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贵州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20:12:15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58次

200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宏观环境持续向好的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新世纪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3.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85.68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337.38亿元,增长10.4%。

2000年是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九五”期间,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连上台阶。“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7%,扭转了“七五”和“八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在经济发展加快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大变化,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期末的36.0:37.2:26.8变化为“九五”期末的27.2:38.8:34.0,三次产业排序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2000年,全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已有53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一批新的大型企业集团,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也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初步放开了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向深层次迈进;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全省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综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是“九五”时期以来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但困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通货紧缩的趋势仍然存在,消费品市场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增产而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仍较突出;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

二、农业

全省农村工作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等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省农业种植结构按照优质高效的方向加快调整步伐,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89万亩,优质玉米、特色杂粮种植面积均增加到50万亩,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面积继续扩大。由于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以及全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全省大部分农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粮食、油菜籽等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造林、护林、育林工作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启动实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8.25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8%。林业生产继续发展,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平稳。油桐籽产量11.66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漆0.1万吨,比上年增长2.2%;油茶籽0.82万吨,比上年增长2.3%。

畜牧养殖业稳定增长,在稳固猪、牛、羊等传统养殖的同时,适合市场需求的特种养殖迈出新的步伐。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6.2万吨,比上年增长12.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农用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8.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9.65万亩,比上年增长0.8%,节水灌溉面积386.85万亩,比上年增长3.9%。农村用电量和化肥施用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5.3%。

“九五”时期,全省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3.3%。五年中,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4.1%,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29.5%提高到2000年的3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形势较好,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改革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30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9.6%。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重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轻工业发展加快。重工业增加值为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轻工业增加值为7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在列入统计范围的1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72种,轻工业中的纺织、食品制造以及重工业的建材、冶金、有色、化工、电力等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在1999年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利润保持了较大增长,大多数地区、大多数行业实现盈利,已有45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扭亏脱困。到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净盈利12.1亿元,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净盈利达10.2亿元。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九五”时期,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0.5%。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传统优势行业特别是投资类产品大幅度增长,2000年与1995年相比,钢、钢材分别增长1.53倍和1.92倍,水泥增长67.4%,发电量增长75%,磷矿石产量增长43.5%,铝增长51.9%。在市场作用和引导下,一些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行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省施工单位工程个数达7818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3.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37.9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14.6%;按工程个数计算的建筑工程竣工率达37.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和建筑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分别为3.5亿元和16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3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国家增发国债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投入,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40亿元,增长13.9%,集体单位投资10亿元,增长25.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30亿元,增长1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基础产业得到加强。第一产业投资、能源工业投资和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仓储业等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全年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3.6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69.94亿元,比上年增长80.3%,用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投资7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贵新公路贵阳至都匀段建成通车,贵阳火车站新客站建成投入使用,天柱至远口、丹寨至下司、墨冲至平塘3条贫困县公路路基全部完成并完成部分路面工程,遵义至崇溪河高速公路、玉铜公路、水黄公路、兴关公路开工建设,大乌江至龚滩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兴中灌区一期工程完工,34个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贵阳西郊水厂输水隧洞基本贯通。西部开发迈出步伐,“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启动,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开工建设。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稳步展开。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6.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4.2%。通过基本建设新增了一批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主要有:新建公路287.84公里,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7.45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19.2万千伏安,白酒年生产能力1万吨,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2万吨等。

“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平均增长18.2%。五年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26万千瓦;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968公里,完成公路改造4669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00平方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随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全省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各部门运输量均实现增长。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8%,邮电业务总收入25.09亿元,增长20.1%。年末全省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53.71万户,比上年增长41.7%,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79.7万户,增长1.42倍,电话普及率达6.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增至2.97万户,比上年增长2.17倍。

“九五”时期全省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4.4%,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4.9%。五年建成干线光缆1万公里,新增程控电话146.7万门,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省城镇,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比1995年增长5.76倍,年均增长46.5%。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近两年来实行的降低利率、改善消费环境、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增加节假日等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启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呈现稳中趋活的好势头。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行业看,餐饮业呈快速增长态势,餐饮业零售额4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随着消费品市场的趋活,物价下降幅度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小。

