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宜宾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24:28 来源:宜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00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三个美好”目标,按照“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弘扬宜宾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

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全省增幅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8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3.3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12亿元,增长12.1%。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7.82%下降到7.63%,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0.07上升到60.6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2.11%下降到31.7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1.97:46.46:31.57调整为今年的20.45:47.76:31.7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2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82.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1%。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8%,林业产值增长3.54%,牧业产值增长10.21%,渔业产值增长12.52%。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记录。

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林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全市实现林业现价产值3.02亿元。全年成片人工造林面积2.6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88%,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1.5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1.67%。天然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37.36亿元。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渔业现价产值2.42亿元,在农林牧渔各业中增幅居第一。水产品产量3.31万吨,增长17.23%。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0.4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69%;化肥施用量(折纯)10.25万吨,增长3.07%;农村用电量5.13亿千瓦时,增长8.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8.70亿元,增长21.28%。

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88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利税36.16亿元,增长8.23%;亏损企业亏损额1.16亿元,上升36.47%。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3.23%,增加0.9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1.03%,上升11.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7.62%,下降2.0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38次/年,增加0.14次/年;费用利润率为12.24%,下降2.6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6342元/人,提高3963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03%,降低0.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6.78,下降8.8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72个,完成现价总产值1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6%(同口径对比),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4.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4.21万平方米,竣工率55.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4.98亿元,再创历史最高记录,比上年增长20.3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6.7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9.01%;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8.23亿元,增长48.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99%,比上年增加9.77个百分点。非国有单位投资中,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80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共完成投资14.57亿元,增长63.53%。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5.65亿元,增长4.9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4.81亿元,增长20.59%;房地产投资完成9.55亿元,增长88.78%。

分行业看,增长幅度较大的有:水利管理业投资完成9156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倍;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19164万元,增长1.24倍;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完成5198万元,增长72.2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投资完成16094万元,增长49.95%;采掘业投资完成7168万元,增长26.6%;制造业投资完成239788万元,增长19.03%。下降幅度较大的有: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24068万元,下降39.5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完成5137万元,下降34.7%。

重点投资项目中,投资额较大的单位有: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投资15.16亿元,宜宾丝丽雅集团完成投资1.79亿元,金筠地方铁路完成投资2.71亿元,宜宾天原集团公司完成投资1.88亿元,电信局完成投资1.44亿元,宜宾电厂完成投资1.07亿元。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施工项目427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68个,增加48个;建成投产项目18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2.39%;新增固定资产31.5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62.50%。本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水泥46万吨/年,化学纤维3000吨/年,粘胶纤维3000吨/年,烧碱2.88万吨/年,电石8万吨/年,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20万千伏安。新建公路4.7公里,改建公路213.65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村道以上公路里程已达4352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2445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占85%。全年全社会营业性货物运输量2807万吨,增长31.5%,货物周转量119112万吨公里,增长18.2%;完成客运量10184万人,增长5.2%,完成客运周转量290538万人公里,增长11.6%。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2年,新增光缆1151.6皮长公里,光缆长度达到5261.6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6.37万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73.14万门。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2.07亿元,增长14.54%。电话用户总数达72.2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4万户,城市固定电话25.6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14.10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35.58部/百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贸易和旅游

社会消费品市场日趋旺盛。200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5.47亿元,下降4.55%;集体经济零售额5.58亿元,增长4.52%;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50亿元,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38亿元,增长11.47%;餐饮业零售额13.48亿元,增长28.22%。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全年成交额为35.4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进展。2002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91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5%。其中,出口总额10965万美元,增长81.6%;进口总额8184万美元,减少16.22%。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271万美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53个,履约152个,协议引进市外国内资金56.46亿元,实际到位14.84亿元。

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53万人次,增长32%;旅游收入11.2亿元,增长35%,其中,旅游创汇70万美元,增长40%。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为23.71亿元(含基金收入和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增长16.1%(增幅按2001年财政预算基数对比,下同),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6亿元,增长19.67%。地方财政支出为32.49亿元,增长8.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45亿元,增长6.38%。

金融运行平稳。2002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8.13亿元,同比增加26.72亿元,增长13.27%;贷款余额156.71亿元,增加11.73亿元,增长8.0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547.01亿元,增长12%;现金支出合计554.61亿元,增长12%。货币净投放7.60亿元,下降7%。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保险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年保费收入4.74亿元,增长28.1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12.5%;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26亿元,增长36.88%。参加人身保险人数达117.76万人。保险赔付总额1.53亿元,增长43.37%。

八、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526所,在校生81.95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1.2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0.8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93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1.11万人,小学在校生53.22万人;幼儿在园人数为9.56万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我市十区县全面进入“普九”教育的巩固阶段。

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清理和规范。2002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机构8个,博物馆5个。广播人口有效覆盖率达9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591个(不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病床位10107张(不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卫生人员18584人(含村卫生所,下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215万人(含村卫生所),其中,医生6200人(不含村医生),护师、护士266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2人,拥有医疗床位19.4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项目获奖牌共99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48枚,铜牌33枚。全市有从事体育教育的职工165人,专职教练40人;业余体校8所,在校学生1680人。继续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53万人。有739所学校、39.93万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达标”活动。举行全民健身活动144次,参加全民健身人员达26.79万人。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2002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869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4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6.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15元,比上年增加372元,增长8.77%。农民人均纯收入2301元,比上年增加114元,增长5.2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1.77亿元,同比增加18.41亿元,增长16.24%。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围绕跨越式发展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环境污染形势仍较严峻。

十、社区建设、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

2002年末,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58个,从业人员2616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51个,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8个,床位2839张。全市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范围的人员有9.5万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3687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范围的人员有0.23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8万元。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955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99万人。全年实发养老金37344万元。有23.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试点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十个区县均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1.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67万人。

十一、人口与就业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1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98万人,农业人口427.44万人;男性人口268.38万人,女性人口244.04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83万人,人口出生率9.4‰;当年死亡人口3.02万人,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3.5‰。

2002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含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单位)为27.75万人,比上年增长3.98%;全部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6.78万人,比上年增长2.67%;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1.4万人。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92万人,但城镇就业矛盾仍然较突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36%;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5%,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除国内生产总值为快年报数据,其余为正式年报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