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贵州

安顺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10-17 18:48:24 来源:安顺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78次

安顺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6日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54亿元,比上年下降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农业因灾减产,二产强力拉动,三产有效支撑是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由于工业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投资增长迅猛以及第三产业的平稳运行,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8:36.3:33.9变化为2002年的24.8:42.0:33.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下降。2002年以来,居民物价水平再次出现小幅低走势头,四月后虽逐月有所回升,但物价总体水平仍呈下降态势。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为99.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3%,增长1.3%;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9.5%,下降0.5%。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中的粮食、蛋、水产品、菜类等多数商品下降,肉禽及其制品、调味品类价格有所回升。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八个分类中,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物价指数有所下降,而烟酒类、衣着类、交通及通讯、居住类的物价指数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形成“四升四降”运行态势。

2002年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受损、中央属工业企业生产下降及中央投资项目速度减缓等不利因素,采取“一产不足、二产弥补、三产支撑”的措施而实现的。纵观全市全年经济的发展,总体经济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不仅保持了较快发展,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且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发掘后续工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缓解社会保障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仍将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2年由于受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我市粮食大幅减产,导致种植业生产下滑,农业生产受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0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农业产值14.36亿元,下降14.9%;林业产值1.12亿元,增长11.3%;牧业产值9.29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0.27亿元,增长1.3%。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农业产值57.3%,林业产值4.5%,牧业产值37.1%,渔业产值1.1%。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上升。

粮、油减产。全市粮食产量为522501吨,比上年减产252856吨,下降32.6%。其中夏粮产量94802吨,减产10495吨,下降10.0%;秋粮产量427699吨,减产242361吨,下降36.2%。从秋粮的主要品种看,水稻产量减产幅度高达53.9%,玉米减幅8.3%;大豆减幅5.9%,薯类产品产量增长26.7%。全年油菜籽产量为60640吨,比上年减少10035吨,下降14.2%。烤烟产量为7707吨,较上年增产1657吨,增长27.4%。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进展迅速。2002年完成造林面积37.69万亩,增播18.19万亩,比上年增长93.3%。其中人工造林33.84万亩,增播21.99万亩,增长185.6%;飞播面积3.85万亩,下降49.7%。

畜牧养殖业较快发展,肉、蛋、奶产品产量增加。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存栏数分别达到66.78万头、92.71万头和484.1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1.0%和15.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8837吨,增长6.4%。其中,猪肉64012吨,增长4.4%;牛肉6295吨,增长14.2%;羊肉713吨,增长40.6%。禽蛋产量6885吨,增长19.6%,奶类产量554吨,增长6.5%。

生态渔业养殖较快发展。2002年池塘养鱼的快速发展带动渔业较快增长,水产品产量达3568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池塘养鱼1415吨,比上年增长49.9%。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9.46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果。2002年实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334个,投入资金达3048万元。全年扶贫信贷资金达6.71亿元;争取省留扶贫信贷资金项目19个,立项金额达6.65亿元。对口帮扶工作继续进行,2002年青岛对口帮扶实施项目52个,帮扶资金为615万元。全年又有4.08万人越过温饱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工业由于医药、电力、钡盐、冶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与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快增长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快速增长,全年重工业实现产值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轻工业实现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1.4%,轻工业发展滞后重工业26.1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集体工业实现产值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比重为55.7%;非公有制工业实现产值14.84亿元,增速达23.0%,比重为44.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仍显强劲,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销率达98.87%,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税总额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亏损面比上年下降4.7%,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7.1%。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37家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2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增加值8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全年施工工程104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62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0.2%。房屋施工面积65.48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47.4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72.4%,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上升,亏损企业7家,比上年减少2家;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9%;全年按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8611元/人,比上年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着。全年预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1亿元(不含跨区项目),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一批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速度止降转稳,更新改造投资快速增长仍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年基本建设投资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更新改造投资6.64亿元,增长30.4%;其他投资0.22亿元,增长42.3%;房地产开发投资2.48亿元,下降3.9%。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投资进一步发展,而采掘业、建筑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呈不同程度下降。

随着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一批地方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如贵州省安顺潇湘铝业完成投资1亿元,安顺制药厂GMP技术改造完成投资0.55亿元,王二河水库工程完成投资0.66亿元,安紫公路油路改造完成投资0.37亿元等。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趋活增长态势,消费水平在上年有所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乡经济共生繁荣,市场发育好于上年水平。

