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达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6:05:32 来源:达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15次

达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

(2009年2月)

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加大城乡互动发展的统筹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跃上600亿元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03.9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1%,经济总量继2007年突破500亿元大关之后再上600亿元新台阶。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5.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72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3.26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69%和24.6%,分别拉动GDP增长0.9、9.7和3.5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中总消费和总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2%和63.1%。人均GDP10580元,增长13.8%,折合为155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6︰40.7︰28.7。

占GDP的53.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8%。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通过宏观政策的有效调控,抑制了居民消费价格由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向通胀的转变,确保了物价的平稳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5.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0.7%,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0.3%。在消费品中,食品类上涨12.0%,居住类上涨6.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0%。

在食品类中,油脂类涨幅最大,达25.0%,其中食用植物油上涨2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2.0%,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0%;液体乳及乳制品上涨17.9%;其他食品上涨15.2%;糕点饼干上涨12.7%;茶及饮料上涨1.4%;干豆类及豆制品上涨11.8%;而居民最为关注的粮食类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低,为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不稳固,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农民增收面临更多困难;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实体经济持续回落,电力需求下滑,部分工业企业生产面临更多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呈恢复性增产,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种植业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4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1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98万公顷,减0.8%;水稻17.13万公顷,增0.4%;玉米8.62万公顷,增2.3%;薯类16.10万公顷,增4.3%;油料种植面积12.06万公顷,增5.3%;蔬菜种植面积8.08万公顷,增3.6%。

粮油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289.60万吨,比上年增产12.59万吨,增长4.5%(见表1)。

表1: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289.60 4.5

# 水稻 119.57 5.0

玉米 59.49 7.9

薯类 65.80 5.7

油料 28.47 8.8

# 油菜籽 24.37 8.0

麻 6.35 -1.7

水果 0.94 5.7

蔬菜 250.65 3.9

养殖业发展有所好转,养殖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 160.61亿元,增长 2.9 %,畜牧业产值比重52.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99万吨(农业普查对2007年基数有所调整),增长2.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4.50万吨、6.15万吨和2.43万吨,分别增长2.2%、4.0 % 和0.2%。牛奶产量13888吨,增长36.7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9.14万吨,增长6.6%。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8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5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8.43%,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7 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28万亩。全年整治病险水库62座,新建微水工程7298处,解决20.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5.56万千瓦,增长9.7%。全年农村用电量6.43亿千瓦时,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市”战略成效突出,工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5.21亿元,增长2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1%。其中39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4.13 亿元,增长 30.0%(见表2)。完成销售产值566.38 亿元,增长50.1 %;产销率100.1 %,提高 0.3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145.72 亿元,增长106.3 %。

表2: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工业增加值 194.13 30.0

其中:国有工业 11.40 8.8

集体工业 2.50 70.4

股份制企业 156.98 29.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5 15.8

其中:轻工业 38.35 29.8

重工业 155.78 30.1

其中:冶金工业 35.85 17.6

煤炭采选业 71.45 37.7

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 9.80 9.2

食品及饮料工业 21.99 20.9

纺织及化纤业 9.53 39.8

化工工业 7.43 5.1

建材工业 17.28 51.7

机电工业 12.32 50.8

主要原材料生产增长迅速。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7.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1.7 %。分产品看,钢产量增长1.1 %;钢材产量下降2.9 %;水泥产量增长 2.2 %。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布 万米 7839 99.5

白酒 千升 13279 0.4

农用车 辆 5680 -1.4

焦炭 万吨 158 1.0

生铁 万吨 206 2.6

粗钢 万吨 202 1.1

钢材 万吨 199 -2.9

原煤 万吨 1177 -8.9

水泥 万吨 452 2.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5.07亿元,增长 33.7%;实现利税 32.53亿元,增长 37.5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73.79 ,比上年提高 35.95点。成长型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32 户成长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1.8 亿元,增长28.87 %;实现利润4.3亿元,下降12.24%,占全市工业利润的 28.53 %;实现利税12.48亿元,增长1.38%,占全市工业利税的38.3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50亿元,增长4.7%。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05亿元,增长5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8.73亿元,增长36.6%。 (见表4)。

