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宜宾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23:31 来源:宜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00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宜宾“三个美好”为目标,发扬宜宾精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宜宾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一年来,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知难而上,认真贯彻中央的财政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了国民经济主要目标的实现。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比全省增幅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6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2:42.1:31.7调整为23.4:45.1:31.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7.8%,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了2.7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1%,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纵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经济产业层次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发展困难,物价持续低迷;企业职工下岗和就业压力大;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困难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狠抓了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了7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78%,林业产值增长1.81%,牧业产值增长7.92%,渔业产值增长16.02%。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因单产提高较大,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林业现价产值2.67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7750公顷,天然林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30.71亿元。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渔业现价产值1.95亿元,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9.12%。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3.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53%,其中,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5.16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9.77万吨,增长2.64%;农村用电量4.47亿千瓦时,增长10.98%。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继续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遵循“抓大放小、扶优解困”的思路,全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优势企业扩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着力扭亏增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全年完成工业现价增加值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24.75亿元,增长23.63%。

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1亿元,增长31.33%,实现利税27.44亿元,增长23.78%;亏损企业亏损额0.74亿元,下降44.49%。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2.94%,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2.28%,比上年上升12.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58%,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31次/年,比上年提高0.15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4.30%,比上年上升0.4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985元/人,比上年提高6289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102.21%,比上年提高5.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8.24,比上年提高16.64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6.50亿元,增长19.6%。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单位工程1590个,比上年减少13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7.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2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18万平方米,竣工率63.22%,比上年提高3.3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为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以促进内需。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66亿元,增长40.2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3.19亿元,增长30.6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04%;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9.47亿元,增长60.33%,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6.96%。非国有单位投资中农村私人投资完成4.88亿元,增长45.52%;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13亿元,增长30.62%;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7.20亿元,增长167.0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67亿元,增长53.18%;更新改造投资16.02亿元,增长29.98%;房地产投资2.48亿元,增长47.39%。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7.67亿元。新增主要能力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33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48万千伏安,水泥2万吨/年,电石12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万吨/年,粘合纤维2000吨/年,光纤通讯电缆1621芯公里,程控交换机3280万线/年。

对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农业投资1.30亿元,增长68.17%;交通运输业投资3.91亿元,增长52.31%,邮电通信业投资3.43亿元,增长19.25%;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76亿元,增长25.08%。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较大的项目有:金筠地方铁路2.76亿元,岷江一桥加宽改造5500万元,高筠公路改建4300万元,中国联通公司宜宾分公司的GSM三期四期移动电话网8583万元,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宜宾分公司的C网工程5143万元,宜宾市电信公司的小灵通工程和网调工程8047万元,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7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业稳步发展。岷江一桥加宽改造工程新桥部分如期投入使用。年末,全市公路里程已达3830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2825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已占80.7%。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2138.1万吨,下降13.5%,周转量99545万吨公里,下降0.8%;完成客运量11008.4万人次,增长32.3%,完成客运周转量223681万人公里,增长32.9%。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新增交换机容量3.85万门。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5亿元,增长54.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2亿元,增长59.0%;邮政业务总量完成0.3亿元,与上年持平。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7.3万门,全部话机总数达26.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5.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5.4%,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22.9%。农村已有63.1%的行政村通电话。

六、国内贸易

2000年,社会消费品市场逐步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4亿元,增长10.74%。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6.49亿元,下降8.08%;集体经济零售额4.84亿元,下降7.47%;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5.21亿元,增长16.5%。

分城乡市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0亿元,增长6.6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24亿元,增长13.43%。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12亿元,增长11.54%;餐饮业零售额9.43亿元,增长10.2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72亿元,增长10.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坚持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方针,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外贸进出口总额10789万美元,增长52.7%。其中,出口总额4589万美元,增长19.0%;进口总额6200万美元,增长93.2%。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2个,履约103个,协议引进内资40.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618万美元,实现了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旅游业又有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3万人次,旅游收入5.5亿元,增长22.0%,旅游创汇46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23.41亿元,增长50.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9亿元,增长71.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39亿元,增长45.94%。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2.67亿元,比年初增加27.98亿元,增长19.3%;贷款余额130.2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1亿元,增长11.8%。全年现金收入合计410.22亿元,增长22.0%;现金支出合计420.58亿元,增长20.0%。货币净投放10.36亿元,下降19.0%。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82亿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增长12.0%;人身保险费收入1.7亿元,增长6.3%。参加人身保险人数达71.13万人,上升1.6%。保险赔付总额1.0亿元,增长10.8%。

九、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811所,在校生76.31万人。其中:大专学校在校生3626人,中专技术学校在校生598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66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0.13万人,小学在校生50.90万人。在园幼儿10.54万人。7—12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除屏山县外,我市九区县完成“普九”任务。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物、博物馆10个,剧场6个,广播人口有效覆盖率92.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8.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530个(包括个体),病床位967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6.3人、医疗床位19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项目获奖牌共28枚,其中:金牌7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全市有从事体育教育的职工169人,专职教练39人,体校9所。积极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150万人;有626所学校33.68万名学生参加体育“达标”活动,施行面91.79%,达标率99.89%。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2000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职工平均工资6696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372元,增长8.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08元,增长5.45%。农民人均纯收入2084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增长5.15%;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39元,比上年增长13.6%。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7.89亿元,比年初增加11.62亿元,增长13.5%。

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排放工业废水总量8392万吨,比上年上升2.12%;工业废气排放量397亿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01%;工业废水处理率69.63%,废气处理率77.5%,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4.05%,比上年提高4.0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39.8%。

十一、人口与就业

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08.50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4.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34万人,农业人口427.16万人;男性人口266.05万人,女性人口242.4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90万人,人口出生率11.6‰;当年死亡人口3.41万人,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4.9‰。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50.8万人,与上年持平;全部职工人数32.3万人,比上年减少1.1万人,下降3.29%;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0.92万人。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91万人,但城镇就业矛盾仍然较突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31%,比上年末下降0.69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除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指标为快年报数据,其余为正式年报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人口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