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甘孜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41:52 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25次

2004年2月17日

2003年,州委、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提高是2003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初步统计,全年全州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4.5%,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18.0%,比上年降低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10.5%,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7%上升到10.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5.7%下降到50.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7.6%上升到38.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4:31.3:41.3调整为26.1:33.4:40.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1.3个和0.8个百分点。

经营城市初见成效。各地以规划为龙头,以土地经营为核心,构建新型国有土地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全年启动城市建设项目226个,实现经营城市收益3亿元。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971户,达到11838户,注册资金1.15亿元;私营企业212户,注册资金5.39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42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9.59%。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自主增长能力弱,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国企改革难度加大;就业矛盾突出;农牧民增收缓慢,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农业

2003年,各地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落实税改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围绕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83%。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初步统计,全年粮食产量16.72万吨,比上年减少3.54%,经济作物及蔬菜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料产量1155吨,增长12.14%,蔬菜产量48957吨,增长14.76%。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及退牧还草工程,自然生态得到较好保护。全州548万公顷原始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全年植树造林66.75万亩,封山育林17.5万亩,年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91万亩和退牧还草面积810万亩。2003年末,全州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州级4个;保护区面积398.12万公顷,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6.02%。

适应市场需要,调整畜群结构,立足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畜牧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0.41万头(只),出栏率达到23.76%,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7.7万吨,增长12.03%,牛奶产量11.26万吨,增长2.0%,绵羊毛产量660吨,增长2.01%。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6.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0.03%,其中,大牲畜存栏326.01万头,比上年增长0.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积极推进水土治理工作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综合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5.75万亩;围栏改良草地780.9万亩,人工种植优良牧草25.99万亩,草原灭鼠治虫480万亩次;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48万千瓦;农村用电量7371万千瓦小时。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4.23%;出口产品交货值2900万元,增长1.46倍;税金总额2136万元,增长15.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国企改革,立足水电、矿产等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在平稳运行中保持了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轻工业总产值0.38亿元,增长1.61倍,重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增长12.5%。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总产值1.3亿元,下降0.2%;集体工业总产值0.32亿元,增长17.9%;股份制工业总产值4.57亿元,增长15.2%。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135118万千瓦小时,增长8.54%,水泥8.68万吨,下降11.43%,铜精矿含铜量10628吨,增长22.8%,粗铜7725吨,下降3.29%。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向好。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实现利税1.42亿元,增长24.63%,其中,实现税金0.72亿元,增长11.7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0.7亿元,增长41.32%。亏损企业亏损额0.12亿元,下降1.73%,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43.94%降至40.68%。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本地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1万平方米,增加1.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峻工面积10.38万平方米,增加0.0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技改项目的强力推动下,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投资领域亮点频现成为2003年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08亿元,增长5.33%;更新改造投资0.32亿元,增长2.22倍。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1.44亿元,下降17.59%;非国有经济投资10.75亿元,增长6.26倍。

交通通讯、电力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国有及其它经济投资中(不含城乡私人和农村非农户投资)电力业投资8.34亿元,增长34.88%;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投资2.66亿元,增长1.05倍;交通运输业投资7.31亿元,下降41.38%。

重点建设成绩显著。2003年,总长2534公里的通县油路工程全面完工、二康路改扩建路面工程基本结束、海竹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康定机场、雀儿山隧道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鄂曲电站竣工投产,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面结束、玛依河水利工程、金康一级、小天都水电站、城网改造及送电到乡工程等抓紧施工、仁宗海水电站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呷村银多金属矿动工兴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539个,比上年增加1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80个,增加107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0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6.03%,新增固定资产36.1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112.20%。

通过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金矿石原矿处理4360吨/年、各类学生席位6422个、医院床位70张、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84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经济合作及对外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总体稳定,局部活跃。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启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亿元,增长16.41%,。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增长7.46%。;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8.48亿元,增长20.16%。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实现零售总额3.41亿元,增长9.0%,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1.2%降至29.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8.25亿元,增长19.76%,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8.8%升至70.8%。从零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36亿元,增长49.57%;餐饮业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4.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活跃,成交额3.03亿元,增长8.25%。

经济合作与对外贸易成效显著。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新理念,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区域合作与引资力度。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6项,协议引资59.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87亿元;实现外销额总值269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0.96亿元,增长10.0%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75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98公里。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7557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6151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光缆覆盖面继续扩大,数据通信发展迅猛,多媒体宽带接入业务逐步推开,全州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州邮电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13.18%。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57494户。其中,市话用户41818户。移动电话用户75635户。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6.4%。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9.2%。

