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遂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07:22 来源:遂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373次

遂宁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项目推进年”、“惠民行动”的推动下,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增长创出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全市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动力增强,运行绩效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实惠增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0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01亿元,增长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9.40亿元,增长2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6%,拉动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5.54亿元,增长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65元,增长14.9%。(见图1)

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4:39.6:31.0调整为29.5:42.4:28.1。第一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63.31亿元,增长19.6%,比GDP增幅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42.92亿元,增长11.6%。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8.3%,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2007年末,新增个体工商户1.21万户,年末达到7.07万户,拥有从业人员11.22万人,注册资金8.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22.7%和31.3%。新增私营企业643户,达到3986户,安置从业人员5.37万人,注册资金65.75亿元,分别增长14.6%、23.4%、12.3%。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保持较好状态。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乐观。2007年第四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48.3点,处于中度景气区间;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达到154.5点,处于高度景气区间。

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在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0%,衣着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6%,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上涨5.0%。

财政收入再创佳绩。2007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68亿元,增长3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7亿元,增长31.7%。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47.74亿元,增长40.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97亿元,增长34.5%。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位在全省靠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物价上涨过快。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47.45亿元,下降8.4%;林业产值3.51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98.06亿元,增长13.8%;渔业产值4.92亿元,增长14.4%。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0.52.652.83.40.7调整为30.6:2.3:63.3:3.2:0.6。

虽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但农作物单产提高,生产形势仍然良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52万公顷,减少7.78万公顷,减15.8%;粮食作物31.3万公顷,减少3.58万公顷,减10.3%;油料作物4.88万公顷,减1.8%;棉花1.16万公顷,减8.4%;药材0.47万公顷,增长14.4%;蔬菜、瓜果类2.58万公顷,减60.2%。全年粮食总产量156.29万吨,增长9.5%。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出栏生猪474.65万头,牛、羊、兔增长幅度均达到20%以上。肉类总产量54.83万吨,增长13.9%,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1.4%下降到69.1%;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6.9%上升为18.3%。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品产量3.98万吨,增长13.0%。(见表1)

林业发展工作全面推进。省级森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全市继续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对10.57万公顷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37万公顷,天保公益林建设成果1.21万公顷。当年新完成营造林0.5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9.7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达到1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94.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2%。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度,全市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共10.91亿元,新增蓄水能力354.5万方,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5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2.17万公顷,实有耕地面积15.5万公顷。解决人饮水困难7.24万人。改造中低产田土7.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22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治理面积0.98万公顷。

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18万口,完成红层找水打井2.65万口。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304个,占14.7%;通汽车的村2003个,占96.7%,全市村村通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思想理念下,坚持走新型工业之路,奋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呈现出发展快、效益好的特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05.2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5%,增长2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7家,比上年末增加5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8.73亿元,增长50.7%;实现工业增加值77.38亿元,增长3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7%。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34亿元,增长27.1%;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61.38亿元,增长44.6%;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19亿元,增长13.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28.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6.03亿元,增长41.9%。(见图2)

园区工业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10个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88亿元,增长3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8.2%。实现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44.7%,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27亿元,增长30.2%。

优势产业主导地位明显。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59.48亿元,增长44.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3%。其中,食品饮料业增加值19.31亿元,增长18.2%;高档家纺及服装增加值11.02亿元,增长43.1%;油气盐化工业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35.6 %机电配套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63.2%。完成新产品产值31.15亿元,增长26.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55.25亿元,同比增长49.6%。产销率达到98.7%,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销率均超过了100%,分别达到了149.22%、102.3%、102.74%、103.76%。

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75亿元,增长54.4%;实现利税19.97亿元,增长29.0%。实现利润总额12.62亿元,增长42.1%。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利润6.72亿元,增长28.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利润5.9亿元,增长61.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2点,比上年提高25.8个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统计的59种重点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47种,占79.7%。增幅在1倍以上的有8种增幅在50-100%的有8种。鲜冷藏冻肉、化学纤维、丝织品、原油加工量、中成药、塑料制品等产品增势良好。(见表2)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售电量15.95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5.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工业用电量8.32亿千瓦时,增长32.6%。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9个,增加1个;建筑业实现产值61.74亿元,增长2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7.23亿元,增长2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增加,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19亿元,增长49.7%,居全省第一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额占全省投资总额的2.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5.07亿元,增长49.1%;更新改造投资35.33亿元,增长50.8%;房地产开发投资33.0亿元,增长96.3%。(见图3)

新开工项目个数多,规模大。全市新开工项目829个,比上年增加373个,增长81.8%。其中,上1000万元的项目339个,增加90个;新开工上亿元的项目20个,增加11个。新开工工业项目339个,其中上1000万元的155个,增加20个;其中上亿元的7个,增加5个。

三次产业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9亿元,增长288.1%,增速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分别增长51.7%和38.1%。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比9.445.245.4。

