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甘孜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43:05 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78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州委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创建“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战略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06年全州完成 GDP6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是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2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5.92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5%和43.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2.1:33.4:44.5调整为19.2:37.6:43.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9和1.3个百分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全年出让矿权26宗,出让价款2838万元,出让国有土地84宗,实现土地收益5275万元,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53亿元,全州城镇化率达到17.8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5亿元,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42.3%;第三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7.1%。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略有上升。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涨5.1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1%,主要是受粮食、牛羊肉及蔬菜价格涨幅较大等因素的影响。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破除;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州农村经济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保持平稳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2亿元,增长4.36%。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全州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增至2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增至2个,各类农民专合组织达到54个;全年建成青稞生产基地22.9万亩,豆薯类生产基地2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3.66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5万亩,蚕桑生产基地2.6万亩。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112公顷,增加530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85公顷,增加3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438公顷,增加150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6.2万吨,减10.79%;油料作物产量1221吨,减6.86%;麻类作物产量10吨,减9.09%;水果产量8694吨,减11.51%;蔬菜产量5.78万吨,增8.66%。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4.45万头(只),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栏肉牛60.1万头,增长2.93%。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8.68万吨,增加0.28万吨,增长3.36%。其中,牛肉产量6.34万吨,增加0.22万吨,增长3.52%。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2.94%提高到73.05%,上升0.11个百分点。禽蛋产量403吨,增长0.25%;牛奶产量11.52万吨,增长1.52%;蚕茧产量153吨, 增长0.66%。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1.52万头(只),增长0.15%,其中大牲畜存栏331.16万头,增长1.02%。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州生态建设成绩显著。548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全年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7万亩,封山育林46.18万亩;义务植树235万株;2005年度770万亩退牧还草任务全面完成,2006年度760万亩退牧还草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末,我州有各类自然保护区5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州级6个,保护区面积451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8%。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9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平方公里。全年农村用电量8066万千瓦小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万千瓦,增长17.52%。

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7.66%,实现利润0.65亿元,增长41.21%,上交税金0.43亿元,增长26.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树立“工业兴州”理念,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州工业呈现生产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的喜人局面。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94亿元,增长2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8.6%提高到39.8%。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0.77亿元,增长48.5%;重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31.9%。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0.2%;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38.9%。矿产、电力两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1.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1.15%,增长32.98%。其中,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1亿元,下降6.32%;电力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73.51%;全年主要工业产品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建材等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其中,发电量39.48亿千瓦,增长80.8%,粗铜10066吨,下降8.6%、铜精矿含铜量9935吨,下降14.39 %、水泥25.53万吨,增长24.1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6.07亿元,增长98.73%;亏损企业亏损额0.24亿元,下降1.23%;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5.83亿元,增长107.2%。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2亿元,增长51.17%;实现利税总额8.31亿元,增长99.74%。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州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17个,其中:有工作量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1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投资力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总量再攀新高。初步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45%。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37.77亿元,增长29.84%。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74.76亿元,增长40.57%;更新改造投资0.74亿元,增长83.90%。在全社会投资中,采矿业、电力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采矿业投资4.66亿元,增长50.78%,电力业投资42.18亿元,增长65.50%; 交通运输业投资13.29亿元,增长42.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含筹建)643个,比上年增加55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59.3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55个,增加24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1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9.30%,新增固定资产32.7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43.41%。其中,小天都电站、洪坝电站、金康电站、呷村银多金属矿竣工投产,玛依河水利枢纽、仁宗海电站、海竹路、泸石路、康定机场等在建大中型项目进展顺利。长河坝电站、泸定电站、两河口电站“三通一平”全面展开。猴子岩电站、黄金坪电站、雅砻江中游及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等积极因素影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1亿元,增长16.93%。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09亿元,增长18.6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2亿元,增长11.43%。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零售额6.83亿元,增长24.6%;集体经济零售额0.05亿元,增长6.89%;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0.5亿元,增长20.08%。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16.56%;餐饮业零售额3.16亿元,增长20.22%。

创新招商模式,拓宽招商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全州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实施国内招商引资项目142项,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89亿元,实际到位国内资金48.68亿元,增长60%;实现外销额总值263万美元,增长36.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88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837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2076万吨公里,增长14.28%。完成旅客周转量51213万人公里,增长11.89%。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收入总量2.77亿元,增长22.78%。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12.57万户,增长18.77%。移动通讯稳步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7.49万户,增长61.91%。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32.32%。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52%。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州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继续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一圈一区”规划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和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区建设,全州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9.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75%,外汇收入2929万美元,增长71.34%;接待国内游客285.29万人次,增长26.59%,国内旅游收入18.54亿元,增长26.5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05亿元,同口径增长52.17%。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93亿元,增长43.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2亿元,增长58.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02亿元,增长17.72%。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29亿元,增长18.8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5.73亿元,增加9.49亿元,增长36.15%。各项贷款余额39.46亿元,增加12.17亿元,增长44.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7亿元,增加0.78亿元,增长8.59%;中长期贷款余额29.5亿元,增加11.24亿元,增长61.54%。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3.93亿元,现金支出146.12亿元,货币净投放12.1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费收入大幅提高。全年保费总收入6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2%。其中,财产险收入458万元;人身险收入1924万元。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96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08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85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930所,在校学生142888人(含成人),教职工9181人,其中专任教师8039人。

