业产品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产量有增有减。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两目标”的成果继续得到巩固。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5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市属工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市属扭亏增盈考核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0.3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3.6%,亏损面下降4.6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4.0%;完成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1.73亿元,增长36.4%;更新改造投资37.76亿元,增长21.8%;房地产开发投资40.38亿元,增长30.0%。投资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建筑业、相关工业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从全年GDP支出结构看,由于投资增长所形成的固定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7%,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各种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4880.96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铁路902.10万吨,增长1.4%;公路3978万吨,增长6.1%;航空0.86万吨,增长42.2%。完成客运发送量17272.01万人次,增长5.2%,其中:铁路641.54万人次,下降7.1%;公路16555万人次,航空75.47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9.3%。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年末电话总用户130.69万户,比上年增长51.9%,其中:城乡居民住宅电话46.52万户,增长17.1%;移动电话用户67.67万户,比上年增长90.3%。全市电话普及率38.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0.2部/百人。城乡居民住宅电话普及率53.4部/百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9599户,比上年大幅度增长。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在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住房、旅游、教育、汽车、假日经济等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消费已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零售总额的91.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零售总额的8.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60亿元,比上年增长6.2%;餐饮业发展快、增幅大,餐饮业零售额21.91亿元,比上年增长52.0%,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45.8个百分点,餐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3.3%上升为18.0%。

全年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6.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据贵阳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出口总额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进口总额1.6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3%。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7项,项目投资总额达7.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95万人次,创汇1632.5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10.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9.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旅游企业营业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八、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97亿元,增长15.8%;财政支出36.18亿元,增长16.5%。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税收入42.77亿元,增长11.2%;地税收入21.05亿元,增长21.2%。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保持较大增幅,货币回笼速度有所减缓。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5.22亿元,比年初增长21.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5.89亿元,增长1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13亿元,增长2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6.31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其中:短期贷款231.15亿元,增长0.6%;中长期贷款218.94亿元,增长58.6%。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15.53亿元,现金支出980.36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35.17亿元,比上年少回笼现金5.31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全年保费收入9.52亿元,增长4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4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5.9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46.9%。全年共赔付金额1.8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68亿元,人寿保险赔付0.21亿元。

证券业在规范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8家。股票交易户数为15.37万户,比上年增长18.1%,股票交易额为320.5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力度,科技进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社会投入、政府支持之间的良性机制,形成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贵阳软件园区的建设,发挥专业孵化器的作用,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国有科研机构转制按企业管理体制运行继续顺利推进。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在学研究生1254人,增长56.0%。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7.65万人,增长17.2%;中等专业学校41所,在校学生5.13万人,增长4.7%;普通中学274所,在校学生19.15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5.72万人,占全部中学生的82.1%;职业中学48所,在校学生2.05万人;普通小学1187所,在校学生36.7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成人高、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82万人,比上年减少8.0%,全年扫除青壮文盲743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305.3万册,比上年增长2.7%。全年出版各类图书896种,各类报纸31种,各类杂志85种。各艺术团体演出1000场次,观众89.6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1%,电视人口覆盖率95.7%。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乡卫生院以上的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97个、卫生院80个、卫生防疫机构22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有病床1377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71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624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329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4.84人和4.1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328个,设置医疗点1274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医药、卫生市场管理逐步规范。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承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风筝节、第十一届全国风筝赛和2001年国际围棋文化节,举办了环城跑、冬泳表演、网球赛、游泳赛、高尔夫球赛、乒乓球赛等社会体育活动。2001年,在全国少儿游泳赛中获3枚金牌、2枚银牌。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800公里,道路面积631.54万平方米,桥梁116座,其中立交桥11座。公交运营车辆1921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241标台,其中:公共汽车806辆,中巴车1115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166公里,公交客运总量4.31亿人次。市区每万人拥有公交标准运营车辆14.31标台。城市出租汽车2199辆。

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22.4万吨/日,供水管道长度1634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604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1257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7.5%。

城市供气能力不断提高。年末有煤气用户19.87万户,液化气用户17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8321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4567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量21000万立方米。

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降至69;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15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107毫克/立方米,酸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地面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4.4%;全市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3dB(A)和69.3dB(A)。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源的治理,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16944吨/日和工业废气处理能力46.64万标立方米/时,环保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进展顺利。

年末园林绿地面积4279公顷,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44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764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4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66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2.3%,绿化覆盖率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1平方米。

十二、人口与就业

全市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1.37‰,人口死亡率5.11‰,人口自然增长率6.26‰。年末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3%。其中:非农业人口156.56万人,增长2.7%。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0.11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611元,比上年增长2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1%。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9974人,下岗职工转岗培训1.01万人;建立再创业组织277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福利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9元,比上年增长7.1%。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76元,比上年增长4.1%。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9.8%下降为37.5%。农民人均纯收入2229元,比上年增长5.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2元,比上年增长5.4%。

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8平方米,与上年持平;人均居住面积1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个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3.6平方米。

社会保障稳步发展,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24.96万人(不含省劳动厅统筹部分),全年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840万元。全市城乡各级办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68个,共有床位1820张,收养人员1412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206个。6.71万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85.9万元。接受社会捐赠现金33.10万元,捐赠物资衣被价值45.20万元。

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产值类指标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为公安户籍统计数;

4、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均为住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