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凉山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50:34 来源:凉山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61次

二〇〇六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了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比全省13.3%的增幅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2%,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2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1.4%,上升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1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4%,上升1.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8331元,比上年增加1397元,突破一千美元大关。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7:36.0:33.3调整为28.4:39.9:31.7,二业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0.71亿元,增长19.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3.04亿元,增长4.7%;二产业增加值73.58亿元,增长32.6%;三产业增加值47.41亿元,增长14.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2%,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6%。在八大分类指数中: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0%、2.1%、0.7%、0.3%、0.9%、0.9%、1.5%、4.7%。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大成效。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重点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加大扶贫力度。全州 “百乡千村扶贫工程”定点乡151个,联乡单位168个。完成移民扶贫532户,107个村的新村建设工程。全年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投入2.41亿元,增长36.1%,省下达我州扶贫资金1.02亿元。到年末,全州又有5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加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二、农业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农村经济呈现出增产增收、全面发展的局面。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02.0亿元,增长5.8%。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25万公顷,增加2.4万公顷,增长5.6%,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9.8%;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达11.27万公顷,增长1.3%,其中:优质水稻播面4.26万公顷,优质小麦播面3.55万公顷,优质玉米播面3.14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9.44万吨,比上年增产5.32万吨,增长2.9%,平均亩产279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多减少,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10万公顷,下降5.8%,产量1.75万吨,增长2.4%;烤烟播种面积4.04万公顷,增长13.8%,产量10.45万吨,增长15.8%;蔬菜播种面积4.18万公顷,增长6.7%,产量138.00万吨,增长5.9%;水果产量38.52万吨,增长10.1%;甘蔗产量50.73万吨,增长1.6%。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重点,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7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0.34万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32.1%。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2‰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9.93%。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推广科技运用,发展畜牧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州畜牧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出栏肉猪539.23万头,增长9.7%;羊出栏361.32万只,增长12.1%;牛出栏34.45万头,增长12.2%;家禽出栏2461万只,增长9.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8.36万吨,增长10.7%;其中猪肉产量43.44万吨,增长10.1%,羊肉产量7.01万吨,增长13.5%,牛肉产量3.79万吨,增长13.9%,禽肉产量3.90万吨,增长10.1%。奶类产量2.59万吨,增长17.0%,蚕茧产量1.40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35万吨,增长11.0%。实现畜牧业产值71.06亿元,增长9.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3.6%。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01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91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14万吨,增长7.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0.14万千瓦小时,增长6.8%;农村用电量为38231万千瓦小时,增长1.5%;全州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0.04万千瓦,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支柱产业支撑作用突出,重点企业带动力增强,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0.89亿元,增长2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8%,首次超过一产业。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达到249个,比上年增加60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4亿元,增长46.6%,实现增加值81.25亿元,增长31.5%。支柱产业增长强劲,其中黑色、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37.84亿元,增长42.1%,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37.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64亿元,增长16.9%,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0.41亿元,增长48.1%,产销率96.91%,上升0.98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9.74亿元,增长89.9%。

规模以上工业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增加,其中:铁矿石原矿产量968万吨,增长40.8%,生铁产量86万吨,增长3.6%,成品钢材产量90万吨,增长20.7%,农用化肥0.94万吨,增长15.9%,啤酒产量2.96万吨,增长25.7%,发电量34万千瓦小时,增长8.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方面效果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71亿元,增长48.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24.32亿元,增长1.32倍,利税总额为38.19亿元,增长1.05倍,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6,比上年提升57.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9.6%,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7次,比上年下降0.0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7.06%,提高6.7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1740元,增长25.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8.9%,比上年上升6.4个百分点,亏损额1.02亿元,增长39.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58亿元,增长23.8%。全州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7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3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投资结构的同时,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实现了投资总量的高位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8.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

在投资构成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2.86亿元,增长65.6 %,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3.07 亿元,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46亿元,增长18.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完成97.03亿元,增长39.0%;采矿业投资完成9.07亿元,增长33.1%;制造业投资完成11.75亿元,增长28.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22.06亿元,增长2.58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完成12.27亿元,增长70.0%。

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72.9%,新增固定资产85.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1.77%,比上年提高15.85个百分点。

年内江铜集团四川康西铜业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环保节能治污工程等项目投产,云铜集团铜镍冶金、深溪沟电站等项目开工,溪洛渡、锦屏、瀑布沟、官地等特大电站工程进展顺利。境内在建的还有新马、木里河、鸭嘴河、西溪河、永宁河、卧罗河等一批地方水电站工程,以及西攀高速公路、大桥水库、通乡通村公路、城市改造、航天和西钢水泥厂等工程。

五、国内贸易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新的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04亿元,增长14.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78.47亿元,增长14.7%;农村市场零售额为38.34亿元,增长16.6%。

在行业结构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87.28亿元,增长15.9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24.10亿元,增长19.9%。

