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宜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33:28 来源:宜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56次

宜宾市统计局

2007年3月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一五”开局良好。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约束加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注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60元,比上年增加1670元。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继续保持第4位,增长速度居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7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9.0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5.27亿元,增长11.8%。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1.31%下降到5.42%,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5.69%上升到68.7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3.00% 上升到25.86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56%、51.17%和29.2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3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95.56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64.23亿元,增长18%。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3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43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5%。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9.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39.2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7%。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产值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0.28%,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比上年下降0.73%,蔬菜及园艺作物产值增长3.47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产值增长8.02%,中药材产值增长32.9%。

林业。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7.47%,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02%,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工程继续在我市实施。全年共造林771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00公顷,荒山造林面积3000公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66公顷。年末,全市有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500公顷,自然保护区内各种乔、灌、草植物和动物得到进一步保护,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繁衍栖息种群较大,数量较多,保护区人员通过野外追踪调查,设立采集四川山鹧鸪活动样点280个,初步掌握了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生活习性。保护区还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展了对鹑鸡类的监测调查,自2004年至2006年三年时间的野外追踪调查,获得了雉类品种、数量、鸣叫时间、样方植被等第一手监测数据,充实完善了世界雉类数据库。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4%,山更青,水更秀,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

畜牧业。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51.71%,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渔业。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20%,比上年上升0.12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6.57万吨,比上年增长13.4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2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7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1.1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9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2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全年农村用电量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不含省电力系统分摊数,下同)实现增加值170.5亿元,增长2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6%;实现利税73.69亿元,增长13.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68点,提高9.78点。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6.91%,增加0.4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35%,降低1.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3.48%,降低0.3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06次/年,增加0.14次/年; 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14%,下降0.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7510元/人,提高19048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55%,下降0.52个百分点。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211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207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38.51亿元,比上年现价产值增长32.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1.71万平方米,增长28.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6.65万平方米,增长30.69%,竣工率50.13%,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8%,其中:国有经济控股单位(项目)完成投资117.69亿元,增长35.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96%。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2.12亿元,增长36.9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2.78亿元,增长18.9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58亿元,增长33.94%。按三次产业分(不含农户投资):第一产业2.65亿元,下降34.94%;第二产业74.58亿元,增长27.53%;第三产业96.35亿元,增长34.82%,二、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工业投资完成74.43亿元,增长27%;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9.22亿元,增长90.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28.51%;批发零售业完成投资1.6亿元,增长179.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4.75亿元,增长20.9%;教育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39.74%。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施工项目682个,建成投产项目47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9.21%;新增固定资产88.1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8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88.21公里,其中:村道5181.07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5.23%,货运周转量279946万吨公里,增长66.28%;完成客运量10687万人次,增长1.52%,客运周转量385777万人公里,增长15.8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71.09万门,当年新增52.84万门;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181.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8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6.28万户,增加6.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52万户,增加22.58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9.99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5.38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

我市成功承办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城市、交通、旅游基础设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明显提升。为迎接旅发大会,全市重点打造和整治了竹海风景区、石海风景区、李庄古镇、夕佳山古民居、白塔山风景区、翠屏山风景区和冠英街古民居等精品旅游区7个,完成道路柔性路面改造工程276公里,累计拆迁建筑物总面积53.9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旅游基础设施15.2万平方米,市区及旅游公路沿线建筑物风貌整治318.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规格的竹类植物、乔灌木和花草311.6万株(丛),新增地被物14.3万平方米、绿篱0.9万米;市重点督办基础设施项目34个,总投资概算21.88亿元。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57%;旅游收入36.29亿元,增长43.16%;旅游创汇254.23万美元,增长33.38%,其中,旅游商品创汇73.75万美元,占旅游创汇的29.0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5家,旅行社33家。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分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零售额5.92亿元,增长2.0%;集体经济零售额2.53亿元,增长5.9%;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11.67亿元,增长15.8%,股份制及其他内资28.92亿元,增长16.8%。分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4.08亿元,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81亿元,增长18.2%。

全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88.9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30.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64%。其中:到位省外资金55.67亿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17.32亿元),增长34.76%。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房地产、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引进省外资金主要来源于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云南和重庆等省(市);省内市外资金主要来源于成都、自贡、眉山、泸州和乐山等市。新引进了世界500强法国雅高集团在宜兴建宜必思商务酒店;浙江浪莎控股集团战略性投资宜宾,其中投资10亿元的“浪莎西部产业园”已经开始起动。世界500强沃尔玛嘉信茂广场已基本建成;美国圣达特宜宾鲁能“速8”酒店已正式营业。

