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绵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4-15 21:29:41 来源: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53次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多重挑战,认真组织实施“两个一号工程”,狠抓项目投资,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33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0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58.9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581.35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51.0:33.3调整为15.3:50.5:34.2。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1022.56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0.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食品上涨3.1%、衣着上涨2.6%、居住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0%、烟酒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3.4%。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年末全市工业化率42.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48.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科技城。按照“一核三区多园”新口径,全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201.00亿元,增长9.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73.1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27.80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2.87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08亿元,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5.06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52.51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3.8%;牧业增加值88.43亿元,增长4.4%;渔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5.5%。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36万公顷,增长0.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98万公顷,增长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10万公顷,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220.90万吨,增产2.3%。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68.84万吨,增产1.9%;小春粮食产量52.06万吨,增产3.6%。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92万吨,增产1.7%;小麦产量43.56万吨,增产5.3%;油料作物产量36.16万吨,增产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5.46万吨,增产1.4%。
 
注:为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对接,2011-2012年粮食总产量有所调整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377.05万头,下降2.6%。肉类总产量41.58万吨,下降0.6%;禽蛋产量14.22万吨,增长17.8%;牛奶产量2.40万吨,下降2.2%。
 
林业。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14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0533公顷。年末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82万公顷。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5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30219吨,其中:核桃30076吨、油桐籽92吨、棕片35吨、生漆16吨。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29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02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2.34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1.7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28.03亿元,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长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私营企业增长13%。
 
重点产业。8个重点产业产值增长11.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7.9%,汽车产业增长21.1%,新材料产业增长9.4%,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3.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1.6%,生物产业增长17.6%,食品产业增长8.9%,化工产业增长23.9%。
 
主要工业产品。全市重点监测的146种工业产品中,有88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60.3%,比上年缩小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34.0%、卷烟增长14.4%、彩色电视机增长5.6%;粗钢下降26.4%、房间空气调节器下降17.3%、钢材下降7.2%、发动机下降4.7%、饮料酒下降1.1%。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5.8亿元,增长9.2%。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7.4亿元,增长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4亿元,下降16.7%;集体企业0.3亿元,增长30.6%;股份制企业78.2亿元,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6亿元,下降15.5%;私营企业35.0亿元,增长11.6%。
 
建筑业。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47个,有工作量的33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9.93亿元,增长13.8%。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368.78亿元,增长13.5%;完成其它产值11.15亿元,增长11.4%。分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6.65亿元,下降4.6%;其他企业完成313.28亿元,增长1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09亿元,增长6.8%。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799.18亿元,增长9.2%;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07.68亿元,增长0.5%;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64.94亿元,增长27.5%;其他费用完成投资82.29亿元,下降2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37亿元,增长3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54.2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4.48亿元,增长4.5%。
 
注:2011年项目投资起报点从50万调整到500万,增速为可比增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8.35亿元,下降5.9%。商品房施工面积1965.64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竣工面积224.86万平方米,下降36.4%;商品房销售面积339.33万平方米,增长12.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16亿元,增长13.0%。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58.75亿元,增长20.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9.15亿元,增长11.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27亿元,增长9.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4.99亿元,增长11.8%。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86.45亿元,增长13.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92.71亿元,增长12.6%。
 
注:2011-2014年数据依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修订。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85.81亿元,增长22.3%;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1.53亿元,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60.70亿元,增长21.0%;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6.57亿元,增长33.7%。
 
旅游。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43.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43.48亿元,同比增长23.9%;旅游外汇收入189.66万美元,下降10.7%。接待游客总人数3386.42万人次,增长20.0%,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385.7万人次,增长20.0%;入境旅游人数7233人次,下降2.1%。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合同引进内资项目439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93.72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32亿美元。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6.27亿美元,下降10.0%。其中:进口总额7.06亿美元,下降16.5%;出口总额19.21亿美元,下降7.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91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67公里,民航营运航线19条。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3.9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0.7%;公路货运周转量66.42亿吨公里,下降1.6%;水运客运周转量130.5万人公里,下降30.3%;铁路旅客发送量652.61万人,增长15.2%;铁路货运发送量90.84万吨,下降16.5%;民用航空客运量154.75万人次,增长42.6%;民用航空货邮运量12632吨,增长17.1%。
 
邮电。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1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61.5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47处;固定电话机用户78.14万户,增长6.4%;移动电话用户424.15万户,增长4.1%。国际互联网用户99.77万户,增长25.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13亿元,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7.10亿元,下降3.7%。
 
注:图中2011年至2014年数据为决算数,2015年为执行数。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82.91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年初增加262.9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640.86亿元,比年初增加161.2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2.85亿元,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133.8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16.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7家,其中:产险公司21家,寿险公司26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8.23亿元,增长11.0%,其中:人身险44.21亿元,增长8.0%;财产险24.02亿元,增长17.0%。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24.55亿元,增长2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35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63万人,教职工5.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32万人。
 
全市有小学412所,招生4.42万人,在校学生25.0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226所,招生7.93万人,在校学生25.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9所,招生2.31万人,在校学生5.21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25万人。
 
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66万人,在校生14.94万人,毕业生4.25万人,专任教师7768人。
 
科学技术。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92项,落实无偿资金3831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43项,落实无偿资金8660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60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全年共申请专利7056件,专利授权436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869件,授权792件。获得了科技部批准建设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开展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3.3万册。艺术馆、文化馆304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3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99.2%,电视覆盖率99.4%,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6种。
 
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4417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48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72万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3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7862人,注册护师1.12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21万张。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6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11次,参加人次218.75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92枚,其中:金牌65枚、银牌72枚。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水资源质量。涪江干流、凯江、安昌河、通口河、梓江年均水质与去年持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芙蓉溪仙鱼桥断面年均水质为Ⅳ类,与去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所有评价指标均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发生明显改变;鲁班水库年均水质类别为Ⅲ类,年均水质呈中营养状态,与去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空气质量。全年有效监测364天,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优95天,良208天,轻度污染47天,中度污染10天,重度污染4天,绵阳市达标天数比例为83.2%,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率上升了9.2%,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声环境质量。城区1、2、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4a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点次达标率为37.5%,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4dB(A),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与去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不变,平均值上升了0.9dB(A);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声级为68.8dB(A),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交通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年末,全市建成污水主管网131公里,支管网115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1座(总处理能力75万吨/天);修缮和美化河堤53公里,建成垃圾房552座。全年生态补偿专项资金2615万元,开展35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审计,实现了生态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合二为一”,正式实行涪江流域生态补偿和水质断面超标扣缴机制。
 
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2015年下降9.25%,“十二五”累计下降27.67%。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06.0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5年下降19.86%,“十二五”累计下降47.81%。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166起、同比下降6.8%,死亡221人、同比增长13.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11起,死亡205人;工矿商贸事故14起,死亡16人;火灾441起,无死亡人数。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户数209.84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5.48万人,常住人口477.19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7728人,死亡人口365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9‰。
 
城乡居民收支。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170元,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1705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33元,增长7.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73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9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87元,增长9.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672元。
 
就业和再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26.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市有1.08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3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2.1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6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7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3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8.58万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0.16万人,下降7.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2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16.77万人,下降5.3%。失业保险金标准966元/月,最低工资标准1380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8个,床位数3.37万张。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6》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行业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