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甘孜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43:28 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53次

2008-3-14

2007年,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州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甘孜”这一工作主题,积极实施各项惠民行动,奋力推进“富民安康”工程,开拓进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全州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0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GDP)7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经济实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74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55.9%和38.8%,分别拉动GDP增长0.7、7.6和5.2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快速增长。初步测算,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6.3%,总消费的贡献率50.9%。全面小康步伐加快,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290元,增长1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34.9:40调整为25.1:36.4:38.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持平。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7亿元,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6.9%。民营经济贡献率达36.7%,占GDP的比重为36%,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涨7.09%,涨幅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38%,粮食类价格上涨4.21%,副食类价格上涨18.08%,蔬菜类价格上涨8.38%。在副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19.28%,牛羊肉上涨18.83%,蛋上涨6.24%。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物价涨幅过快;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县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距扩大;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农牧民收入偏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机制性存在明显障碍,改革攻坚任务繁重。

二、农业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州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2亿元,增长4.2%。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培育龙头企业27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个。巩固完善建设青稞生产基地22万亩,豆薯类生产基地2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4.08万亩,优质小水果生产基地2.65万亩,蚕茧生产基地2.6万亩,特色林果业栽植3.5万亩。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355公顷,增加24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53公顷,增加6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717公顷,增加27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7.58万吨,增8.5%;油料作物产量1427吨,增16.9%;麻类作物产量10吨,持平;水果产量9428吨,增8.4%;蔬菜产量6.59万吨,增14%。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6.72万头(只),增长1.8%。其中,出栏肉牛62.4万头,增长3.8%。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9.1万吨,增加0.42万吨,增长4.8%。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加0.33万吨,增长5.2%,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3.05%提高到73.3%,上升0.25个百分点。牛奶产量11.61万吨,增长0.78%;蚕茧产量169吨,增长10.5%;禽蛋产量352吨,减12.7%。年末各类牲畜存栏498.72万头(只),减0.56%,其中大牲畜存栏331.45万头,增长0.09%。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州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实施森林管护8233.0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8.4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80.3万亩;实施退牧还草1164.22万亩;建设公益林51.5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14万亩,封山育林40.4万亩;义务植树255万株;森林火灾损失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大为降低。森林覆盖率达29.4%。积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9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86千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8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1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8万千瓦,增长10.6%。全年建成沼气池3000口;解决了6.17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2.74万人、6.6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投产6座“送电到乡”电站,解决1.64万户6.55万农牧民用电问题,农村用电量8190万千瓦小时,增长1.5%。

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4.1亿元,增长16.48%,实现利润0.75亿元,增长15.38%,上交税金0.51亿元,增长1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工业强州”战略的引领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对全州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8.97亿元,增长3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7%,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新增9户,完成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34.4%,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超过30%,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46.6%;重工业增加值16.52亿元,增长33.9%。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8.4%;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5.85亿元,增长36.1%。矿产、电力两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6.1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3%,增长34.2%。其中,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30.8%;电力业增加值8.66亿元,增长37%。工业的强势得益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其中,发电量49.78亿千瓦,增长26.1%,硅6937吨,增长23.6%,水泥32.22万吨,增长26.2%,铅选矿产品含铅量16823吨,增长258.7%;锌选矿产品含锌量24117吨,增长329.4%;中成药108吨,增长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8亿元,增长38.6%;实现利税总额12.29亿元,增长45.55%,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1.4%;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1亿元,增长54.76%;盈利企业盈利额9.19亿元,增长51.4%;亏损企业亏损额949万元,减亏52.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55.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州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1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6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总量再攀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1%。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47.57亿元,增长25.95%。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91.32亿元,增长22.15%;更新改造投资1.15亿元,增长55.58%;其他投资3.76亿元,增长93.96%;房地产开发投资0.80亿元,增长1086.18%;农户投资1.95亿元,增长12.51%。在全社会投资中,采矿业、电力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采矿业投资5.15亿元,增长10.41%,电力业投资60.08亿元,增长42.45%;交通运输业投资12.08亿元,下降9.14%。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含筹建)633个,比上年减少10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90.6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02个,减少53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9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5.97%,新增固定资产54.9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5.51%。