表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18.73 36.6

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 359.59 45.6

其中:城镇投资 376.24 44.9

农村投资 42.49 -9.3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265.73 43.9

更新改造投资 93.86 50.7

房地产开发投资 42.22 6.8

在城镇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 50.66 -0.7

第二产业投资 225.87 37.2

第三产业投资 142.20 56.4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30 家,开发项目200个,完成投资 42.22亿元,增长6.8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29.05 万平方米,增长23.6 %;商品房竣工面积152.45万平方米,增长8.0 %;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55.95万平方米,下降24.5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5.81万平方米,增长83.3 %。

主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原煤开采能力181万吨/年;洗煤128 万吨/年;水力发电5.8万千瓦;火力发电60万千瓦;水泥160万吨/年;改扩建公路143公里;各类学生席位6550 个,建筑面积24200 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全年建成投产项目652 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7.8%,新增固定资产 225.8亿元。年内建成上亿元投资项目就有7个:国电达州2×300MW机组工程、普光气田供电工程、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工程、813管道建设、柏杨溪水电站、高观寨旅游开发项目、达州高速公路汽车站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2.30亿元,增长21.2%,创历史新高。

城镇市场继续领先农村市场。城镇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17.24亿元,增长21.2%,增幅比农村高0.1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贸易市场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居民消费以商品性消费为主。全市实现批发零售额182.6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6.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27.68亿元,增长20.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60.1%。

市场热点不断,消费结构有所升级。2008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增幅较高的类别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2%,日用品类增长33.3%,化妆品类增长48.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类增长1.1倍。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塔坨农贸市场二期工程等一些较大型的商品市场相继竣工并投入营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出口创汇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4558万美元,增长44.2%。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8.80亿元,增长58.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48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467公里,高等级公路(含一至四级公路)10115公里。公路和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9.83亿吨公里,增长13.3%;旅客周转量26.26亿人公里,增长2.9%。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收入17.91亿元,增长8.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2.3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3.74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34.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0.95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6处,省级地质公园2个,星级宾馆饭店14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34.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50 亿元,增长8.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亿元,增长26.9 %,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10%提高到3.33%;财政支出104.42亿元,增长32.9%,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定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4.35亿元,增长2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92.46亿元,增长25.9%。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83亿元,增长2.4%。个人消费贷款有所下降,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42亿元,减少6982万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寿险机构11家,财险机构5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2.34亿元,增长77.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8.17亿元,增长89.6%。财产险保费收入4.17亿元,增长22.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2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1亿元,财产险赔款2.1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8 万人,在校生1.84 万人,毕业生0.49 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64 万人,在校生7.94 万人,毕业生1.49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49 万人,在校生9.15 万人,毕业生2.92 万人。初中招生10.54 万人,在校生31.32 万人,毕业生10.05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9.72 万人,在校生58.08 万人,毕业生10.66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04 人,在校生486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4.36 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2008年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 41个,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5 项,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13家,组织申请专利7件,“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金秋科技下乡”等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面展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宣汉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渠县三汇彩亭会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达州元九登高节”入选四川十大名节。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 7个,博物馆(文管所)8个。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3200套,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4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3%和94.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 93.6万户。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7 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9.83 万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95.2%.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改造乡镇卫生院 7个,改扩建 妇幼保健院5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41 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 379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 8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 个,卫生执法监督所(局)8 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041 人,卫生机构病床数1.32 万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圆满承办全国女子排球联赛,成功举办市一运会。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全省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 11枚,银牌20 枚,铜牌23 枚。全年共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2 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5.97万人,常住人口572.45万人。出生率为8.96 ‰,死亡率为 5.98‰;自然增长率为2.98 ‰。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8元,增加1197元,增长14.0%,人均消费支出7726元,增加971元,增长14.4%。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16.1%,衣着支出增长16.5%,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2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3.2%。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096元,增收505元,增长14.1%,其中:工资性收入1469元,增收120元,增长8.9 %;家庭经营纯收入2386元,增收319元,增15.4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92元,增8.2 %。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7.5%,衣着消费支出增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6.2%。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八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投入建设资金26.6亿元,75个分项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8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1.56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0.44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46.9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增覆盖人数0.6万人。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14.07和28.8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4.6%和58.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6.1%。

十一、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9%和12.2%,纳入省、市限期治理的19家重点污染企业和52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得到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渠县等垃圾处理厂和宣汉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20.8%,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注:本公报为快年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