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宜宾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26:52 来源:宜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4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宜宾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抓住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宜宾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全省增幅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4.3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0.29亿元,增长11%。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一二升,三降”的态势,即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7.85%上升到8.79%,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0.62%上升到63.64%,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1.53%下降到27.5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0.73%:47.76%:31.51%调整为今年的19.38%:49.59%:31.0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0.4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止跌回升,扭转了近几年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57%。

总的来看,2003年,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加快,效益逐步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总体形势很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人均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县域经济增长乏力,基础设施滞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仍然紧张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必然对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44%,林业产值增长8.75%,牧业产值增长10.29%,渔业产值增长16.26%,农林牧鱼服务业产值增长5.42%。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现价产值39.74亿元。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下降2.07%,蔬菜及园艺作物增长4.16%,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增长12.08%,中药材增长63.26%。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工程继续在我市实施。全年实现林业现价产值3.24亿元。全年造林面积3.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75%。天然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42.50亿元。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渔业现价产值2.87亿元。水产品产量3.93万吨,增长18.74%。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4.7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83%;化肥施用量(折纯)10.52万吨,增长2.62%;农村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增长5.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8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1%。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220.13亿元,增长24.59%。

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9%;实现利税46.23亿元,增长27.85%。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4.15%,增加0.5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3%,上升12.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9.74%,增加0.05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63次/年,增加0.26次/年;费用利润率为13.27%,上升0.9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4732元/人,提高7744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11%,降低0.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0.13,提高13.47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具有新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182个,完成现价总产值24.11亿元(不含分包企业),比上年增长23.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9.83万平方米,增长7.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3.20万平方米,增长15.34%,竣工率59.86%,提高3.9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2003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6.21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比上年增长28.3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9.96亿元,增长7.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53%;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56.25亿元,增长49.10%,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8.47%。非国有单位投资中,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5.38亿元,增长92.45%;城镇私营投资完成1.12亿元,增长95.65;农村投资12.14亿元,增长19.9%。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04亿元,增长17.1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81亿元,增长32.24%;房地产投资完成13.68亿元,增长43.27%。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增长22.10%,第二产业增长17.47%,第三产业38.75%。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一、二产业,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三次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由2002年的4.56%、52.58%和42.86%变为2003年的4.39%、48.71%和46.90%,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17和3.8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4.04个百分点。

从各大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采掘业增长212.89%;制造业中的饮料制造业增长98.49%,印刷业增长223.22%;非金属矿制品业增长103.67%;交通运输业增长47.56%;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长30.78%。

当年投资额完成较大的单位和项目主要有: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17.81亿元,宜宾丝丽雅集团公司1.22亿元,宜宾天原集团公司2.98亿元,宜宾发电总厂3.20亿元,宜宾—竹海公路1.4亿元,川南水泥厂1.22亿元,金筠地方铁路0.95亿元,中坝大桥1.32亿元。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施工项目457个,比上年增加3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0个,增加42个。建成投产项目26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7.11%,新增固定资产55.7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88.77%。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白酒13.9万吨/年,原煤开采116万吨/年,水泥22.8万吨/年,硫酸3万吨/年,合成氨1500吨/年,化学纤维1000吨/年,粘胶纤维1000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4.9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8.78万平方米,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6万千伏安,新建公路67公里,改建公路127.57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业平稳发展。中坝大桥竣工通车。2003年末,全市村道以上公路里程已达4374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2475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占90.90%。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2391.2万吨,比上年下降14.8%,货物周转量123199万吨公里,增长3.4%;完成客运量9454.5万人次,下降7.2%,完成客运周转量297766万人公里,增长2.5%。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87亿元,增长18.15%;电信业务总量13.48亿元,增长18.95%。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32.56万门,其中,当年新增15.96万门。全年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0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7.28万户,增加9.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3.09万户,增加17.67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19.49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6.91部/百人。

六、国内外贸易及旅游

社会消费品市场日趋旺盛。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5%。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5.56亿元,增长1.54%;集体经济零售额4.23亿元,下降23.96%;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61.83亿元,增长17.34%。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79亿元,增长14.34%;餐饮业零售额15.43亿元,增长14.40%。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2003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2%。其中,出口总额1.67亿美元,增长52.28%。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进展。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89项,履约484项,协议引进内资235.46亿元,合同利用国外、境外资金1820万美元,

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16万人次,增长35%;旅游收入15.19亿元,增长35%;旅游创汇108万美元,增长54%,其中,旅游商品创汇32美元,占旅游创汇收入的比重为29.67%。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4.48亿元,增长17.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0亿元,增长5.67%。地方财政支出为36.06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68亿元,增长7.09%。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市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3.20亿元,比年初增长15.37%;贷款余额176.89亿元,比年初增长12.8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603.83亿元,增长10.39%;现金支出合计613.49亿元,增长10.62%。货币净投放9.66亿元,增长27.10%。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52亿元,增长14.2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5亿元,增长4.85%;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96亿元,增长18.46%。参加人身保险人数达146.9万人。保险赔付总额1.49亿元,增长3.37%。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493所(不含幼儿园),在校生83.7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1.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63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8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1.85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52.65万人。幼儿在园人数为9.89万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5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4280个(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其中医院、卫生院38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251张。卫生技术人员157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5227人,注册护士265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305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项目获奖牌共21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9枚,铜牌7枚。全市有体育专职教练42人,业余体校9所。积极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160万人。有739所学校、42.61万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达标”活动,施行面100%,达标率95%。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2003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职工年平均工资11281元,增长1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8元,增加454元,增长7.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46元,增加531元,增长11.51%。其中,城镇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的支出大幅度上升,增长41.99%,医疗保健、居住、娱乐文教等方面的费用也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39.68%,下降了2.38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0.82%,下降0.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占5.87%,提高0.19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占11.37%,提高2.44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8.41%,提高0.55个百分点;娱乐文教占13.68%,提高0.61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87元,比上年增收136.54元,增长5.93%。其中,工资性增收51.29元,增长7.97%;家庭经营增收76.03元,增长4.91%;财产性增收5.75元,增长48.59%;转移性增收3.47元,增长3.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2.86元,增加117.48元,增长6.8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7.76%,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6.28亿元,比年初增加24.51亿元,增长18.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1.64亿元,同比增长22.82%;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6.62%。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排放工业废水总量9351万吨,比上年减少45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822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3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52%,比上年提高3.98百分点。

十、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15.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97万人,农业人口428.04万人;男性人口269.87万人,女性人口245.14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95万人,人口出生率9.61‰;当年死亡人口3.14万人,人口死亡率6.10‰;人口自然增长率3.51‰。

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7.8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99%。其中,国有单位减少4398人,集体单位减少3086人。乡村从业人员254.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7万人,登记失业率4.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两个确保”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10.52万人,全年城市“低保”资金实际支出5602.8万元。全年共筹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6503万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628万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879万元。全年为7.92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13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29个,社区服务单位71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1343个,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245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率不断提高。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1.42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62亿元,征缴率92.16%。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1.2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423.74万元,征缴率95.20%。全年为8403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县10个,达100%,参保人数26.1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0.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43万人。

注:1、本公报除国内生产总值为快年报数据,其余为正式年报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