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遂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08:19 来源:遂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42次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大力推进“五化联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6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5亿元,增长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3%,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7.96亿元,增长1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0467元,比上年增加1902元,增长14.5%。

承接产业转移效果初显。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5:42.4:28.1调整为27.6:46.1:26.3。第一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02.6亿元,增长17.5%,比GDP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5.1%,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21万户,年末达到8.05万户,拥有从业人员13.38万人,注册资金10.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19.3%和27.2%。新增私营企业685户,达到5398户,安置从业人员5.32万人,注册资金74.49亿元,分别增长37.1%、3.6%、0.7%。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略有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09.7点,降为微显景气;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达到118.31点,落于轻度景气区间。

物价总水平上涨趋缓。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在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上涨的有六类。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7%,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讯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居住类上涨5.7%。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43亿元,增长49.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17亿元,增长23.1%。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80.76亿元,增长69.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1.68亿元,增长66.8%。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粗放式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弱、层次低、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位在全省靠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50.59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4.22亿元,增长14.2%;牧业产值116.22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5.87亿元,增长14.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0.6:2.3:63.3:3.2:0.6调整为28.4:2.4:65.2:3.3:0.8。`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78万公顷,增加0.26万公顷,增0.6%;粮食作物31.4万公顷,增加0.11万公顷,增0.3%;油料作物5.06万公顷,增3.6%;棉花1.06万公顷,减8.9%;药材0.32万公顷,减33.2%;蔬菜、瓜果类2.82万公顷,增9.4%。全年粮食总产量160.87万吨,增长4.7%。

现代畜牧业较快发展。新增万头猪场37个,千头猪场87个,规模化养殖达54.9%。全年出栏生猪449.83万头,牛、羊增长幅度均达到20%以上。肉类总产量43.35万吨,增长9.4%,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8.8%下降到77.6%;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20%上升为21.2%。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品产量4.62万吨,增长16.1%。

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继续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当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1614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000公顷,对10.5万公顷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天保公益林建设0.5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3.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1%。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6万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5.44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2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治理面积0.9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1.18万千瓦时。

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01万口,完成红层找水打井3.71万口。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334个,占16.1%;通汽车的村2055个,占99.2%,全市村村通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实施“大集群、大集团、大链条、大品牌”战略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提速增效“三大工程”,着力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团、园区集聚和6个上市公司、5个百亿园区、6个百亿企业竞相发展格局,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43.9亿元,增长25.6%,占GDP的比重达3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0%,拉动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达342家,比上年末增加6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83.68亿元,增长48.0%;实现工业增加值115.63亿元,增长30.1%。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41亿元,增长27.0%;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49亿元,增长18.2%。完成新产品产值56.63亿元,增长86.2%。

“4+2”产业主导地位明显。“4+2”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86.69亿元,增长29.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0%。其中,食品饮料业28.34亿元,增长18.2%;油气盐化工业30.63亿元,增长23.8%;纺织服装制造业15.84亿元,增长39.3%;机械配套业8.47亿元,增长60.7%。电子制造业3.11亿元,增长180.0%。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74.31亿元,增长46.6%。产销率达到97.6%。

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2.65亿元,增长58.2%;实现利润22.78亿元,增长81.6%。实现利税总额54.49亿元,增长171.6%。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利税7.42亿元,增长20.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4.9点,比上年提高38.4个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统计的59种重点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36种,占63.2%。,增幅在50以上的有13种。鲜冷藏冻肉、罐头、纱、塑料制品、电子原件等产品增势良好。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售电量18.08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8.8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业用电量9.78亿千瓦时,下降0.5%。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8个,减少1个;建筑业实现产值82.1亿元,增长28.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6.2亿元,增长2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增速创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96亿元,增长53.7%,居全省第1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6.73亿元,增长49.0%;更新改造投资51.24亿元,增长45.0%;房地产开发投资51.56亿元,增长56.2%。

