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甘孜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40:40 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60次

甘孜州统计局

2003年3月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5%,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24.5%,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6.7%,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4%下降到6.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0.2%上升到65.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5.8%下降到27.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27.9:44.2调整为27.1:31.3:41.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8个和2.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的自主性较差;国企改革步伐缓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重道远;“三农”问题依然严峻,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农业

2002年,各级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稳步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初步统计,全年粮食产量17.33万吨,比上年减少6.8%,经济作物及蔬菜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料产量1030吨,增长26.1%,蔬菜产量42662吨,增长7.0%。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断加强森林管护,全面落实资源管护责任制,层层签定管护责任书。全州547.87万公顷原始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全年植树造林53.08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年内完成了退耕还林23万亩的目标任务和石渠、色达、理塘三县国家天然草场恢复建设工程。

围绕市场需要,调整畜群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品,畜牧业市场化进程有所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09.18万头(只),出栏率达到21.76%,比上年提升1.9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6.88万吨,增长6.8%,奶产量11.11万吨,增长2.8%,毛产量906吨,增长1.0%。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6.7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牲畜存栏323.09万头,比上年增长2.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积极推进水土治理工作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综合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白玉、道孚、甘孜三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新建围栏草场16.69万亩,治理“三化”草地7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2万千瓦,增长10.0%;农村用电量7554万千瓦小时,增长14.0%。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04亿元,增长4.7%;出口产品交货值2263万元,增长4.0%;税金总额1850万元,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重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加快,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小型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停产且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全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正常运行态势。初步统计,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国有工业下降16.4%,集体工业增长43.5%,股份制工业增长1.4%。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增长8.9%,水泥增长23.7%,铜精矿含铜量增长18.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趋好。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利税1.14亿元,增长1.1倍,其中,实现税金6431万元,增长35.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4978万元,增长7.3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216万元,下降32.7%.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项目9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峻工面积10.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拓宽融资渠道,全力开展重点建设,全州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71亿元,增长53.0%;更新改造投资0.1亿元,下降22.2%。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6.01亿元,增长54.1%;非国有经济投资1.48亿元,下降22.9%。

交通通讯、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国有及其它经济投资中(不含城乡私人和农村非农户投资),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2.7亿元,增长2.1倍;教育业投资1.21亿元,增长56.9%;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投资1.3亿元,增长82.4%。

2002年,通县油路及二康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康定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二期农网改造进展顺利、德格麦宿、色达曾达、道孚长庄、巴塘雅哇及小天都电站等建设项目已正式开工。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418个,比上年增加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3个,增加49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5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0.5%,新增固定资产13.25亿元,增长26.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43.4%。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铁矿石原矿开采7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08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232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7公里、学生席位16077个。

五、国内贸易、经济合作及对外贸易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亿元,增长13.7%。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增长10.5%;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增长15.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实现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28.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7.5%升至31.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7.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2.5%降至68.8%。从零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26亿元,增长18.0%;餐饮业零售额1.23亿元,增长21.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活跃,成交额2.80亿元,增长12.87%。

经济合作与对外贸易成效显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大开放促大开发意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参会招商,开展区域合作,加大引资力度,注重引资实效,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2项,协议引资9.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7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0.96亿元,增长3.1%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5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48公里。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8519万吨公里,增长94.2%;旅客周转量36719万人公里,增长12.3%。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光缆覆盖面继续扩大,数据通信发展迅猛,多媒体宽带接入业务逐步推开,全州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州邮电业务收入1.28亿元,增长92.9%。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44730户。其中,市话用户37969户。移动电话用户51081户。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5.0%。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0%。

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兴州意识深入人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年内成功举办了首届“相约格萨尔故里”学术论坛和“格萨尔故里行”、“茶马古道”综合科考等重大活动,组团参加了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全力推出和打造了海螺沟、亚丁、美人谷等旅游品牌并开辟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我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及对外影响力逐渐显现。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1亿元。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7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年初增长1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48亿元,比年初增长6.1%。各项贷款余额16.3亿元,比年初增长4.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74亿元,比年初增长10.1%,中长期贷款余额9.26亿元,比年初增长1.4%。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7.49亿元,现金支出86.27亿元,收支相抵净支出现金8.78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财产险承保总额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保费收入1850万元,增长8.9%,其中财产险收入1662万元,增长17.5%;寿险收入188万元,下降34.0%。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款104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53万元,寿险给付金额19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2年,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民族高等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2年,各级各类学校1153所,在校学生115693人,教职工8515人,专任教师7391人,其中,普通高校1所,招生数2333人,在校生(含成人)5454人,毕业生683人。

普通中学36所,招生6909人,在校学生17235人;小学1108所,招生17935人,在校小学生888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1.3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职高、普通中专)7所,招生1087人,在校学生3150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3150人。

成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参加成人高考5476人,录取4051人;参加自学考试5991人次,毕业345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取得新成绩。2个县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36.0%;全年参加各类成人扫盲学习1.5万人次,10个县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制定发布《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意见》、《甘孜州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科技兴州”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安排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7项,其中,科技攻关子项目33项,星火计划1项。

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速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扩大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使用范围,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中藏药和特色生物资源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中藏药研究开发项目7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规范化中试培植冬虫夏草基地”和“中华沙棘基地”落户我州,为发展全州生态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繁荣,抓管理,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创作歌舞节目7台,美术作品35件,书法作品30件,摄影作品40件;组团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成功举办首届“帐蓬节”、“香巴拉民族文化艺术节”、“八一赛马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注重基层文化馆(所)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抢险加固维修工程圆满完成。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甘孜电视台成功实现藏、汉双语播出,节目采编、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继续巩固发展“村村通”工作。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2002年末,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79.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节目2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60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0.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卫生工作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狠抓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州卫生机构422个,床位2693张,卫生技术人员3501人,其中,职业医师1261人、职业助理医师722人,注册护士68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14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23人;农村卫生院3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24人,村级卫生组织机构52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92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新增州级卫生县城1个,新增省级卫生单位11个,新增州级卫生单位13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民族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竟技体育水平。2002年,在成都举行的全省九运会上,我州选手取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全年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130余次,参赛人数达3万多人次;继续在全州大、中、小学推行《国家体育锻练标准》,施行面达100%,全州达标率提高到96.0%。电脑型体育彩票在康定、泸定两地正式发行,全州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十、环境保护

全州环保工作围绕创建生态型经济大州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切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申报及管理工作,年内完成丹巴党岭、巴塘措普沟自然保护区申建和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一期工程。

十一、人口

2002年末,全州总人口900006人,比上年增加6009人。总人口中,男性455919人,女性444087人,性别比为102.7:10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

总人口中,藏族706420人,占78.5%;汉族165127人,占18.3%;彝族22756人,占2.5%;其它民族5703人,占0.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93亿元,增长6.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319元,增长9.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00元,增长7.5%,人均消费性支出5458元,增长5.8%。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08元,增长13.2%。

20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5亿元,比年初增长23.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07亿元,比年初增长45.0%;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18亿元,比年初增长9.3%。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0.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98人,下降0.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24人,下降2.5%。其中,国有单位59557人,集体单位1776人,其他单位1313人。城镇私菅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9818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人,乡村从业人员428215人,比上年末减少381人。2002年,全州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139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93人,登记失业率5.6%。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5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51人;全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31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徼率不断提高。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3万人。全年征徼养老保险金4639万元,征徼率95.0%,征徼失业保险金742万元,征徼率92.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县9个,占50.0%,参保人数3.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0.4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0.49万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3》为准。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