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9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668万美元,进口额为25万美元。整体经济效益转好。

外商投资下降。全年新签项目合同1个,合同利用外资530万美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50万美元,较上年使用外资有所下滑。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物周转量3808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旅客周转量13869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市新增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1.72万门,2002年达20.33万门。城乡电话机达16.58万部,其中新增电话机3.85万部。年末电话普及率为6.4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44部/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7.18万户,比上年新增6.71万户,增长64.1%。年末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达4081户,新增721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三星级宾馆4家,其中新增2家;二星级宾馆7家;新增一星级宾馆1家。定点涉外单位由上年的36家增至51家。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3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海外游客4.38万人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上缴税金1900万元,比上年增长8.6%。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源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累计财政总收入8765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8%,超收4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增收1270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0837万元,超收3487万元,完成计划的107.4%,比上年增长19.8%,增收8418万元。

金融业平稳运行。2002年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均较快增长,且贷款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重点建设项目得到有力支持。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40899万元,较年初增加157196万元,比年初增长2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7848万元,增加73537万元,比年初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为912806万元,比年初增加226686万元,比年初增长33.0%。现金投放速度平稳,全年累计投放现金比上年增长5.0%。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4077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人寿保险收入为84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财产保险收入为4638万元,增长13.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为886万元,增长25.9%。全年保险赔付金额3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426人,在校学生5709人;普通中专招生726人,在校学生3109人;普通中、小学招生10.83万人,在校学生达47.19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在99%以上。

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002年科技重点安排在粮油种子工程、特色农业、生态建设、中药和民族药开发、软科学研究等五个方面。在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上,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火项目6项,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科技引导资金113万元。在我市实施的国家、省、市级48项科技计划项目中,部分项目已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产值7856万元,上缴税金1235万元,获利1467万元。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专业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6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31.28万册。全市出版的报刊、杂志种类分别有6种。广播电视事业又上新台阶。年末全市有电视发射台、转播台191座,其中新增4座。有电视卫星收转系统10156座,比上年增长105.3%。目前,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7%,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2.7%,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0.8个百分点。全市200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81万户,比上年增长12.1%。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46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81个。医疗设施、卫生条件不断完善,目前全市有病床4753张,其中医院3575张,卫生院980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20人,其中职业医师1562人,助理医师501人,注册护士1322人。乡村医疗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在参加省举办的年度比赛和民运会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共获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12枚、四至八名24个。群体活动的社会化程度逐年提高,掀起新的高潮。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较快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十五”期间实行总量考核的6种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的5.77万吨下降到5.33万吨,削减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上年的1898吨降到874吨,削减5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从上年的1.42万吨降到0.44万吨,比上年减少0.98万吨;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和氨氮因生产企业的增加,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增加。烟尘排放量0.38万吨,比上年增加0.16万吨;工业粉尘0.65万吨,增加0.19万吨;氨氮153吨,增加56吨。通过“一控双达标”,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到9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削减。同时,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市环境噪声有所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长防工程、珠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和生态重建,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现象有所缓解。通过整顿关闭一批小煤窑,矿产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2002年全市环保投入资金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5.5%,投入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十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2年全市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计划生育率达83.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8.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出生率超额完成省定计划0.6个千分点。据200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市年末总人口达257.69万人,比上年净增2.52万人,增长1.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改善。据西秀区城市调查资料显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06元,比上年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人均消费性支出4168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4元,比上年增收32元,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3.49%降为2002年的43.45%,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0.98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在岗职工10.70万人,比上年增长2.1%。离开本单位保留关系的职工人数较上年有所减少。2002年劳动部门促进城镇就业人数7055人,统筹培训人数7680人,劳务输出35633人,其中有组织输出6800人。年末全市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失业率超过省调控目标0.5个百分点,但基本控制在全国登记失业率之内。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儿童福利院4个,床位数87张,福利院收养人数64人。农村传统救济集体供养3412人,集体供给金额达292万元。全市新增城镇社会服务设施36个,2002年末达219个。全年国家抚恤、定补各类优抚对象7946人;优抚优待对象3388户,优抚总金额29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91万元,衣被15.3万件。全年救灾23万人次,救灾金额达1308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全市有2.51万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保障金额达1402万元。

注:1、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投资部分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