新开工项目个数多,规模大。全市新开工项目1156个,比上年增加327个,增长39.4%,其中,上1000万元的项目490个,增加151个;新开工上亿元的项目15个,减少5个。新开工工业项目394个,比上年增加54个,其中上1000万元的209个,增加53个;其中上亿元的11个,增加3个。

三次产业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35亿元,增长80.9%,增速居三次产业之首;二产业投资86.91亿元,增长51.8%;三产业投资77.78亿元,增长35.9%。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比11.5:46.8:41.7。

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建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和投资高增长,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51.56亿元,增长56.2%,占投资总额的20.3%。其中住宅投资38.69亿元,增长49.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88亿元,减少37.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54.84万平方米,增长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7.21万平方米,增长2.7%。商品房屋销售额23.34亿元,增长13.9%,其中住宅销售额20.34亿元,增长13.0%。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60个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9.31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33项,完成投资33.18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8亿元,增长21.1%。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实现零售额40.41亿元,增长21.4%;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01.97亿元,增长21.0%。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8.20亿元,增长2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95亿元,增长21.9%。

各类商品均保持快速增长。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4类主要商品销售统计,零售额增长较快的有食品、饮料、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比上年增长21.2%、49.4%、108.1%、83.2%、20.6%。

品牌旅游、特色旅游得到大发展。坚持实施“五创联动”和生态文明“四大工程”建设,打造“让心灵度假”旅游品牌,遂宁市被授予“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观音故里正式荣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遂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全市共有4A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42.03亿元,增长28.4%;接待入境游客2.8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77万美元。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8年,组团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成功举办第三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四川遂宁(苏州)投资合作座谈会等专题招商会议30余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招大引强效果明显,到位资金再创新高。全市新引进并开工国内项目479个,投资总额299.3亿元,到位资金114.2亿元,同比增长62.9%。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其中电子产业项目64个)、3000万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20个、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106个。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319.6万美元,增长36.7%;出口总额11297.6万美元,增长26.0%;进口总额4022万美元,增长79.5%。外派劳务2476人次,增长44.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9.06亿元。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9亿元,其中,二级路网完成投资0.1亿元;县通乡公路建成102.8公里,完成投资1.02亿元,通村公路建成1322.5公里,完成投资3.87亿元。全年完成营业性旅客周转量:公路185381万人公里,增长0.1%;水路2166万人公里,增长0.1%。完成营业性货物周转量:公路111227万吨公里,增长0.2%;水路3045万吨公里,同比下降4.7%。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新增光缆1447.8皮长公里,光缆长度达到8656.6皮长公里;新增长途电话业务电路380路,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9507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93万门,达到36.93万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6亿元,增长12.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7亿元。移动通讯保持快速发展,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在遂宁运行良好。通讯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7.59亿元,增长13.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1.6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8.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06.78万户,增长30.5%。年末互联网用户数6.02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0.09亿元,比年初增加81.01亿元,增长28.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5.51亿元,比年初增加8.19亿元,增长21.9%。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金融调控措施,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项贷款余额162.02亿元,增加24.22亿元,增长1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9.59亿元,增加10.62亿元,增长10.1%;中长期贷款余额50.66亿元,增加12.47亿元,增长3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0.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6%。其中,活期存款余额66.25亿元,增长17.6%;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04.73亿元,增长58.5%。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业务量持续攀升。目前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保险机构在遂宁营业。全年保费总收入11.43亿元,增长61.4%。其中,财产险收入2.39亿元,增长10.4%;寿险收入9.04亿元,增长83.7%。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63亿元,增长17.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32亿元,增长12.2%;寿险赔付金额1.30亿元,增长2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8年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着力抓实“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助学工程、职业教育攻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安全稳定”五项工作,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812所、在校学生58.3万人、教职工3.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506所,招生3.3万人,在校小学生23.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35%;普通中学169所,招生7.7万人,在校学生22.7万人。为40.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12842万元,为4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658万元,为4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对9.2万名贫困生补助生活费3403万元,“普九”覆盖率保持在100%。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1万人。普通高校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2008年我市被高等院校录取新生15656名,比上年增加1275人。成人高校招生再上新台阶,全市录取新生2346人。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西部农村职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19所(不含技工校),市内中职学校招生3万人,在校学生5.9万人,其中学历教育5.9万人,为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4319万元。

