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广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55:23 来源:广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19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跨三步,翻三番”战略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调结构增总量,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经济增长率居全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3.08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55.53亿元,增长10.5%。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1.0:33.0:36.0调整为29.7:34.3:36.0。第一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2年,全市农业继续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思路,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农业总产值69.5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业增加值45.83亿元,增长5.8%。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使“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4万吨,同比增长3.7%。农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林业、渔业比重明显提高。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生态保护工业进一步加强,林业综合效益明显,植树造林和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得到巩固。林业产值1.86亿元,增长41.5%。全年造林面积3.18万公顷,零星(四旁)植树3206万株,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766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467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000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牧业产值31.39亿元,增长7.0%。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水产品品种增多,产量增长,渔业产值2.46亿元,增长9.9%。全年水产品产量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4.7%。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各地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投入农机化资金561.13万元,比上年增加46.53万元,增长9.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持续增长,全市拥有排灌动力19112台/154958千瓦,比上年增长分别为18.0%和3.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7.7万千瓦,增长2.0%。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机耕作业面积比上年增长4.0%;机收作业面积增长8.0%。化肥施用量(折纯)9.98万吨,降低0.87%,农村用电量2.35亿千瓦小时,增长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我市工业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推进企业改革步伐,狠抓产品质量及扭亏增效,努力开拓市场,全市工业保持了产销两旺,速效双增的好势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总产值35.71亿元,增长31.4%,其中:国有企业产值7.51亿元,增长1.3%;集体企业产值4.55亿元,增长30.7%;轻工业产值7.67亿元,增长44.0%;重工业产值28.04亿元,增长27.6%。产销率达99.8%,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不断改善。随着改革深化不断加强,企业减亏增盈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14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利税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6.1%,其中,实现销售税金0.49亿元,增长8.68%。总资产负债率下降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3.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3.7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5371元,总资产贡献率为8.38%,年末亏损企业个数减少9.5%。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27亿元,同比增长48.7%。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41.38亿元,其中竣工产值83.4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257元/人,比上年增加5377元/人。房屋施工面积630.5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10.22万平方米。全年工程施工1518个,竣工工程1030个。建筑企业共实现利润13602万元,实现利税1654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加大了基础设施、基础行业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的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热潮,投资规模和投资额度比上年均有明显提高,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49亿元,增长39.1%,占全市总投资的比重达55.3%;更新改造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49.8%;房地产开发投资6.05亿元,增长86.4%。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2002年交通结构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新建公路245公里,通公路的村为2591个,达89.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322公里,国、省道好路率为87.39%,县道好路率为67.38%.其中高速路44.6公里;一级公路39公里;二级公路380公里;三级公路348公里;四级公路807公里,等外路748公里。全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11个,新(改)建工程项目10个,新建村级公路150公里。广安至前锋段,完成计划投资的71.93%;广安至花桥段协兴连接线竣工通车。交通设施建设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2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货运量、周转量持续上升。年末营运汽车10198辆,其中客车2377辆,货车7821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城市配套设施继续完善,城乡电网改造稳步推进,邮政、电信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通信能力增强。全年完成邮电务总量达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市现有邮政局、所145处(不含代办点),能提供全功能服务的98处。2002年邮政线路共90条,农村投递路线638条,可贯穿179个乡镇2889个行政村。邮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全市电子化储蓄联网网点85处,储蓄市场占有率74.0%。年末电话机用户达46.32万户,增加了18.99万户,增长69.5%。全市电话普及率提高,每百人拥有电话10.43部,比上年增加3.44部。长途业务电路达到11165路,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4332户,宽带上网用户3005户。已通电话的乡镇179个,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883个。

六、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和一系列启动消费市场的措施的实施,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活跃,商品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1亿元,增长12.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7.14亿元,增长0.2%,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增大,全年实现零售总额55.46亿元,增长14.3%,占零售额的88.6%。受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激励,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快速增加。全年个体经济增长15.3%,私营经济增长23.7%,二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4.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4.28亿元,同比增长13.67%,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38.33亿元,增长11.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11亿元,增长12.7%。餐饮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零售额为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强管增收。由于各级财税部门采取了抓征收,保入库,强监督等一系列广辟财源的有力措施,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较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19.3%。财政总支出20.99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7.18亿元,同比增长16.1%。

金融秩序稳定。在国家实施多次降息的宏观政策情况下,银行存贷额仍保持了平稳增速,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68.49亿元,比年初增加23.4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3.37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贷款余额102.41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同比增长6.4%,存差为66.08亿元。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64.70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4.10亿元,同比增长18.5%。全年货币净投放1.56亿元。

保险业务大幅增长。2002年全市寿险、人民保险系统完成承保总额97.8亿元,增长22.5%。全年为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支付保险赔款3826万元,其中人寿险给付金额1172万元,财险赔款2654万元。全年保险系统业务总收入17041万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寿险收入12499万元,财险收入4542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持续发展。2002年科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环境日益改善。全年财政对科技的引导投入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科技三项费投入80.5万元,科技兴农专项经费投入57万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5万元,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2项,科技兴农计划项目77项,全市获专利74项,实施各类专利技术19项,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1.37万人次。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我市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成效明显。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051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30万人,增长8.75%,毕业生6.83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857人,毕业生84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率99.81%,小学在校学生46.5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年末在校学生2005人,毕业生705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596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967人,毕业生27人。

各类学校师资力量有所加强,全市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8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32万人,增长3.4%,小学1.48万人,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九、文化、卫生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计划免疫和预防保健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全社会卫生机构4200个,其中医院20个,卫生院262个,村卫生室2752个,个体诊所1078个。医院病床床位5302张,卫生技术人员6368人,其中执业医师2125人,执业助理医师740人,注册护士1299人,药剂人员582人,检验人员293人。其中卫生院床位2506个,卫生技术人员3263人,防疫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333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清理和规范,全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5个,文化馆5个,演出200多场次,观众达17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机构数5个,藏书量29万册,文化站16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民健身活动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内举办县级以上体育比赛20多次。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年末拥有广播台(站)179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03个,有线电视入户率为39.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0%。无线电视自办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69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5.0%,无线广播自制节目平均每周14.33小时。

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三废”处理能力提高。200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9.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6.0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64.8%。“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61.8万元。2002年广安城区SO2年日均值为0.07毫克/立方米,NO2年日均值为0.043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85毫克/立方米。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达标率为100%,城市空气污染指数68,建成区噪声平均值57.6分贝。广安经济开发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33.34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为40.1%。

旅游事业发展态势喜人。2002年我市旅游在接待及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旅游总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全市GDP的3.0%。2002年我市旅游统计范围共24家企业,其中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8家,主要景区10家。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2002年旅游接待总数为156.03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6.0%,海外游客280人次,创汇6.13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7.0%。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出生人口4.36万人,死亡人口2.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全市年末总人口444.3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11.26万人,比上年下降12.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9769元,增长19.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43元,增长18.7%,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为7149元,增长17.0%,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8510元,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209元,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讯、医疗保险、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增加。

从农民增收渠道看,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变,工资性收入和来自二三产业的劳务收入比重逐年上升。据全市920户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3元,比上年增加125元,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元,增长6.9%。2002年全市人均储蓄3238元,比上年增加407元,增长14.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城镇安置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31万人,安置企业下岗再就业人数为1.3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职工为13.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9.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0.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191个,床位达3760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301个。全市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19.5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0.47万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以《2003年广安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