外贸进出口总额历史上首次突破4亿美元,达到438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出口总额32979万美元,增长22.17%,进口总额10837万美元,增长72.7%。实际利用外资11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1%。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5%。地方财政收入26.86亿元,增长43.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65亿元,增长25.04%。地方财政支出62.62亿元,增长10.6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88亿元,增长9%。

各项税收收入总计5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3%,其中:国税各项收入32.80亿元,增长24.18%;地税各项收入21.56亿元,增长19.1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8%,其中,企业存款113.55亿元,增长14.89%。各项贷款余额206.53亿元,比年初增长15.59%,其中,短期贷款11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81.83亿元,增长24.6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8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6.47%;现金支出合计830.36亿元,增长6.92 %;货币净投放10.65亿元,增长58.52%。

全年保费收入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8亿元,增长14.33%;人身保险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39.71%。保险赔付总额2.80亿元,增长34.3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推进并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两免一补”政策继续落实并且有所拓宽,全面消除了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994所(不含成人中小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94.66万人。在校学生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3.0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04万人,普通高中6.85万人,普通初中22.7万人,普通小学47.7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12万人,在园幼儿数10.16万人。

《宜宾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全年有5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15个项目列入四川省科技计划,争取国家和省上科技经费460.3万元。安排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04项,安排应用技术与开发经费565万元。评选出宜宾市2006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

截止年底,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74.73亿元,利税7.01亿元;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和市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共建立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36件,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的有14个。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373件,累计申请量突破3000件大关,达到3104件。全年专利授权量达296件。全年实施转化专利技术606件,新增销售收入62.7亿元,新增利税11.3亿元,创汇1.45亿美元。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805千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文物保护单位123个(国家级8个),博物馆5个。本年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

年末,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4.82%,与上年持平;电视综合覆盖率95.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9.78万户,比上年增加1.55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692户,增加751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6640.15公里,增加449.29公里。市级广播电台节目2套,电视节目2套;市级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机5部;市级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机4部。全年我市上中央台广播节目40条,其中县级台上15条;上中央台电视节目76条,其中县级台上29条。

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4396个(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其中,医院、卫生院281个,妇幼保健院1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10458张。卫生机构人员1836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8233人。在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955人,注册护士2394人。乡村医生5645人。全市加大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传染病防治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南溪县、宜宾县和珙县稳步推进,参合率达到8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687个(其中体育场6个、体育馆8座、游泳池23个、篮球场1246个),全民健身路径23条;全市体育系统有体育专职教练43人,业余体校9所。全市中小学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在370所学校施行。年内向省优秀运动队和专业集训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5人,培养等级运动员81人(均为二级),培养等级裁判员247人(均为二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获奖牌95.5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47枚,铜牌22.5枚(均为参加省十运会青少年比赛所获);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和比赛550次(含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约165万人。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5%,职工年平均工资15571元,增长9.7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元,比上年增加694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94元,比上年增加709元,增长11.65%,其中,用于娱乐文教的支出增长11.22 %,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增长32.73%,用于食品的支出增长6.26%。总消费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4%,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1.6%,上升0.5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占5.53%,下降0.49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占10.34%,上升1.64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8.35%,下降0.53个百分点;娱乐文教消费占14.61%,下降0.06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25元,比上年增加262.82元,增长8.57%。其中,工资性收入1054.07元,增加152.14元,增长16.87%;家庭经营收入2105.6元,增加89.14元,增长4.4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5.81元,增加287.59元,增长13.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8.87%,比上年降低0.3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39.26亿元,比年初增长14.28%,其中,定期存款160.27亿元,增长12.66%。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统计,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总量为8890万吨,COD3.6万吨/年,与上年相比下降1%;工业二氧化硫15万吨/年,与上年相比下降4.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2.4%。依法全面划定县城以上和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对已制定的保护区加强控制和保护。

十一、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公安户籍统计全市总人口为523.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77万人,农业人口431.39万人;男性人口274.24万人,女性人口248.9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06万人,人口出生率9.70‰;当年死亡人口3.18万人,人口死亡率6.10‰;人口自然增长率3.61‰。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9.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1万人,增长2.84%。其中,国有单位比上年末减少0.24万人,集体单位减少0.28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3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59.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6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9万人。

2006年是实施《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年度计划全面实现,形势良好。全市年末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9.67万人,全年城市“低保”资金实际支出8553.2万元。全年为10.11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3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社区服务中心89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1227个。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0230万元。

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7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33亿元,征缴率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0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95亿元,征缴率9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11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72亿元,征缴率9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31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72万人。

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有2552个,职工16.35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累计达150993.82万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产值、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3、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宜宾统计年鉴-2007》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