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眉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9:15:49 来源:眉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05次

眉山市统计局

二OO六年三月十日

2005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5.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6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1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7.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12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0%、70.46%、16.6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个、9.58个、2.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7:42:31调整为26:46:28。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19.12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2%,拉动经济增长9.01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偏高,消费拉动能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长方式粗放,投资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61亿元,增长7.9%;实现农业增加值64.66亿元,增长6.8%。

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增加值30.82亿元,增长6.0%。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0万公顷,增长1.4%。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14.4万公顷,增长17.0%。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为7.4万公顷,水稻占总播种面积的62.7%,增长10.1%;优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5万公顷,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2.5%,增长26.8%;优质油菜籽播种面积3.1万公顷,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72.1%,增长20.1%。粮食总产量166.4万吨,增加5.8万吨,增长3.6%。其中:小春粮食总产量33.9万吨,增长7.0%;小春中小麦产量29.9万吨,增长6.3%。大春粮食总产量132.5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产量92.5万吨,增长0.7%;玉米产量19.4万吨,增长6.4%。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六区县整体通过无公害奶生产基地论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00个。新制定推广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仁寿枇杷国家级标准化和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达到179个。

深入推进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四大工程。全年共解决2292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1.2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125人,全年启动了35个村扶贫开发项目。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到1.1亿元,增长2倍,全年有9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百村万户”生态家园建设。2005年全市共规划生态家园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万户。100个示范村共建成沼气池10486口,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495口,改厨10133户,改厕10394户,改圈9506户,改庭院6808户,改路210.7公里。

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7.7%。全年出栏肉猪达341.1万头,增长8.4%;出栏牛6.4万头,增长17.1%;出栏羊126.8万只,增长28.8%;出栏家禽7886.9万只,增长7.9%。优质畜产品出栏大幅度增长。全年出栏优质肉猪达200.1万头,增加18.1万头,增长10.0%,优质品率达58.7%;出栏优质肉羊82.9万只,增加10.8万只,增长15.0%,优质品率达8.5%;出栏优质肉禽4822.4万只,增加676.2万只,增长16.3%,优质品率达61.1%。

林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5.2%,林产品产量为2418吨,增长18.9%。年末森林面积达21.9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73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6.55%,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

渔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0%。水产品产量为6.56万吨,增长13.9%;水产品养殖面积1.07万公顷,下降7.4%。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8.69%,拉动GDP增长9.3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98亿元,增长31.0%。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1.79亿元,增长44.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4.19亿元,增长25.9%。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增长45.2%;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25万元,下降57.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15亿元,增长32.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8.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4亿元,增长2.2倍;实现新产品产值36.29亿元,增长48.9%。

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在统计的59种重点产品中,有49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83%。其中,原煤122.9万吨,增长14.3%;配混合饲料63.99万吨,增长11.4%;食用植物油9.98万吨,增长38.3%;饮料酒4220千升,增长51.8%;精制茶0.25万吨,增长57.6%;农用化肥(折纯)14.89万吨,增长21.5%;成品钢材18.69万吨,增长7.4%;铝13.05万吨,增长13.9%;发电量23.19亿度,增长20.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24.8亿元,增长30.9%。工业产销率99.47%,比上年回落0.35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234.3亿元,增长35.3%。实现利税15.0亿元,增长44.56%。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4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77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17亿元,增长47.3%。资产负债率为59.03%,同比提高2.8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9.67%,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年达到161.25点,创历史新高。

四、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33亿元,增长15.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8.3亿元,增长18.6%;房地产开发投资11.11亿元,下降3.8%;更新改造投资34.79亿元,增长29.5%。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75.38亿元,增长17.2%。非国有投资更趋活跃,全年非国有投资94.15亿元,增长22%,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8.2%上升到72.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企业有99个,实现利润1.56亿元,增长6.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4.42万平方米,增长1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9.02万平方米,下降8.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3.5亿元,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7.4亿元,增长15.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6亿元,增长7.0%。从销售对象看,市的零售额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11.3%,县的零售额实现23.0亿元,同比增长17.8%;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36.9亿元,同比增长16.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74亿元,下降2.5%;集体经济零售额2.84亿元,增长7.2%;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4.39亿元,增长11.3倍;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7.0%。

对外经济持续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下降26.6%。其中,出口1.24亿美元,增长6.1%;进口0.31万美元,下降67.3%。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4亿元,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1839万美元,增长3.8%。