旅游业稳步发展。围绕创建生态旅游大州的目标,强化景区规划、景点建设、配套设施、人员培训等基础工作。同时,依托深厚的康巴文化底蕴,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和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并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传播平台,对外展示康巴旅游的无穷魅力,我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及对外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7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2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培植后续财源,规范税收秩序,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支出管理,财税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9.58%,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和所得税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27亿元,增长18.07%;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16亿元,增长19.84%。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32亿元,增长31.26%。各项贷款余额19.13亿元,增长17.36%。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8.04亿元,增长19.38%,中长期贷款余额10.88亿元,增长17.49%。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37亿元,现金支出95.56亿元,收支相抵净支出现金7.19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财产险承保总额6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倍;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2112万元,增长14.16%。全年处理各种财产险赔案支付款965万元,比上年下降7.8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整合中高等教育资源,全州大中专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1110所,在校学生124515人,教职工8798人,专任教师7681人,其中,普通高校1所,招生数2044人,在校生(含成人)6281人,毕业生639人。

普通中学36所,招生8382人,在校学生20971人,小学1057所,招生19151人,在校小学生9270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4.06%,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职高、普通中专)7所,招生1171人,在校学生3130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4.95%。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782人。

成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参加成人高考4671人,录取3377人;参加自学考试6932人次,毕业1579人,创历史新高。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取得新成绩。康定、丹巴两县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47%;全年参加各类成人扫盲学习3万人次,12个县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科技进步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9项,科技成果登记14项,专利申请27件。

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使用范围,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有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编制《甘孜州中藏药业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指南》,突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引导,开展项目招商,推进中藏药和特色生物资源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围绕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全年组织大型科普活动172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7.9万份,接受咨询人数达7万余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繁荣,抓管理,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创作歌舞节目10台,美术作品45件,书法作品42件,摄影作品43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组团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认真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各地利用“十一”黄金周和民族传统节庆,举办丰富多彩,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注重基层文化馆所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利寺和丹巴古碉的抢险加固维修工程正抓紧实施。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甘孜电视台、甘孜广播电台,突出报道主题,丰富节目内容,节目采编、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继续巩固发展“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2003年末,全州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0.52%,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节目2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61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1.6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工作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狠抓“非典”、地方病及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403个,床位2467张,卫生技术人员3565人,其中,职业医师1155人、职业助理医师774人,注册护士69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99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27人;农村卫生院3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67人,村卫生室52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77人。

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民族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竟技体育水平。2003年,在宁夏银川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州参赛选手取得押加项目5个级别5面金牌的好成绩;全年开展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竟赛活动142次,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州总人数的31%;继续在全州大、中、小学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100%,全州达标率提高到97%。继续在康定、泸定两地发行电脑型体育彩票,扩大即开型体育彩票发行范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改善基层运动条件,全州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十、环境保护

全州环保工作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州,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开展专项治理,巩固、扩大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促进环保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切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申报及管理工作,年内完成巴塘措普沟升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上报工作和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一、二期工程。

十一、人口

2003年末,全州总人口904855人,比上年增加4849人。总人口中,男性459092人,女性445763人;农业人口761530人,非农业人口143325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1‰。

总人口中,藏族710008人,占78.47%;汉族165299人,占18.27%;彝族23637人,占2.61%;其它民族5911人,占0.6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3亿元,增长3.4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5.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445元,增长3.02%,人均消费性支出5583元,增长2.29%。

调整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新村扶贫的村为70个,通过实施教育和卫生扶贫建成学校29所、卫生院(站)19所,全年移民2000人,越温人口2.4万人,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1元,增长13.55%。

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1.16亿元,增长23.0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1.5亿元,增长13.01%。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6万人,增长2.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1153人,比上年末减少1493人,下降2.38%。其中,国有单位58185人,集体单位1891人。城镇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6208人,比上年末增加6390人,乡村从业人员435499人,比上年末增加5372人。2003年,全州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人员3244人,其中,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13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757人,登记失业率5.7%。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5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37人;全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6982人,年支出保障金1292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徼率不断提高。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14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7万人。全年征徼养老保险金7345万元,征徼率94.47%,征徼失业保险金680万元,征徼率90.0%。全年为39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州18个县均已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10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5251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5547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公报中本地生产总值(GDP)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州计生委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