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贵州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0:12:44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60次

2001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全面实施,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08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4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38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65元。

各项改革继续深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30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改制取得进展,组建了赤天化、振华电子等18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实施了贵州汞矿等13户企业的关闭破产。关停“五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湄潭、贵定、铜仁3县(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均实现100%。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全省国民经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起步稳健,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但同时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偏低,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二、农业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等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油菜籽、烤烟等种植面积分别为312.11万公顷、44.55万公顷、18.24万公顷,比上年分别下降1.0%、3.4%、5.7%。蔬菜、瓜类、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三项合计为40.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8%。由于局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全省部分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降低。

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31.70万吨,比上年增长6.1%。

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的基础上,稻田养鱼有很大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种鱼养殖开始起步。全年水产品产量为6.7万吨,比上年增长8.4%。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07万公顷,育苗0.13万公顷,幼林抚育30.67万公顷。完成封山育林20.47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01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油桐籽产量10.37万吨,比上年降低11.1%,油茶籽1万吨,比上年增长2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47.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98万公顷,增长1%。农村沼气工程和改水改厕取得新成效。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继续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生产平稳增长,效益逐步提高。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0.4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5亿元,分别增长11.4%、6.5%。大中型企业仍是全省工业的重要骨干力量,完成增加值14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5%。

在列入统计范围的1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5%的产品产量增长,轻工业中食品、医药制造以及重工业的建材、冶金、有色、化工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整体效益显著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4亿元,增长43.5%,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省建筑业增加值为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省施工单位工程个数达8535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0.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率为3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分别为5.28亿元和23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9%和4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13.42亿元,增长24%,集体经济投资25.25亿元,增长12.1%,城乡私人投资66.64亿元,增长3.8%。

基础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全年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为1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全年用于电力建设的投资为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和建成,建成贵新、贵毕、凯麻高等级公路,完成5000公里公路改造;株六复线贵州段建成通车,内昆铁路贵州段、水柏铁路提前铺通;铜仁大兴机场通航。清镇至黄果树、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贵州段、兴义和黎平机场等项目开工。黔北火电厂、纳雍火电厂、习水火电厂、引子渡电站、安顺电厂二期、洪家渡电站、乌江渡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西电东送”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全省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每年22万吨,新建公路563.1公里,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4.07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664.49万千伏安,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422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20.04亿元,增长11.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57.97亿元,增长8%。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势较快,比上年增长24%;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1%;其它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商品品种看,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儿童玩具等销售形势较好。

物价稳中有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1.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在国际市场趋紧的不利条件下,全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4.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个,比上年增长7.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外汇收入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随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全省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各部门运输量均实现增长。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为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全省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9.59万户,比上年增长36.4%,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169.87万户,比上年增长1.13倍,电话普及率为1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增至17.67万户,继续大幅度增长。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9.7亿元,增长16.9%。财政总支出27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保证了标准工资发放、调资政策兑现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

税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完成国税总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税各项收入为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税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8%,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41.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4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41.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21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6.0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07.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65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省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8.30亿元,增长12.9%,寿险保费收入为10.63亿元,增长26.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为1.22亿元,降低10.2%。全省保险赔付金额为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为4.13亿元,增长23.4%,寿险赔付金额为1.98亿元,增长9.0%。

证券业在规范中发展。红星发展、盘江煤电、贵州茅台等企业成功上市,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3家。股票交易户数为17.94万户,比上年增长13.2%,股票交易额为243.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继续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力度,科技进步总体水平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重大科技攻坚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各项科技计划进展良好。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科技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组建的水稻、玉米、生化和纳米材料工程中心的研究开发有了良好起步。企业、科研所以及广大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专利申请950件,其中授权专利642件。

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基础和素质教育取得积极进展,“两基”工作顺利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年末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97万所,在校学生1144.80万人,教职工37.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55万人。

启动实施“国家第二期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省小学在校学生490.1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继续增加,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160.1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4.46万人。高中扩招2.53万人,比上年增长3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9.7%,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年末“普九”县达到35个,“普九”人口覆盖率为39.7%。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教育扩招1.2万人,比上年增长35.7%,在校学生首次突破10万人,达10.82万人,比上年增长35.5%。全年研究生招生659人,比上年增长43.9%,在学研究生1418人,比上年增长41.5%。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教学、实验、科研等基础设施。

成人教育取得新的成绩,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为8.26万人,比上年增长43.4%。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为342.59万人,比上年增长8.5%。特殊教育发展迅速,学校由上年的28所发展到35所,在校学生达到1.6万人。老年教育蓬勃兴起,老年大学已有133所,在校学员为1.7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馆85个,博物馆9个,公共图书馆90个。有中远程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8.3%;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7.2%。有线电视用户226.44万户。全年制作电视剧76集。出版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版的各类报纸、杂志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继续增加,报纸出版量2.99亿份,杂志出版量1002.27万份,图书出版量1.30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9.9%、0.1%、26.9%。年末全省共有档案馆9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0.6万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防治、妇幼保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7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72个,床位5.91万张;专业卫生人员10.2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8.61万人。医院和卫生院有医生4.64万人,护师、护士2.21万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居民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为2.3万人,村卫生室覆盖率上升到83.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为3.8万人。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1%,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体育设施不断扩大,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省体育健儿在第九次全国运动会上实现突破,共获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7枚。全民健身运动取得新的进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为1930人,设立了各级环境监测站50个。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已建立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5个,建成自然保护区7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6.38万公顷。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6个,项目总投资1.57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绩,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力度有所加大,部分县(市)已建成垃圾填埋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据200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8.56‰,死亡率为7.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33‰,年末总人口为3798.51万人,比上年净增加42.79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8.53万人,比上年减少24.3%,1.77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为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1.91元,实际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73元,实际增长4%。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492.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098.39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2.5%和1.7%。食品消费继续下降,衣着类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明显提高,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与通讯方面的费用保持大幅增长。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多,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情况如下: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有38.5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11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36.36万人,比上年增长2.4%;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16万人,比上年增长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为78.4万人,比上年增长3.43倍。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福利院共有床位3800张,收养240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7%。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91处,社区服务中心43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2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72.8万元。

注:(1)各项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