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27所,在校学生达5.3万人,民办学校

校学生人数占全市在校学生人数的9.03%。

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6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科技档案开发成果一等奖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237件,实施专利274件,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22.69亿元。

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推广重大科技成果21项,其中:工业5项,农业8项,社会发展8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159家,比上年底增加5家。商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产值14.6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全年共出版小说和散文集6部,新创作剧目15个,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57个。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增文化产业项目--天上宫观音民俗文化博览苑列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区。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改率达100%,调频共缆传输已通2069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达99.8%。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66万户,其中新增3万户。已有2070个行政村联通光纤电视,行政村通率达99.9%。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加。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全市完成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4个,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3293个,床位7875张;卫生技术人员7094人,其中,执业医师1351人,执业助理医师1461人,注册护士2443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541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9人,注册护士43人;乡镇卫生院10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80人,注册护士354人。

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举办重大全民健身活动20次。全年获全国比赛金牌5枚,获省级比赛金牌27枚,取得建市以来最好成绩。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32条,农民健身工程89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0.34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以“五创”联动为核心,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完成城市基本建设投资0.71亿元。新增公共绿地40.44万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2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1%。新增环卫公厕10座。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城区已拥有公交车202辆,公交线路15条,年客运量420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率35%,每万人拥有公交车5.9辆(标台)。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创建国家模范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城南污水处理厂4改6扩建工、渠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等工程。污染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共削减COD1614吨、氨氮369.01吨。对全市10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生态园区10个,生态村15个和生态家园3716户,绿色社区3个,绿色学校2所,生态细胞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96.8%;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为53.9分贝。

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19个,面积2万公顷。野生物种繁育基地13个。2008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面积250.26公顷,土地出让收入8.94亿元,招拍挂面积占土地出让面积的69.4%,平均每公顷经营性用地收入432.13万元。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总户数122.29万户,总人口384.31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52万人。人口出生率7.89‰,人口死亡率5.63‰,人口自然增长率2.26‰。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36.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05元,增长1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工薪收入6961元,增长15.5%;经营净收入1295元,增长17.0%。人均消费支出8596元,增长18.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299元,增长19.6%;衣着消费支出978元,增长24.5%;居住消费支出709元,增长31.8%;交通和通信支出633元,增长15.9%;医疗保健支出419元,减少3.5%;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333元,增长25.1%。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0台、冰箱87台、洗衣机97台、空调器100台、照相机19架、固定电话77部、移动电话150部、家用电脑35台、互联网用户30户、家用汽车3辆。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7元,增加618元,增长16.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8%。从收入构成看:外出务工收入仍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达到1785元,比上年增加193元,增长12.1%;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189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92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增长4.9%。其中,医疗保健支出226元,增长9.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92元,降低20.6%;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00元,增长18.0%;食品消费支出1556元,增加162元,增长11.6%;居住消费支出353元,增长14.0%。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93台、家用电冰箱10台、洗衣机45台、摩托车22辆、固定电话56台、移动电话81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8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7.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4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183元,增长17.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8万人,登记失业率4.8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4.7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失业救助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年为8.67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95亿元(不含财政拨付人员保险福利费),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89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4.3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5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10.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26亿元。全年为23.51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参加工伤保险7.44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0.09亿元;参加生育保险4.46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0.06亿元。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个确保”进一步推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65元/月,有9.3万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1.13亿元。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将13万人纳入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村人口280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3万人,落实财政供养经费0.41亿元,实现应保尽保,按月足额发放。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0.37亿元;全年募集善款0.15亿元。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2.8%和1.04%,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遂宁统计年鉴-2009》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