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巴中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30:09 来源:巴中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5次

200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巴中建地设市以来的最好发展局面,为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6.73亿元、22.33亿元、39.18亿元,分别增长6.5%、25.9%和12.5%。

“三大经济”全面发展,对经济贡献明显提高。全年绿色经济实现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10.7%,占GDP的比重为32.9%,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1%。

全年发展各类民营企业281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300户。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不含第一产业)达到12.81万人,增长13.1%;注册资金达到10.55亿元,增长13.0%;全年产值及营业收入达到114.49亿元,增长19.9%;上缴税金1.63亿元,增长21.6%,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2.4%;实现增加值58.98亿元,增长23.3%,占GDP的比重达到55.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全年旅游业总投入18060万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投入13777万元。年末拥有旅游企业104户、旅游住宿设施单位2119户、涉外饭店14个、旅游业从业人员7451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4.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分别增长26.4%和36.3%。全年旅游经济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5.9%,占GDP的比重达到1.15%,提高0.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43.17%、20.63%、36.20%,与上年同口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2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08和0.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上涨。去年物价打破了近几年来徘徊走低的局面,下半年以粮油副食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首先由降转升,随后建材、能源相继上扬,拉动了物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农村上涨1.8%,城市上涨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仍然制约经济增长;农业发展仍以传统为主,现代农业起步迟缓;工业总量快速扩张但赢利能力差;消费需求虽有一定程度的释放,但消费潜力不足;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困难;居民增收制约因素较多,就业压力仍未明显缓解。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3亿元,比上年增长6.10%,其中:农业产值26.94亿元,增长1.22%;林业产值3.24亿元,增长4.48%;畜牧业产值34.20亿元,增长9.77%;渔业产值2.50亿元,增长15.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60万公顷,比去年减少2.69%,粮食总产量150.74万吨,比去年增长0.69%,其中:小麦减产0.37%,稻谷减产2.48%,玉米增产5.58%。油料产量9.79万吨,增长3.28%。水果产量4.79万吨,减少4.9%。

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作物、旱粮作物比重上升。全年经济作物播面12.61万公顷,占农作物比重31.36%,同比提高0.94个百分点。旱粮作物20.26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比重73.40%,上升1.2个百分点。

林业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全年成片造林43.9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面积46万亩。年末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增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7.18%。

“400万头生猪工程”绩效明显,全年出栏生猪392.37万头,增长8.65%;出栏肉用牛22.46万头、羊73.93万只、家禽2015.92万只,分别增长8.57%、12.08%和9.98%。肉类总产量35.61万吨,同比增长8.85%。年末生猪存栏286.98万头、羊存栏64.94万只,分别增长1.62%和7.98%。国家级名牌南江黄羊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全年出栏59.71万只,增长12.83%,年末存栏54.02万只,增长9.15%。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50.2%。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品产量3.33万吨,增长17.83%。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资金1.054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5106.8万个,当年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1.337万处,完工1.337万处,新增蓄水能力337万立方米,解决人饮水5.89万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6.7万千瓦,增长8.8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52万千瓦,减少4.47%。农村电网改造进程加快,用电成本降低,需求量增加。全年农村用电量14841万度,增长3.99%。

劳务输出规模继续扩大,收入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劳务输出71.5万人,增长6.72%,劳务输出收入20亿元,增长6.4%。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40.0%的乡镇和39.1%的村启动了“三村建设”,全年已建成“三村建设”示范村499个,占村总数的21.2%;全年新建文明村26个。全年共有2.63万户/10.8万人越温脱贫,农村居民总体摆脱贫困。

农村第二、三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7.8%,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7.0%。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增长19.98%;完成工业总产值13.91亿元,增长25.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24.2%、铁矿石(原矿量)增长14.8%、水泥增长18.1%、白酒增长8.8%、纱增长11.2%、生丝增长32.1%、中成药增长67.3%、鲜冻肉增长1.2倍。

工业效益总体得到改善。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利税1.61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0亿元,增长30.2%。综合效益指数、资产贡献率分别提高12.7个、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2.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降低4.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26.7%,资产周转率提高0.4次。

建筑业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带动了建筑业高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建筑项目竣工个数优良率为85%,房屋竣工面积优良率为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11亿元,迈上30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19.5%,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达27.6%,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投资4.92亿元,同比增长77.7%。基本建设、私营投资力度加强,分别投资13.13亿元、0.46亿元,同比增长12.0%、27.8%。更新改造、农村分别投资2.55亿元、7.52亿元,分别增长15.5%、11.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邮政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邮政业务总量达4003万元,同比增长19.4%。交通需求量大幅增加,交通工具更新换代加快,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客运、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168627万人公里和7216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0%和7.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再掀高潮,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完成油路铺筑84公里、砼路铺筑52公里、县乡公路改造里程12公里,改造桥梁9座共计397延米。新建村道205公里,改建410公里,已有91%的村通公路。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达到600公里,三级公路为726公里,四级公路为1517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1386公里。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6.52万辆。

