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贵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0:26:59 来源: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14次

贵阳市统计局

2001年3月14日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加大改革与调整力度,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任务,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3%,第二产业增长10.8%,第三产业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9.9:51.1:39.0调整为9.1:50.9:40.0。一产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0.14、6.71、3.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比计划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八五”年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分别翻了2.84番和2.4番,提前五年和三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全市基本实现小康。

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物价虽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运行;居民收入的贫富差别有所扩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5%,比1995年增长41.3%,“九五”年均增长7.2%。农林牧渔业的结构为:农业23.08亿元,增长6.7%;林业0.82亿元,增长10.1%;牧业12.37亿元,增长4.0%;渔业0.73亿元,增长1.2%。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711公顷,幼林抚育面积8505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生漆27.24吨,比上年增长5.1%;油桐籽363.76吨,减少10.3%。

畜牧业和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生猪出栏头数增长,各种家禽喂养增多,肉类总产量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49万千瓦,增长4.1%;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5.59万千瓦,增长14.2%。拖拉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农村运输工具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实现机耕面积1576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7.0%。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49万吨,增长3.0%。农村用电量13678.9万千瓦时,下降12.0%。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比1995年增长6.1倍,“九五”年均增长4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以市场机制推进资产重组和优化资本结构,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6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完成112.1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1.9亿元,增长13.8%;工业增加值完成86.38亿元,增长11.8%。今年以来,非国有企业增长快于国有企业,产值增幅高于国有企业5个百分点;轻工业生产增长快于重工业,产值增幅高于重工业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继续维持较好水平。主要工业产品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产量有增有减。

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2000年,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扭亏,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倍,其中市属工业实现利润1.49亿元;市属扭亏增盈考核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60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4.5%,亏损面下降3.9个百分点。在亏损额大幅下降的同时,盈利企业盈利额稳步上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额比上年增长69.3%,市属扭亏增盈考核企业盈利额增长1.96倍。

“九五”时期,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全市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7.1%,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0%。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6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一批国债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金阳新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热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国防、铁路)完成10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92亿元,增长16.6%;更新改造投资26.56亿元,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32.07亿元,增长25.5%。

“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平均增长16.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7.7亿元。建成了龙洞堡4D级新机场和贵遵高等级公路贵阳段、东北绕城环线、人民广场,开工建设了贵毕、贵新高等级公路贵阳段和市区中心环线,金阳新区建设正式启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扩容34万门达到60万门,并开工建设第二电信、邮政大楼,贵阳新火车站、株六复线贵阳段、长途汽车站、西郊水厂、白云水厂、北郊水厂、防洪隧道、电厂环保技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牛郎关国家粮库等一批重点工程。贵阳火车站新站房已投入使用。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将有较大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各种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4640.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铁路889.81万吨,增长0.4%;公路3750万吨,增长15.4%;航空0.61万吨,增长15.1%。完成客运发送量16415.35万人次,增长5.0%,其中:铁路690.32万人次,增长0.3%;公路15656万人次,航空69.0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7.3%。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年末电话总用户86.03万户,比上年增长67.0%,其中:城乡居民住宅电话39.73万户,增长31.6%;移动电话35.55万户,比上年增长154.1%。全市电话普及率25.9部/百人,其中:城乡居民住宅电话普及率46.8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630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居民收入增加和假日消费的启动,居民消费心理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高于上年增幅3.4个百分点,“九五”年均增长12.9%。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零售总额的9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零售总额的8.3%。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餐饮业发展快、增幅大,餐饮业零售额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10.6个百分点,餐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2.2%上升为13.3%。

全年市场物价仍然保持在低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由上年的96.6降至9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上年的97.6微升至98.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据贵阳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进口总额1.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

全市招商引资环境得到改善,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2项,实际利用外资53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5.9%。

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96万人次,创汇1484.1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8.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3.67万人次,旅游企业营业收入4.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3.4%。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财政总收入5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15亿元,增长23.2%;财政支出32.24亿元,增长20.9%。全市完成国税总收入38.05亿元,增长7.4%;地税总收入18.47亿元,增长10.7%。“九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22.85%和19.71%。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保持较大增幅,货币回笼速度有所减缓。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9.55亿元,增长2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66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短期贷款236.87亿元,增长6.6%;中长期贷款138.01亿元,增长36.5%。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17.52亿元,现金支出777.04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40.4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回笼现金1.39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全年保险业务的承保金额1312.47亿元,保费收入7.14亿元,增长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7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07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全年共赔付金额1.6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49亿元,人寿保险赔付0.1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拥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6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465人,开展课题研究740项,其中R&D课题268项。市级财政科技三项费及科学事业费支出57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3%。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在学研究生804人,增长16.9%。普通高等学校10所,在校学生5.29万人,增长31.9%;中等专业学校41所,在校学生4.9万人,增长6.1%;普通中学237所,在校学生17.14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4.28万人,占全部中学生的83.3%;职业中学49所,在校学生1.93万人;普通小学1264所,在校学生36.6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成人教育有较大发展,成人高、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24万人,全年扫除青壮文盲660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297.4万册。全年出版各类图书828种,各类报纸32种,各类杂志88种。各艺术团体演出1000场次,观众89.7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99%,电视人口覆盖率95.08%。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乡卫生院以上的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96个、卫生院80个、卫生防疫机构23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有病床1348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472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012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32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6.16人和4.13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328个,设置医疗点1279个。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承办了第十届全国风筝赛等高层次示范性比赛。2000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第九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中获三项第一名。在全国少年儿童游泳分区赛中获一个第2名、一个第3名。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取得1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在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中,获金牌98枚、银牌52枚、铜牌46枚。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781公里,道路面积585.93万平方米,桥梁116座,其中立交桥11座。公交运营车辆1963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289标台,其中:公共汽车680辆,中巴车1283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463公里,公交客运总量5.01亿人次。每万人拥有公交标准运营车辆7.01标台。城市出租汽车2000辆。
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12.90万吨,供水管道长度1492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6157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1168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8.4%。

城市供气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有煤气用户17.48万户,液化气用户14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7649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4084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量19400万立方米。

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为88;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和氮氧化物年平均值分别为0.180毫克/立方米和0.02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持续下降,酸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地面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南明河排洪治污成效显著,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4.4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72%。城市声环境质量较上年继续提高和改善,城市社会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9dB(A)和69.4dB(A),已达到国家要求。全面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作,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等污染源的治理,全市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96.07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气处理率分别达86.66%和88.75%,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99.28%。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顺利进行,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园林绿地面积4260公顷,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14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764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4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65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2.06%,绿地覆盖率3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7平方米。

十二、人民生活

全市基本实现小康,居民收入增长,生活继续改善。2000年,全市小康进程综合得分90.3分,实现程度达9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3元,比上年增长6.1%,比1995年增加1903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7.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550元,比上年增长4.2%。居民消费结构有较大变化,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1.6%下降为39.8%。农民人均纯收入2104元,比上年增长4.7%,比1995年增加757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3元,比上年增长2.5%。

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人均居住面积9.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比1995年增加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5.03平方米。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3.6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784元,比上年增长15.7%。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74万人,下岗职工转岗培训1.32万人;建立再创业组织340个,新办再创业基地14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

社会保障不断发展,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24.06万人(不含省劳动厅统筹部分),全年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509万元。全市城乡各级办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73个,共有床位1591张,收养人员1271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34个。1.69万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58.0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现金101.96万元,捐赠物资衣被价值108.67万元。

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年快报和初步统计数;

2、产值类指标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00年人口状况,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