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4-09 13:35:19 来源: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794次
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城突破发展的独特机遇,沉着应对需求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各种挑战,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05.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2.0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60.8%和3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51.4:32.2调整为16.0:51.0:33.0。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924.7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2%、衣着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0.4%、烟酒下降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年末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3.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科技城。按照“一核三区多园”新口径,全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70.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9.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5亿元,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4.0%;林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2.4%;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3.8%;渔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4.4%。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9万公顷,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215.9万吨,减产0.2%。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65.7万吨,减产1.2%;小春粮食产量50.3万吨,增产3.2%。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7.3万吨,减产0.7%;小麦产量41.4万吨,增产1.9%;油料作物产量35.0万吨,增产3.5%;蔬菜产量202.6万吨,增产0.9%。
 
畜牧水产业。全年生猪出栏387.1万头,比上年增长1.9%。肉类总产量41.8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12.1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2.5万吨,下降0.8%;水产品产量10.0万吨,下降5.3%。
 
林业。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4%。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4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463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8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21247吨,其中:核桃21118吨、油桐籽92吨、棕片35吨、生漆2吨。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3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0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2.1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0.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13.1%,股份制企业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4%,私营企业增长10.3%。
 
“2+4”重点产业。“2+4”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其中: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2.3%、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2%、材料产业增长11.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1.2%、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7.2%。
 
县市区情况。安县增长13.0%、江油增长12.7%、涪城辖区增长12.6%、游仙辖区增长12.6%、盐亭增长11.5%、三台增长10.1%、梓潼增长9.8%、北川增长9.3%、平武增长9.1%。
 
重点工业产品。全市重点监测的133种工业产品中,有81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60.9%,比上年扩大4.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合成氨增长52.1%、蓄电池增长33.7%、空调增长23.6%、粗钢增长8.1%、水泥增长10.3%;手机下降59.4%、发动机下降12.3%、饮料酒下降11.2%、钢材下降10.8%、彩色电视机下降7.1%。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9.3%;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1.5亿元,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3.5亿元,增长4.0%;集体企业3.9亿元,增长33.1%;股份制企业1972.9亿元,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6.3亿元,增长9.7%;私营企业479.2亿元,增长15.7%。
 
建筑业。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352个,有工作量的34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4.0亿元,增长27.0%。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324.0亿元,增长26.3%;完成其它产值10.0亿元,增长57.8%。分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9.9亿元,增长12.5%;其他企业完成264.1亿元,增长3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731.5亿元,增长7.0%;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07.1亿元,增长31.2%;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29.4亿元,下降7.1%;其他完成投资112.4亿元,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0亿元,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5.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2.3亿元,增长8.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4”重点产业。全年“2+4”产业完成投资266.4亿元,增长9.3%。其中: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35.2亿元,增长44.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56.0亿元,增长32.2%;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69.0亿元,增长13.4%;材料产业完成投资52.6亿元,增长9.5%;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37.2亿元,下降12.6%;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完成投资16.4亿元,下降35.7%。
 
房地产。全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889.0万平方米,增长13.9%;商品房竣工面积353.4万平方米,增长54.0%;商品房销售面积302.8万平方米,下降7.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8.04亿元,增长23.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31.80亿元,增长12.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85亿元,增长11.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5.08亿元,增长10.6%。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16.32亿元,增长14.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18.45亿元,增长10.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66.33亿元,增长19.9%;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4.35亿元,增长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30.30亿元,增长1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22.65亿元,增长23.2%;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8.72亿元,增长35.2%。
 
旅游。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77.3亿元,增长35.1%。其中:国内收入277.1亿元,增长35.2%;旅游外汇收入212.3万美元,下降32.8%。接待游客总人数2821.9万人次,增长14.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821.1万人次,增长14.6%;入境旅游人数7390人次,下降27.7%。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99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509.3亿元,增长7.5%;引进外资2.3亿美元,下降4.8%。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2亿美元,增长3.8%。其中:进口总额8.5亿美元,下降16.0%;出口总额20.7亿美元,增长14.9%。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888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3.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3%;公路货运周转量67.5亿吨公里,增长23.9%;水运客运周转量187.2万人公里,下降9.5%;铁路旅客发送量572万人,增长11.1%;铁路货运发送量108.7万吨,下降0.8%;民用航空客运量108.5万人次,增长18.3%;民用航空货邮运量10788.6吨,增长18.2%。
 
邮电。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48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3亿元。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5.8亿元,下降0.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3.4万户,下降6.4%;移动电话用户407.4万户,增长9.1%。国际互联网用户79.4万户,增长18.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67亿元,增长10.5%。公共财政支出294.49亿元,增长1.6%。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21.7亿元,增长8.8%。其中:单位存款1095.9亿元,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64.5亿元,增长11.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8.5亿元,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601.8亿元,增长6.9%;中长期贷款769.0亿元,增长14.4%。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3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3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人身险40.9亿元,增长25.1%;财产险20.5亿元,增长18.5%。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9.8亿元,增长7.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1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0万人,教职工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3万人。
 
全市有小学414所,招生4.4万人,在校学生24.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5所,招生8.3万人,在校学生26.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所,招生2.6万人,在校学生5.5万人。
 
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8万人,在校生14.7万人,毕业生3.7万人,专任教师7543人。
 
科技。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16项,落实无偿资金6407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8项,落实无偿资金7460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9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5991件,专利授权307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5.6万册。艺术馆、文化馆302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3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9.1%,电视覆盖率达99.3%,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6种。
 
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2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3个,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1055人,注册护师、护士1046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1万张。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6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826次,参加人次达479.1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288枚,其中:金牌100枚、银牌94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水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总投入资金约10亿元,新建垃圾房及垃圾转运站共298个,修缮和美化河堤32.51公里,建成污水管网114.36公里,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10座,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后总处理能力将达到为29.76万吨/天。大气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建立四级秸杆禁烧责任体系,加大投入推进秸杆资源化利用,降低农村面源大气污染;以电厂脱硫脱硝、水泥脱硝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大气点源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方面,我市先后实施了地方政府差异化考核、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评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涪江干流、凯江、安昌河、通口河、梓江年均水质与去年持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芙蓉溪仙鱼桥断面年均水质为Ⅲ类,与去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绵阳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全年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天数365天,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优的天数占80天,良的天数为199天,空气中PM10平均浓度为81.9毫克每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4%;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均值为6.09,酸雨频率11.0%。声环境质量,2014年绵阳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3.5dB(A),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全昼间平均声级为67.9dB(A),质量状况等级为一级(好)。
 
全年共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279个,其中列入省级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36个,限期治理工业企业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3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面下降,二氧化硫下降12.17%,氮氧化物下降15.19%,化学需氧量下降3.73%,氨氮下降3.35%。
 
节能减排。2014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5.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1.1万吨标煤,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7吨标煤/万元,下降7.2%。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51起,死亡19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07起,死亡178人;工矿商贸事故16起,死亡17人;火灾428起,无死亡人数。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户数207.6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8.8万人,常住人口473.9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3628人,死亡人口356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9‰。
 
城乡居民收支。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41元,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17063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73元,增长7.5%,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9.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9.8%、食品支出增长7.1%、衣着支出增长6.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26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92元,增长21.6%。
 
就业和再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市有1.0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8.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6.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8.6万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5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0.9万人,下降6.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8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17.7万人,下降7.1%。失业保险金标准875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4个,床位数2.7万张。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5》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行业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