六、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73公里,一级公路为98公里,二级公路达到450公里。全社会客运量5838.1万人,增长8.2%;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5.15万人公里,增长8.5%。全社会货运量1255.7万吨,增长7.5%;全社会货运周转量7.43万吨公里,增长9.2%。

邮政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018万元,增长6.7%。年末全市邮政局(所)285处,增加3处。全年报纸发行数量3298万份,增长2.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47.36万户,增长18.6%。其中城镇电话用户数23.08万户,增长15.8%;农村电话用户数21.27万户,增长22.7%。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453.83万人次,增长5.3%。旅游收入达到14.21亿元,增长24.5%。其中接待国际旅游人数464人次,下降50%;旅游外汇收入20.55万美元,下降46.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7亿元,同口径增长27.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同口径增长24.6%。地方财政支出25.75亿元,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92亿元,增长13.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2.03亿元,比年初增加29.72亿元,增长16.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5.63亿元,比年初增加28.05亿元,增长1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7.89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贷款37.41亿元,较年初增加8.31亿元,增长28.6%;中长期贷款33.08亿元,较年初增加0.83亿元,增长2.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45.99亿元,现金支出632.5亿元,货币净回笼13.49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实施国家奶业科技专项和粮食丰产工程,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72项,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申请专利167件。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有小学229所,中学280所,普通高校2所。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13.56%(毛入学率: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占7—11岁年龄组人口总数的比重)。在校学生总数52万人,其中小学学生总数25万人,普通中学学生数2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共有在校生3.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3021人。全年全市初中升学率达76%,高中招生数2.2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75%。本科上线6452人,上线率达36.35%,居全省第2位。全市专任教师总数24592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数1183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0533人。

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全市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5个,有文化广场21个,阵地面积25万平方米。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东坡文化艺术节暨眉山建市五周年《激情广场》“走进中国诗书城—眉山”大型文艺演出,洪雅台会、青神竹龙参加四川省第三届旅发大会民族民间艺术展演分别获金奖、银奖。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和完善。全市共有体育馆4个,训练馆6个,羽毛球训练馆1个,400米标准田径场6个,网球场2个,老年活动中心17个,门球场47个。竞技体育长足发展。全市有竞技体育培训项目16个,参训学生达1000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各1个(举重、羽毛球)。有3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万人迎春长跑、球类、棋牌类、健身操(舞)广场体育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医院卫生院数19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543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994人,医生人数(执业医师)1054人,卫生防疫人员333人,医院门诊人次183万人次,医院病床实际占用总床日数56万日。医院病床使用率62%,新生儿死亡率6‰,农村饮水累计受益率99%。全市有市级疾控中心1个,县级疾控中心7个,县级血防站2个。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48.72/10万人。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实现清净无疫目标;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全面推进。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线电视总用户达30.76万户,其中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73万户,入户率达35.7%。年末全市无线广播电台6座,卫星收转站10座,转播卫星电视节目34套。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城市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一期工程、远景楼主体工程、东坡湖堤整治、外滩集会广场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城市交通智能化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东坡大道、眉州大道、三苏大道片区开发步伐加快,市体育馆、会议中心和广电播控中心建设顺利启动。全市竣工商品房面积91.28万平方米。完成眉山城区煤改气5000多户,城市供气、供排水管网改造进展顺利,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全市各县中心城镇和重点小集镇建设顺利推进。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面深化工业污染源整治,全年投入治理资金9700万元,对工业废气不能达标的316户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其中8户纳入省控治理,全年削减主要污染物1.28万吨,岷江、青衣江、球溪河出境段水质平均达到国家三类以上水质标准,眉山城区空气质量达标日占全年天数65%,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共有人口347.4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6.1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6万人,出生率为6.22‰;死亡人口1.58万人,死亡率为4.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5‰。计划生育率为93.1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0元,增加714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393元,增加453元,恩格尔系数42.8%。农民人均纯收入3284元,增收315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311元,增加243元,恩格尔系数55%。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2364元,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6069元,增长31.2%。

居民居住环境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上年的26.7平方米上升到27.4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45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社会就业状况良好。2005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开办了培训班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823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7万人,新增参保1.14万人,增长14.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万人,新增参保0.4万人,增长4.4%;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64万人,新增参保0.77万人,增长6.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达到3.24万人,增长25.1%,发放养老金1.84亿元,增长35.3%,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社会保险费征缴成绩显著,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32860万元,增收16079万元,增长95.8%,征缴失业保险费1206万元,增收101万元,增长9.1%,征缴医疗保险费7920万元,增收708万元,增长9.8%。

注:1、公报中有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眉山统计年鉴—2006》为准。

2、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