初步统计,全州省列1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3个竣工类项目完成投资13.2亿元。沙坪电站完成投资3.92亿元,目前该电站工程已全部完工,具备竣工发电的各项条件,与电站配套的沙坪至九龙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220KV送电线路已建设完成。2个加快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其中康定机场完成投资3.86亿元,目前已完成校飞工作,并通过初步验收。

五、国内贸易

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等积极因素影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亿元,增长18.4%,加快1.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7.73亿元,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2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8.52亿元,增长24.7%;集体经济零售额0.047亿元,减8.4%;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2.01亿元,增长14.4%;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2.4亿元,增长18.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95亿元,增长1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76亿元,增长18.9%。

创新招商模式,营造招商环境,拓宽招商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全州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全年新推出招商引资项目26个,共实施国内招商引资项目130项,协议引资509亿元,实际到位国内资金73.5亿元、外资158万美元。协议引进西班牙大西洋铁合金公司投资6亿欧元开发多晶硅。外贸完成出口总额590万美元,增长124.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94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053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3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340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21条,建成12个乡镇客运站点。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4643万吨公里,增长4.9%;完成旅客周转量53332万人公里,增长4.1%。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收入总量3.29亿元,增长18.8%。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12.89万户,增长2.5%。移动通讯稳步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1.23万户,增长21.4%。解决了35个村通信和26个乡宽带接入问题。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35.6%。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5%。

全州旅游业继续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一圈一区”规划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和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区建设,旅游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44亿元,增长1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912万美元,增长33.5%。接待游客326.2万人次,增长10.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1.5万人次,增长22.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84亿元,增长53.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35亿元,增长17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5亿元,增长57.6%,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占GDP的比重达8.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性收入4.41亿元,增长4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3亿元,增长28.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8亿元。基本保证了新农村建设、惠民行动、富民安康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08亿元,增长17.8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9.84亿元,增加4.11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50.6亿元,增加11.14亿元,增长28.2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8亿元,增加3.03亿元,增长31%;中长期贷款余额37.8亿元,增加8.3亿元,增长28.1%。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0.97亿元,现金支出177.81亿元,货币净投放16.84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总收入8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财产险收入3753万元;人身险收入1784万元。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34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910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96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7年,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两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884所,在校学生15.68万人,教职工9310人,其中专任教师8305人。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6004人;小学803所,在校学生10.17万人;中学45所,在校学生3.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09%。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全州中等职业学校4所,招生2564人,在校学生2886人。高等师范学校1所,招生2324人(含成人),在校生6927人(含成人),毕业2548人。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有651人参加成人高考,录取508人,录取率为78%;参加自学考试4413人,获得本(专)科文凭95人。

深入实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受惠学生达到20.23万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2601人,并与本地学生同步享受“两免”政策;德格、白玉、新龙三县的“普九”通过了省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验收,“普九”县达15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4.9%。新增寄宿制学生4023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800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问题,为边远的村小新建爱心书屋20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努力推进科技富民行动和科普工程,实施星火富民科技计划,大力发展中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全面实施《甘孜州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甘孜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申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组织申报2007年省科技厅项目24项;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申报的《九龙牦牛肉质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支持。

面向“三农”的科技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争取省上资金支持,深入推进科技富民行动;炉霍县宜木乡中心校入选科技部全国“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教室”建设试点学校;安排各县科技局试种康青6号,并落实5亩试验地。

加强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和服务,中藏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中藏医药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实施《甘孜州中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全年完成冬虫夏草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甘孜州北路万亩沙棘基地建设、川贝母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基地建设、青稞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开发我州大黄药材资源,大黄种苗培育等基地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咨询、代办服务工作得到加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全年申请专利15件,接受咨询人数30人。