“九五”时期,消费品市场出现了质的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2.4%;市场物价先扬后抑,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年平均上涨2.2%,比“八五”时期年平均14.2%的涨幅降低了1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在国家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口总额4.2亿美元,增长17.3%,进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26.3%。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对亚洲出口增长10.8%,对欧洲出口增长39.4%,对美洲出口增长27.8%,对大洋洲出口增长104.6%。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省际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年签订合作项目800多项,省外到位资金30亿元,比上年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涉外星级宾馆增加到62家,其中四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12家、二星级宾馆3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家、4家和28家;来黔旅游人数继续增加,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8.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旅游外汇收入609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2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30%。

“九五”时期,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2.36亿美元,其中出口21.39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49.3%和46.3%;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是“八五”时期的近3倍;共接待海外游客77.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1%和16%。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收1.12亿元、3.33亿元和1.22亿元。财政总支出为19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的资金继续增加,基本建设支出、教育事业费分别比上年增支4.75亿元、4.47亿元,分别增长24.5%和16.4%。“九五”期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总支出年平均增长17%和18.2%。

税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完成国税总收入8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地方税各项收入为4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税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5.1%,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06.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0.8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9.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6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4.9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3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64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42.05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省保险部门保费收入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1亿元,增长7.8%,人身险保费收入9.74亿元,增长3.3%。全省保险赔付金额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3.76亿元,增长8.4%,人身险给付金额1.06亿元,增长41.3%。

证券市场又有新进展。年末全省上市公司已达10家;股票交易户数为15.85万户,股票交易额达到6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5%和55.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继续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全省各地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保持稳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素质继续提高。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开始启动,全年实施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环保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46项。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有所扩大,全年共执行政府间合作项目8项,实施智力引进项目9项。全省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6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3项。

“九五”期间全省科技投入大、成果多,共建立了5个重点实验室和11个重点中试基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年末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4.16万所,在校学生1097.84万人;教职工37.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16万人。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小学在校学生500.2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达15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全年有10个县实现“普九”,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地区覆盖率、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37.2%和35%。

高等教育扩招工作顺利完成,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研究生招生458人,比上年增长44%;普通高校招生3.2万人,比上年增长28.9%。年末全省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7.55万人,在校研究生100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6%和30.5%。

成人教育进一步规范,扫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6.2万人,比上年增长44%,自学考试报考总人数15.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7.71万人。

“九五”时期,全省共投入教育资金129亿元,年均增长16.6%,新建农村小学1731所,31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省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校本(专)科学生和普通高中在校生分别比“八五”期末增加4.08万人和5.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省民族文化宫开工建设,省档案馆竣工交付使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实施。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个,专业艺术表演场所14个,文化馆85个,公共图书馆89个,博物馆8个。全省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6.2%,电视台1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72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5.3%。全年制作电视剧28集。出版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版的各类报纸、杂志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继续增加。

城乡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9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78个,床位5.86万张。全省有专业卫生人员10.1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8.54万人。医院和卫生院有医生4.57万人,护师、护士2.18万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善,村卫生室覆盖率上升到82.7%。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57项,其中金牌18枚,银牌9枚,铜牌11枚。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3382次,参加人数68.1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省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为179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共有51个,环境监测人员为418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13个,总投资1.8亿元,关闭了一批规模小、污染大、废水废气排放不合标准的企业,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546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99万吨,使全省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进一步提高。

开展了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综合防治工作,强化了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全省建成59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01.52万平方公里;建成36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70.31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和城区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有起色,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6%。但环境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单位从业人员为202.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2%,其中在岗职工195.67万人,减少1.1%。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11.95万人,比上年增长9%,其中有80%以上的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年共有4.41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28.1%。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为10.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2元,实际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1375元,实际增长3.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78.28元,比上年增长7.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6.64元,比上年增长2.5%。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多,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如下:

“九五”期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与199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88元,年平均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3.1%和4.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食品消费下降,用于文教娱乐、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明显增加。

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21.5万人,比上年增长9.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38万人,比上年增长7%,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万人,比上年增长75.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为3.84万人。“三条保障线”政策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961个,拥有床位5632张,收养9668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00处,有48%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社会保障救济13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8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6亿元。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00年为人口普查年,人口情况需见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