在经济类型结构中,国有经济零售额8.84亿元,增长5.3%,比重由上年的8.3%降为7.6%。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07.97亿元,增长16.2%,比重由上年的91.7%提高为92.4%,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增长15.5%。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63.96亿元,增长10.4%,其中:批发额76.68亿元,增长4.7%;零售额87.28亿元,增长15.9%。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6个,比上年增加20个,协议引进资金72.86亿元,增长91.5%,实际到位资金40.11亿元,增长48.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个,协议引进外资2.8亿美元;省外投资项目30个,协议引进资金21.03亿元;签约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1个,具体项目有雪花蓝剑(西昌)啤酒有限公司、亚洲电力(雷波)水电有限公司、会东县铁厂河流域水电开发、木里县鸭嘴河梯级电站开发、盐源县卧罗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美姑县包覆纱厂、昭觉县洛古水电站及水库等。

全年出口创汇1186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改善,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州通乡通村公路、西攀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19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为484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4256万吨公里,增长54.5%,公路旅客周转量102912万人公里,增长16.9%。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19222 皮长公里,增长55.9%;新增长途业务线路2820 路,累计达到9618 路,增长26.0%;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33.02万门,增长3.3%;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7.28万户,增加0.99万户,增长15.7%。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83271万元,增长13.1%;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46.04万户,增长9.8%,其中:市话用户27.76万户,农话用户18.2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0.69万户,增长40.9%。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27.01%,比上年提高5.52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0.7%。

大力实施旅游突破战略,旅游业迅速发展。西昌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增加到5个,创建4A级景区3个。成功承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45.65万人次,增长1.29倍;旅游总收入25.09亿元,增长1.14倍;旅游外汇收入66.06万美元,增长7倍。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8.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03亿元,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2.65亿元,增长16.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6.37亿元,增加18.24亿元,增长16.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0.22亿元,下降2.4%;中长期贷款余额53.68亿元,增长57.7%。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13.74亿元,增长19.8%;现金支出631.58亿元,增长21.6%;现金净投放17.84亿元,增长1.51倍。

年末全州有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56.2亿元,增长1.82倍,日均交易量2259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82亿元,增长27.8%;其中财产险收入1.80亿元,增长23.7%;人身险收入2.02亿元,增长31.7%。各种赔案支付金额1.49亿元,增长36.6%,其中财产险支付0.89亿元,增长10.2%,人身险支付0.40亿元,增长33.0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继续推进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教育扶贫计划,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有力地推动我州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88所,在校学生数79.97万人,比上年增长9.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17万人,增长17.2%;教职工人数3.9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47万人,分别增长2.6%和3.6%。

基础教育成绩显著。全州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8%,提高0.5个百分点。共有12个县市普及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为80.3%,提高0.8个百分点。小学学校数2150所,在校学生57.54万人,比上年增加4.41万人,增长8.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34%,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5.80%,提高1.61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3.47%,下降2.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14万人,增加1.78万人,增长13.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32.65万人,享受免杂费的学生73.0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中等教育继续扩大。各类高级中学(含技工校)60所,在校学生5.43万人,增加0.57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0.58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32万人。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西昌学院当年招生3241人,在校学生151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918人,毕业生3024人。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全州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0.12万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99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人数49.50万人,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的人数达1.41万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广。州级直属科研单位6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部级项目10个;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级重大科研成果奖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昌盛。坚持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演出106场次,观众人数达18.22万人次。有公共图书馆9个,馆藏书量56.08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125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13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凉山彝族火把节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洋堆遗址"、"博什瓦黑石刻"、"凉山大石墓群"三项历史遗迹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使用。参加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暨《风情凉山》大型文艺展演,大型彝族音乐舞蹈《火.图腾》商业演出获得成功,开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整合的新途径。文化“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农村电影”2131”工程稳中有升,州电影公司(译制中心)全年译制故事片、科教片74部;放映农村电影1.94万场,观众达415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6236座,增加818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94座,有线电视用户23.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0.7%,广播人口覆盖率82.3%。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档案管理、开发力度加强。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2630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0.68万册。年末全州共有档案馆19个,馆藏档案量55.65万卷,增加1.17万卷,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20.24万卷。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810个,病床位数907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335人,其中:医生4611人,护士2437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技术人员750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369人;乡镇卫生院674个,卫生技术人员322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国石油杯”2006全国帆板冠军赛,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上,凉山籍滑水运动员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3枚,在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凉山代表队夺得22枚奖牌。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2场次。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州业余体校在校学生达到3803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2006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35.63万人,增长1.6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13.03万人,增长2.44%,占总人口的48.9%;彝族人口为197.45万人,增长2.54%,占总人口的45.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州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0327元,增长1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3元,增长12.4%,人均消费支出6360元,增长11.1%。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17元,比上年净增279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1元,增长4.2%。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73.13亿元,增长17.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7.78亿元,增长24.5%;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5.35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36.07亿元,增长14.6%;农村居民储蓄余额37.06亿元,增长30.1%。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9.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96万人,统筹支付金额1.72亿元,增长9.7%。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6.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74万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5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纳入保障的人数7.37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发放保障金6082万元,增长13.3%。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20.1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1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00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51个,床位数1688张,收养人数967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32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5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27万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7年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