继续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编制了《甘孜州“十一五”科普培训规划》,开展了“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和科技活动周大型有奖竞赛、资料发放、文艺表演等科普互动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普培训培训6.3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5万份。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强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日益兴旺,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民族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站202个,博物馆1个。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个(含6个国家级项目);丹巴古碉群入选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德格印经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通过省级评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突出民族特色,积极推出以《康定情歌》、《梦幻康巴》为代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以送歌舞演出、送图书、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送文化下乡”活动。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节目内容日渐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2007年末,全州有广播电台1座,播出节目1套,调频转播发射台66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4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有电视台2座,播出节目2套,电视转播发射台83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3.92%,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4.4万户,比上年增加700户。

据初步测算,2007年我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6089万元,增长27.7%,占全州GDP比重2.0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实施惠民行动和“富民安康”卫生工程。全年建成30个乡镇卫生院和140个村卫生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14个县、50.73万人,覆盖县比例达77.78%,平均参合率87.2%;资助52751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特困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17457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特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切实加强了包虫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年末全州拥有卫生机构614个,床位2787张;卫生技术人员3865人,其中,执业医师1301人,执业助理医师793人,注册护士70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03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146人,注册护士43人;乡镇卫生院324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690人,注册护士154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体育产业发展良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万人次;积极参加运动会,获省级比赛金牌5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获全国比赛金牌1枚、银牌3枚;加强户外体育资源管理,全年接待国内外登山团队7支;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000万元,筹集公益金120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州委、州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实,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到县和耗能企业,签订责任书,开展督导检查和验收,有力地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狠抓舆论宣传、法制建设、污染控制工作,全州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强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6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完成了15个农村(牧区)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启动康定县炉城镇、泸定县泸桥镇和海螺沟管理局磨西镇3个重点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加强;自然保护区清理整顿成效显著。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较好态势。2007年全州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61件,死亡115人,经济损失539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9.02%、0.86%和22.1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9人,下降6.6%;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5人,增长66.67%;火灾事故50件,下降20.63%,死亡1人。全州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人,下降16.2%。

十一、人口

2007年末,全州总人口954628人,比上年增加24119人。总人口中,男性483510人,女性471118人;农业人口796835人,非农业人口157793人。男女性别比为102.6。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6‰。

总人口中,藏族753201人,占78.9%;汉族168969人,占17.7 %;彝族26730人,占2.8%;其它民族5728人,占0.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大幅增长,增加额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农牧民收入实现连续6年增长超过12%以上,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409元,增长2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8元,增长26.7%;人均消费水平7231元,增长13.2%。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92元,比上年增收210元,增长14.18%。其中,工资性收入283元,增长13.16%;家庭经营收入1260元,增长14.3%;转移性收入145元,增长15.18%。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8元,增长17.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9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2.87亿元,同比增长27.6%;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3.6%。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9.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增长6.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06万人,增长3.77%,其中,国有单位5.6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人,增长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47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369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550人。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确保了现有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减费或免费再就业培训5634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积极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工作,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纳入城镇“低保”范围的人员2.41万人,下拨城镇“低保”资金2928万元,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员7.02万人,支出救助金2431万元,纳入农村“五保”范围的人员7338人,支出补助资金881万元;新建农村中心敬老院4所;州儿童福利院正在开展一期工程建设;城镇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增加床位80张;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800万元。全年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0286万元,发放贫困农牧民救助金5820万元;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整合扶贫资源,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村道扶贫、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社会扶贫工程,通过实施65个农牧区新村扶贫工程和易地移民扶贫搬迁1551户8040人,解决了3.4万名农村绝对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改善了1.92万名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1979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建设;解决了5200户特困农牧民住房困难。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率不断提高。2007年,全州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1万人,其中,女职工1.34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3462万元,征缴率100%。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万人,其中,女职工0.2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815万元,征缴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县18个,占100%,参保人数9.1万人,其中,女职工4.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1万人,其中,女职工0.8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7万人,其中,女职工0.63万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州计生委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