康定师专专升本工作进展顺利,学校规模适度扩大,教学结构逐步优化。全年招生1957人(含成人),在校本、专科学生6667人(含成人),毕业生1232人。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12.1万名贫困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7.39万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6.2万名贫困学生享受了寄宿制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道孚、稻城、巴塘3县“普九”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6.46%。全州有小学877所,招生18482人,在校小学生100110人,增加351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8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普通中学43所,招生11307人,在校学生32378人。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录取输送中职学生2511人,参加州、县职业培训人数4895人。其中,四川欧亚职业学校首批114名学员已赴深圳实习。

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有1078人参加成人高考,录取886人,录取率为82%;参加自学考试3308人,获得本(专)科文凭117人。

“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年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节约型社会、中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工作,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甘孜州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甘孜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全年科技三项费支出322万元,增长21.51%。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州内专家学者,编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参阅及建言献策汇编》,社会反响良好。

面向“三农”的科技工作深入开展。选择3县3村,投入科技经费24万元,启动实施甘孜州星火富民科技示范村项目;制定全州《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省上资金支持,深入推进科技富民行动。

加强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大中藏药产业科研开发支持力度。中藏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中藏医药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全年下达中藏药业相关科技项目20项,投入研发资金63万元,中藏医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咨询、代办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全年申请专利17件,授权7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继续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普培训180期,培训2.4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6.19万份,接受咨询人数达3.48万余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传播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全州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道孚、白玉、丹巴、巴塘、新龙、得荣等6县“两馆一所”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铁索桥、德格印经院、丹巴古碉群、甘孜白利寺和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孚惠远寺的抢救性维修和保护规划的编制进展顺利;组织省州专家成功打造《康定情歌》、《梦幻康巴》两台大型民族歌舞节目,并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中获得殊荣;全年创作歌舞节目15台、文学作品90余部(篇),舞蹈节目67个、美术作品435件、书法作品110件、摄影作品130件;以传统节庆和重大活动为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以送歌舞演出、送图书、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借助艺术节、文博会等平台,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的推介,《康定情歌》、《梦幻康巴》两台大型节目已与有关文化公司达成商演协议,100余件文化产品在“中国西部(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成功推出。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采编水平日益提高,节目内容日渐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十一五”期“村村通”工程规划全面完成,民族语译制中心工程通过验收,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工作率先开展,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甘孜广播电台开播汉语新闻,甘孜电视台推出藏语新闻和少儿节目,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得较好名次。2006年末,全州有广播电台1座,播出节目1套,调频转播发射台66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1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播出节目2套,电视转播发射台850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3.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4.33万户,比上年增加400户。

据统计,2006年我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577万元,增长25.2%,占全州GDP比重1.93%,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面进展顺利,地方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全年建成232个村卫生站(室),村级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44%;全州有12.38万农牧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面;包虫病、结核病等地方病防治普查工作全面开展。2006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625个,床位2765张;卫生技术人员3865人,其中,执业医师1289人,执业助理医师804人,注册护士73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05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149人,注册护士46人;乡镇卫生院324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682人,注册护士17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体育产业发展良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全州人口总数的33%;参加全省十运会,取得7金、3银、7铜的优异成绩;加强户外体育资源管理,全年接待国内外登山团队11支;体育彩票销售量大幅上升,全年销售体育彩票930万元,增长2.1倍,筹集公益金达56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狠抓舆论宣传、法制建设、污染控制工作,全州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依托新闻媒体,扩大社会影响,稳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强化法制建设,构筑依法行政基础;加强污染控制,确保环境质量,8户重点工业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依法划定313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市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加强;自然保护区清理整顿成效显著。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较好态势。2006年全州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39起,死亡131人,经济损失72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1%,12%和8%。

十一、人口

2006年末,全州总人口930509人,比上年增加15002人。总人口中,男性472643人,女性457866人;农业人口782178人,非农业人口148331人。男女性别比为103.2:10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

总人口中,藏族732047人,占78.7%;汉族165651人,占17.8 %;彝族26151人,占2.8%;其它民族6660人,占0.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70元,增长14.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4元,增长14.8%;人均消费性支出6668元,增长10.3%。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82元,比上年增收172元,增长13.13%。其中,工资性收入250元,增长12.84%;家庭经营收入1654元,增长11.4%;转移性收入130元,增长26.85%。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53元,增长6.74%。

20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54亿元,同比增长10.0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7.93亿元,同比增长13.61%;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4.61亿元,同比增长6.01%。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5.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9万人,增长4.3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93人,下降3.78%。其中,国有单位减少2123人。乡村从业人员45.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下降0.7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9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13人,“4050”特殊困难群体再就业32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城乡低保和农村扶贫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全州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2.23万人,下拨城市“低保”资金2213万元,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员6.69万人,支出救助金1337万元;全年投入各项扶贫资金23754万元,实施新村扶贫工程99个,移民扶贫工程283户,全州有2.64万名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有1.81万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了越温脱贫;全年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00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率不断提高。全州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9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562万元,征缴率100%。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1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774万元,征缴率100%。全年为4200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为348名失地农民提供了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县18个,占100%,参保人数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3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州计生委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