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达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6:03:23 来源:达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86次

达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

(2008年2月)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加大城乡互动发展的统筹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500亿元新台阶。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10.4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4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70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147.22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65.8%和24.4%,分别拉动GDP增长1.4、9.5和3.6 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中总消费和总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3%和61.7%。人均GDP 8970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0:39.1:28.9。

民营经济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63.53亿元,增长20.1%,占GDP的5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5%。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食品类上涨11.6%,其中粮食和肉禽及制品分别上涨9.4%和18.6 %,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71%,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高达1.6个百分点;建房及装修材料类价格上涨13.8%。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其中农副产品类上涨35%。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持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131.2点,企业景气指数124.8点,均为历史最高点。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佳,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30.4点、128.7点、145.5点和162.5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不稳固,产业化水平还较低,防灾、抗灾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物价上涨过快,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呈恢复性增产,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种植业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5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05万公顷,增0.8%;水稻17.07万公顷,增1.3%;玉米8.43万公顷,增0.7%;薯类15.43万公顷,减4.3%;油料种植面积11.45万公顷,增0.3%;蔬菜种植面积7.80万公顷,减8.3%。

粮油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281.78万吨,比上年增产23.08万吨,增长8.9%(见表1)。

表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281.78

8.9

# 水稻

115.25

19.2

玉米

56.12

5.0

薯类

63.66

0.2

油料

26.18

6.7

# 油菜籽

22.56

6.1

6.46

5.4

水果

33.21

3.3

蔬菜

241.25

-3.6

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生产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长4.6 %,畜牧业产值比重5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2.56万吨,增长3.6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51.65万吨、6.70万吨和2.47万吨,分别增长3.4%、4.8 % 和4.7%。牛奶产量10158吨,增长1.6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8.6万吨,增长12.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3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2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0.68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8.43%,比上年提高2.84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4 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5.53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1.79万千瓦,增长7.2%。全年农村用电量6.16亿千瓦时,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市”战略成效突出,工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7.08亿元,增长2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其中3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5.02亿元,增长34.2%(见表2)。完成销售产值377.89亿元,增长52.1%;产销率99.8%,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72.08亿元,增长82%。

表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工业增加值

其中: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冶金工业

煤炭采选业

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

食品及饮料工业

纺织及化纤业

化工工业

建材工业

机电工业

135.02

10.01

1.30

106.89

1.57

22.09

112.93

34.53

47.56

10.30

11.69

7.6

4.52

8.31

5.97

34.2

16.1

9.8

34.9

84.2

29.9

35.1

35.0

37.9

16.3

27.9

40.2

45.7

37.5

37.8

能源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能源生产总量902.03万吨标准煤,增长7.7%。全年发电量615000万千瓦小时,增长9.6 %;原煤生产量1237万吨,增长32.2%。

主要原材料生产增长迅速。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2.2%。分产品看,钢产量增长36.8%;钢材产量增长31.2%;水泥产量增长32.3 %。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白酒

农用车

焦炭

生铁

粗钢

钢材

原煤

水泥

万米

千升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2921

13230

5760

156

210

200

205

1237

462

8.4

15.7

18.4

17.6

28.9

36.8

31.2

32.2

32.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7亿元,增长70.7%;实现利税25.2亿元,增长59.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44.37,比上年提高64点。成长型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33户成长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0.40亿元,增长38.8%;实现利润4.95亿元,增长59.6%,占全市工业利润的43.16%;实现利税12.31亿元,增长44.8 %,占全市工业利税的48.7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增长14.1%。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32亿元,增长2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6.6亿元,增长35.6 %。 (见表4)。

表4: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

其中:城镇投资

农村投资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在城镇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

第二产业投资

第三产业投资

306.60

243.90

259.73

46.87

184.72

62.27

39.54

4.14

164.66

78.18

35.6

36.6

41.5

10.2

31.2

54.4

74.6

12.9

55.3

8.4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24家,开发项目220 个,完成投资39.54亿元,增长74.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0.71万平方米,增长24.5%;商品房竣工面积141.2 万平方米,下降16.1%;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206.61万平方米,下降2.2%;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4.08万平方米,下降16.5%。

主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原煤开采能力167.5万吨/年;洗煤36.5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25公里;各类学生席位8055个,建筑面积37330平方米;改建公路224.1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 公里,扩建面积12 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1.1公里。全年建成投产项目59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1.1%,新增固定资产146.39亿元。年内建成了国电达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一台机组、罗江口电站、达州钢铁集团余热发电项目、塔坨农贸市市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5.21亿元,增长17.8%,创历史新高。

城镇市场继续领先农村市场。城镇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6.72亿元,增长18.4%,增幅比农村高1.4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所占份额同比扩大了0.4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贸易市场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居民消费以商品性消费为主。全市实现批发零售额151.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6.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占全部消费市场的份额达95.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25.92亿元,增长18.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近72%。

市场热点不断,消费结构有所升级。2007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增幅较高的类别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6%,日用品类增长58.1 %,化妆品增长81.2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5.4 %,家用电器类增长22.7 %,服装鞋帽针纺类增长2.2倍。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塔坨农贸市场二期工程等一些较大型的商品市场相继竣工并投入营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出口创汇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3160万美元,增长89.9%。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9.26亿元,增长74.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098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383公里。公路和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7.50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5.84 亿人公里。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收入16.56亿元,增长27.8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5.38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54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31部/百人。

旅游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5处,省级地质公园2个,星级宾馆饭店12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72.41万人次,增长11 %。旅游总收入28.19亿元,增长30.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3亿元,增长38.1%,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9%提高到3.1%;财政支出78.51亿元,增长33.5%,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定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4.55亿元,增长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1.17亿元,增长11.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7亿元,增长16.9%。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迅速,全市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0.12亿元,增加3.56亿元,增长21.5%。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寿险机构11家,财险机构5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8.3亿元,增长51.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51.4%。财产险保费收入3.4亿元,增长50.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6亿元,财产险赔款1.8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1万人,在校生1.76万人,毕业生0.3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0万人,在校生6.87万人,毕业生1.0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18万人,在校生8.85万人,毕业生2.77万人。初中招生10.95万人,在校生32.29万人,毕业生8.7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9.99万人,在校生59.96万人,毕业生10.9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7人,在校生37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3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2007年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35项;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4项;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新型企业9家;组织申请专利176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9%;“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金秋科技下乡”等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面展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文管所)8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1%。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1万户。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6.36万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36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51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执法监督所(局)8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476人,卫生机构病床数1.32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全省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17枚,铜牌15枚。全年共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2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0.11万人,常住人口569.32万人。出生率为8‰,死亡率为5.18‰;自然增长率为2.82‰。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1元,增加1345元,增长18.7%,人均消费支出6755元,增加928元,增长15.9%。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21.3%,衣着支出增长39.8%,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9.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3.9%。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3591元,增收467元,增长14.9%,其中:工资性收入1349元,增收164元,增长13.9 %;家庭经营纯收入2067元,增收278元,增15.6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7元,增15.5 %。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24.6%,衣着消费支出增1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6.5%。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85 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离退休人员)人数为40.52万人,比上年增加0.9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52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5.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4.20万人,增加3.9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8.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4万人。全市共有13.4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8.4%,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1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18 mg/m3,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54.4分贝,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49.9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

注:本公报为快年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