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资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03 15:38:55 来源:资阳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430次
资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资阳调查队
 
(2020年3月23日)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成资同城化战略引领,加快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工业“5+N”、服务业“4+X”、农业“6+3+1”产业体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
 
一、综合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数据为基数进行统一核算的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7.6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98.1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37.3%和5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13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30.9:51.6调整为18.3:30.6:5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5%,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8.8%,食品烟酒类上涨7.3%,衣着类上涨3.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与上年持平。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47.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GDP的比重为5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76.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8.7%。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9%、40.6%、52.5%。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38.4:44.3调整为15.9:39.4:44.7。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0.8万户,比上年增长6.9%。新发展民营企业0.3万户,年末民营企业达1.4万户,增长10.4%。
 
三、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6万公顷,增长2.2%;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2万公顷,增长13.2%;蔬菜播种面积6.2万公顷,增长1.6%。
 
全年粮食产量166.1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25.1万吨,增长3.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1.5万吨,增长3.2%;园林水果产量69.3万吨,增长4.0%;中草药材产量0.8万吨,增长16.7%。
 
全年肉猪出栏187.6万头,比上年下降36.9%;牛出栏1.7万头,增长3.8%;羊出栏129.5万只,增长3.6%;家禽出栏2616.6万只,增长19.6%。猪肉产量下降36.5%,牛肉产量增长3.9%,羊肉产量增长3.6%。禽蛋产量增长9.7%,牛奶产量下降0.8%。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903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146公顷,低效林改造面积53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5359公顷。森林覆盖率41.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医药、食品、轻纺鞋服业五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5.8%,食品产业增加值增长19.6%,轻纺鞋服产业增加值增长12.8%。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铁路机车产量比上年下降36.9%,载货汽车下降33.8%,发动机下降13.5%,家用洗衣机增长3.8%,饲料增长2.4%,饮料增长23.4%,人造板增长42.7%,纸制品增长3.8%,塑料制品增长16.4%,合成洗涤剂增长7.9%,布增长17.5%,乳制品增长0.8%,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23.3%,中成药增长70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1%。
 
年末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四川名牌产品5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3个。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1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6.7万平方米,下降22.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1.1万平方米,增长9.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比上年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1.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8.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1%。商品房施工面积790.9万平方米,增长45.1%;商品房销售面积259.2万平方米,下降39.9%;商品房竣工面积22.8万平方米,下降43.5%。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1.0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10.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16.2亿元,增长9.4%;餐饮收入100.1亿元,增长11.3%。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8%,日用品类增长8.4%,化妆品类增长16.5%,金银珠宝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8%,中西药品类增长13.7%,家具类增长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4%,汽车类增长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0%,书报杂志类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8%,通讯器材类增长14.6%。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接待国内游客2684.6万人次,增长5.3%;国内旅游收入220.0亿元,增长15.9%;接待入境游客0.4万人次,外汇收入99.7万美元。年末拥有旅行社5家,旅行社分社6家,星级旅游饭店6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1个。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出口额9.7亿元,增长19.2%;进口额5.7亿元,增长21.4%。以美元计价,全年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增长13.4%。其中,出口1.4亿美元,增长11.8%;进口0.8亿美元,增长16.2%。
 
全年引进到位资金326.6亿元,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元。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10.3亿人公里,下降12.8%;货物周转量42.1亿吨公里,增长8.2%。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8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79公里。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5.0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6.6万辆,载货汽车1.4万辆,摩托车16.9万辆。
 
年末共有邮政局(所)247个,快递法人企业19家,快递企业分支机构87家。全年邮政业务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9亿元,增长38.0%。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3亿元,增长46.8%。
 
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58.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8.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7部/百人。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0.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6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4亿元,教育支出28.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5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70.4亿元,比年初增加50.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07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17.6亿元,比年初增加106.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92.4亿元,比年初增加35.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25.2亿元,比年初增加71.0亿元。
 
年末保险业务机构53家(含代理公司)。全年保费总收入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赔付支出14.7亿元,下降13.2%。
 
年末证券公司有4家,所属营业部7个。股票有效账户数8.5万户,比上年增长21.8%;全年证券交易额为550.2亿元,增长31.8%。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31所,在校生40.0万人,专任教师2.3万人。其中,年末共有幼儿园652所,入园(班)2.6万人,在园幼儿6.8万人;小学172所,招生2.5万人,在校生16.7万人;初中169所,招生3.6万人,在校生10.6万人;普通高中28所,招生1.6万人,在校生4.4万人;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学校3所,招生69人,在校生418人,毕业生7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招生0.6万人,在校生1.5万人。
 
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66项,其中省级32项。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1户,总数达55户;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户,总数达24户。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120个、公共图书馆4个、纪念馆1个。图书馆总藏量131.9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40.7万册。图书馆中市级图书馆1个,总藏量65.3万册(件),图书藏量17.9万册。
 
年末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8万公里,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0.6万户。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3432个,其中医院5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个,基层卫生机构3367个,其它卫生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1494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68人,注册护士6345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万张。
 
全年共举办市级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320余项次,承办省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6项次,参加省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9项次。年末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40个。
 
十二、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18天。主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7微克/立方米。年末,全市有省级及以上生态镇52个,市级生态村667个。
 
十三、人口和就业
 
年末户籍登记总户数126.5万户,户籍总人口34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3万人,乡村人口286.1万人。常住人口250.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5万人,城镇化率为44.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6.33‰,比上年下降2.98个千分点;死亡率5.64‰,上升0.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9‰,下降2.44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79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0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07.1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26元,比上年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36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124元,增长7.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2元,增长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24元,增长8.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1%。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7.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5万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资阳统计年鉴-2020》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公报中林业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商务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交通方面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收入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电话用户数据来自经信局;旅游、文物保护单位、电视用户等数据来自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资阳中心支行;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和体育局;科技项目、专利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委;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年末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