六、信息传输业

电信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选择机会增多,资费大幅下调,极大的促进了电信消费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量增长34.5%。年末实有移动电话和无线市话用户29.6万户,新增12.58万户。移动基站建站密度更大,乡镇网络覆盖率达9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81万户,新增市内电话用户35560户,新增农村电话用户21756户,全市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5部/百人上升到6.1部/百人,其中:城市普及率上升到21.0部/百人,农村普及率上升到3.2部/百人。全部乡镇和88.7%(2089个)的村通程控电话。因特网注册用户20197户,其中宽带业务用户3368户。

七、金融业

金融、保险事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金融机构存款快速攀升,贷款投放持续增加,营运质量提高。年末社会存款余额70.96亿元,比年初增长18.9%;贷款余额75.66亿元,比年初增长7.4%;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21.77亿元,增长19.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51.47亿元,现金支出256.86亿元,同比增长15.3%,货币净投放5.39亿元。

全年各类财产险承保额33.98亿元,保费收入4519万元,增长21.5%,已决赔案8550件,已决赔付金额2525万元。全年新增寿险参保人数114.05万人,期末有效人数113.51万人,参保人口覆盖面从去年的7.24%提高到31.7%;寿险承保额59.41亿元,保费收入8162万元,增长20.84%,已决赔案14375件,已决赔付金额976万元。

八、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需求大量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速,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消费亮点频现,消费得以积极释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餐饮业零售额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3%、18.7%。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除国家控制商品外,其他消费品销售基本淡出市场,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其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8.3%上升到83.8%。

房地产消费市场持续高温。全年居民购买住房消费额1.64亿元,增长18.3%,“首届巴中房地产交易会”成交金额就达3.33亿元。

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为3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6个,协议资金38.54亿元,到位资金11.56亿元,当年形成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3.5%.

九、科学研究业

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71项,取得科技成果25项。科技成果推广产值14.1亿元,当年申请专利58项,实施68项,转让58项。全市新产品新技术覆盖率73%,科技扶贫9980户。

十、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基础稳固。教师实现足额兑现工资,教师队伍稳定,基础教育稳固。年末幼儿入园5.29万人,入园率达72%。全年小学招收新生7.5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初级中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1.7%。全年普通中学招收新生7.76万人,在校学生21.1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11万人,普通高中毕业7098人。

办学形式多样、施教各具特色。教育民营成份不断增加,特色教育不断涌现,学生、家长选择余地拓宽,教育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年末共有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校242所,其中中学20所,小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分别为29130人和6489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0670人,毕业146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656人,在校学生2252人,毕业390人。年末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230所、教学班(点)1546个,结业学生22.37万人。有成人中专学校8所,招收新生1121人,在校学生2535万人。有9634人参加2003年秋季大中专高考,被录取5544名,其中本科3807名。年内参加自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考试人员11063人,有313人获大专及以上学历,全国成人高考参考人数4674人,被录取3372人。

十一、文化与体育事业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文化、娱乐生活日渐丰富,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66%。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34.09万户,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为35.7%。有65%的村实现光纤电视联网。城镇居民电脑拥有量7台/百户,影碟机拥有量达54台/百户,组合音响拥有量8套/百户,钢琴拥有量5台/百户。农村居民影碟机拥有量达16台/百户,组合音响拥有量7套/百户,照相机2部/百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58次,参赛运动员达26500人次,全市获各类奖牌51枚。乡以上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

十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医疗、药品市场逐渐规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卫生事业有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324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95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36人,其中执业医师1824人,执业助理医师1264人,注册护士1004人。有各种诊所714个,执业医师404人,执业助理医师478人。共有村卫生室2299个。全市婴儿死亡率17.1‰,孕产妇死亡率152.3/十万,全市建成爱婴医院6所。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年末实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956名,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884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6万名,年内失业金发放2834人,共354万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90664人,应保覆盖率达62%,全年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3067万元。城乡享受“低保”人数5.96万人,其中下岗和失业人员2.21万人,低保保障资金达3426万元。全年国家抚恤、补助、优待对象2.98万人,抚恤、补助、优待金额3708万元,农村和社会救济资金共204万元,共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1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35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09万人,城镇人口61.0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9‰、人口死亡率为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8‰。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其中在岗职工12.2万人。全年再就业救助对象有2896人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1012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0571人,登记失业率为4.2%,年末实有下岗职工14865人。

十四、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7.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20元,增长8.0%。人均纯收入1550元,增长9.1%,人均消费性支出1495元,增长7.4%。

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48亿元,比年初增加9.75亿元,增长20.4%,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620元,比年初增加269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分别增长21.5%和19.3%。

全年重点调查单位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80.2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7.0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2.02%,烟尘排放达标率24.6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35.8%。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2003年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了重新分类。

3、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按同口径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