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德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07 22:13:54 来源:德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143次

德阳市统计局

2010年2月20日

2009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回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回升。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全市经济呈现止滑回升,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39.9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2.1%。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7.1:56.4:26.5,第一产业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和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352元,增长14.1%。按2009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为3123美元,比上年增加330.8美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18.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1.1%,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99公顷,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699公顷,下降1%;蔬菜播种面积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2公顷,增长0.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油料产量17.5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188.9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5.7万吨,增长11.6%。

全市出栏生猪424.5万头,增长4%;出栏家禽9032.4万只,增长8.1%;肉类总产量47.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11.2万吨,增长1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40户,比上年净增9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62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

工业生产回升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256.4亿元,增长31.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7%。多数行业增长比快:医药行业增长67.3%、化工行业增长44.6%、食品行业增长35.5%、建材行业增长46.2%、机械行业增长17.8%、纺织服装行业增长19.6%。机械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7.6%。

工业效益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利税135.2亿元,增长56.2%,实现利税超过灾前2007年水平;实现利润78.1亿元,增长88.8%。亏损企业亏损额1.49亿元,比上年下降91.4%。

多数产品产量增加。水泥产量641.8万吨,增长1.1倍;化肥产量50.9万吨,增长48.7%;钢材产量52.7万吨,增长41.7%;软饮料119.6万吨,增长70.4%;电站用汽轮机2716.8万千瓦,增长23.5%;发电设备2723.3万千瓦,下降17.1%。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43个,比上年增28个;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6.9亿元,比上年增加529.6亿元,增长2.4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4亿元,增长4.5倍;更新改造投资181.6亿元,增长1.1倍;房地产开发投资37.7亿元,增长47.7%。以农房建设为主的农村投资快速增加。农村投资586.5亿元,增长7倍;城镇投资160.4亿元,增长10.5%。全市5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53个,比上年增长1.9倍。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8亿元,增长1.6倍;第二产业投资260亿元,增长1.4倍;第三产业投资448.9亿元,增长3.7倍。

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5个,完成投资113.6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5.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完成投资22.6亿元,罗江县500KV换流站工程完成10.4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回升。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38.7万平方米,增长37%;商品房竣工面积137.1万平方米,增长68.1%;商品房销售面积215.6万平方米,增长1.2倍;商品房销售额60.1亿元,增长1.6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分地域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5亿元,增长20.1%;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3.3亿元,增长24.5%;农村消费增幅高于城市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7.1亿元,增长21.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3亿元,增长26.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中,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9%,服装类增长31.1%,汽车类增长55.9%,日用品类增长10%。

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0.6万人次,增长10.8%;国内旅游者517.5万人次,增长25.7%。全市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增长25%。年末全市有旅行社41家、星级宾馆10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国内市外投资项目614个,协议资金719.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总额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引进了北京中昊创业高铁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大连新天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亿元的中昊高铁新技术项目、江苏常熟投资30亿元的德阳西部商贸城项目、湖北天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西南城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拉长全市制造业产业链,为打造集中度更高、聚集力更强、配套更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装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全年进出口总额1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出口7亿美元,下降25%;进口9.9亿美元,增长6.2%。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亿美元,下降12.4%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484公里。在总里程中,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0.5%。其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17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全年新铺油路(水泥路)536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92.4%的行政村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29个。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8.2亿吨公里,增长1.8倍;旅客周转量16.4亿人公里,增长36.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万辆,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私人汽车12.2万辆,比上年增长47.5%。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8.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7.1万辆。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9.3万户,增长29.9%;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1.9万户,增长41%。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财政总收入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8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4.2亿元,增长34.5%。按各项税收分,营业税增长67.2%,契税增长46.3%,企业所得税增长37.3%,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8.2%,个人所得税下降22.2%,国内增值税增长17%。财政支出总额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01.8亿元,增长3.2%;教育支出15亿元,增长2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亿元。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14. 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94.2亿元,增长2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98.1亿元,增长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6.7亿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余额175.3亿元,增长1.1倍。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有保险公司24家,其中,财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收入27.6亿元,比上年增长6.7%。财险保费收入7.7亿元,增长39%;寿险保费收入20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5亿元。

市区两家证券交易机构年末开户总数达到13.3万户,比上年增加1.5万户,全年交易额达到750.8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中学172所,小学430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6244人,在校5.2万人,毕业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万人,在校7.9万人,毕业1.3万人;普通中学招生5.9万人,在校18.1万人,毕业5.8万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18.8万人,毕业4.1万人。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9.6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2万人次。培训在职职工23.9万人次。全年参加自学考试4.3万人科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84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新建产学研创新联盟2个,30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有7个工业企业被认定为四川省自主创新产品。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80项,成交金额1.3亿元。有9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共立项各类市级科技计划83项。广汉、什邡、绵竹被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工作试点县(市),广汉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已在全市开展,建成各类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2个,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13个。有25家企业被授予“德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全年共申请专利914件,专利授权486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50件。新增实施专利技术156项,新增产值44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22件,审理结案22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745万册,文化站121个,博物馆5个。群舞《姑娘》获全国舞蹈大赛创作奖、“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舞表演三等奖。美术作品《有阳光的日子》获第六届巴蜀文艺奖美术作品奖,7名学员获得中国国际儿童漫画大赛铜奖、全国中小学生漫画大赛优秀奖。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全市地方报纸出版2种,出版量1040万份;期刊出版4种,出版量4.3万册。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5%。有线电视用户36.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18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1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156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4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床位12655张。其中:医院6767张,卫生院5206张,妇幼保健院296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3.3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6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累计支出2.8亿元。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启动4个妇幼保健机构体系建设,为1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全市6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重点疾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6项、省级奖励19项、市级奖励17项。创建省级训练基地1个、市级训练基地1个。新建乡镇全民健身路径49条,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有21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有4人入选国家青年队。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3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7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4.8%,转移性收入增长18.7%;人均消费性支出11194元,增长1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3%,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5.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2.7%;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9%。全年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34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5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4.9元,比上年增加2688元,增长58.4%,其中:居住支出3192.4元,增长2.1倍。全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增加3.8平方米,增长10.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1万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4972人,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3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0.4万人,增加4.8万人。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20.8万人,比上年增长7.1%;保障资金投入2.5亿元,增长18%。其中城镇9.7万人,资金投入1.7亿元;农村11.1万人,资金投入0.8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进展比快。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5个,床位474张;敬老院127所,床位4388张。全市年末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4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0个。社会救济对象23万人。其中:农村救济对象13.3万人。

十二、人口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市出生人口3.4万人,死亡人口3.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7‰。年末总户数141万户,总人口38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7万人,农业人口289.6万人;男性人口199.9万人,女性人口188.4万人,性别比为106:100。全市城镇化率41.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十三、环境与安全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优良天数达到356天,达标率97.2%;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出境断面(清江断面)水质有11个月达标;市区声环境质量比好,区域噪声昼间为48.6分贝,夜间为41.1分贝。

全年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895个,验收26个。挂牌整治的20家省、市控限期治理工业企业、8家省市控限期治理畜禽养殖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全市共上报减排项目19个,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建成饮用水源信息系统6个。

全年共受理环保投诉1287件。全市已建成3所国家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学校,55所市级绿色学校, 9所县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12个市级绿色社区。全市共建成省级生态小区26个、省级生态村22个、市级生态村6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1个。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安全生产总体向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023起,死亡242人,比上下分别下降12.3%和4%。抓好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排查隐患企业15253家,排查一般隐患22861项,整改22054项,整改率达96.5%。其中,排查治理重大隐患47项,已整改47项,整改率达100%。落实治理资金1.1亿元。

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发生交通事故761件,比上年下降15.6%;死伤人数1055人,下降13.5%,其中死亡177人,下降12.8%。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德阳统计年鉴-2010》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