房地产开发平稳发展。城市建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和投资高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33.0亿元,增长96.3%,占投资总额的20.0%。其中住宅投资25.98亿元,增长141.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62亿元,增长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9.96万平方米,增长6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18万平方米,增长41.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51.40万平方米,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3.40万平方米,增长35.5%,占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4.7%。商品房屋销售额20.49亿元,增长55.0%,其中住宅销售额18.0亿元,占87.9%,增长94.8%。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70个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3.85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22项,完成投资15.87亿元。遂渝高速公路、“五创联动”建设项目、天马玻璃二期技改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实现竣工。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56亿元,增长17.3%。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实现零售额32.61亿元,增长16.6%;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84.95亿元,增长17.6%。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8.30亿元,增长1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81亿元,增长22.2%。

限额以上企业实力增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16.36亿元,增长20.6%。消费结构升级。以通讯器材、娱乐等为主的发展型、休闲型消费已逐渐形成新一轮消费热点,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均保持快速增长。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4类主要商品销售统计:粮油类、肉禽蛋类受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05.9%和66.0%;书报杂志销售火爆,增长62.8%;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商品深受群众青睐,增长83.8%;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商品继续走高,增长49.1%。

旅游业得到跨越性发展。积极实施“商旅富市”发展战略,围绕“创优”目标,促进旅游产业上新台阶。围绕“八大奇观”精心包装了观音湖、龙凤峡、卓筒井等25个旅游项目;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观音故里国家4A级风景区顺利通过国检。全市共有4A景区2个。全年共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增长4.6%;实现旅游总收入32.6亿元,增长29%;接待入境游客4.81万人次,增长49.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37万美元,增长15.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参加各类境内外招商促进活动,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2007年成功举办第二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成功引进土耳其诺鲁公司、西班牙贝克公司等世界大企业集团,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引进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引进合同内资项目394个,合同内资金额181.33亿元;到位内资项目502个,到位内资金额70.15亿元,其中国内市外到位资金57.5亿元,增长70.5%。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207万美元,增长75%;出口总额8966万美元,增长57%;进口总额2241万美元,增长231%。外派劳务1718人次,增长2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平稳发展。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73亿元,其中客运站建设投资0.19亿元、码头建设0.07亿元。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0亿元,共完成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187.6公里,乡通村公路3636.8公里,遂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全年完成营业性旅客周转量:公路183057万人公里,增长4.3%;水路2164万人公里,增长13.7%。完成营业性货物周转量:公路107810万吨公里,增长5.2%;水路3195万吨公里,增长0.6%。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新增光缆1892皮长公里,光缆长度达到9307皮长公里;新增长途电话业务电路392路,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9127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38.69门,达到157.99万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08亿元,增长3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9亿元。移动通讯保持快速发展,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在遂宁运行良好。通讯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6.89亿元,增长27.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2.5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8.4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81.81万户,增长33.3%。年末互联网用户数5.07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9.01亿元,比年初增加42.32亿元,增长17.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33亿元,比年初增加10.54亿元,增长39.3%。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金融调控措施,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农业、工业和基本建设信贷增长较快,信贷增长趋于合理。各项贷款余额146.90亿元,增加19.4亿元,增长1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5.59亿元,增加9.79亿元,增长10.2%;中长期贷款余额40.63亿元,增加10.19亿元,增长33.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80.43亿元,现金支出680.98亿元,现金净投放0.55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业务量持续攀升。目前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保险机构在遂宁营业。全年保费总收入6.83亿元,增长53.1%,保费收入超亿元的有3家。其中,财产险收入2.19亿元,增长76.8%;寿险收入4.64亿元,增长44.0 %。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89亿元,增长16.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95亿元,增长1.5%;寿险赔付金额0.93亿元,是同期的2.88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7年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977所、在校学生63.82万人、教职工3.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8万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676所,招生4.12万人,在校小学生27.2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6%;普通中学181所,招生8.22万人,在校学生25.03万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9438万元,贫困生补助生活费1224万元,“普九”覆盖率保持在100%。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01万人,每万人口有普高在校生348人。2007年我市被高等院校录取新生14974名。成人高校招生再上新台阶,全市成人高校录取新生2526人。自学考试稳步发展,自考功能进一步拓宽。全年参加自学考试6279人,有287名考生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证书。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西部农村职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20所,市内中职学校招生3.1万人,在校学生5.67万人,其中学历教育5.67万人。

民办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全市民办教育学校(教育机构)120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4.17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78所,在园儿童1.53万人;民办普通小学29所,在校生7243人;民办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327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2所,在校生2.48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励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51件,实施专利232项,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19.5亿元。全年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6项。其中:工业3项、农业11项、社会发展2项。

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153户,比上年底增加6户。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实现产值5.59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新增文化基础设施4098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共出版小说和散文集8部,新创作剧目14个。新增文化产业项目13个。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有线和无线混合覆盖率达到100%。已有2032个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行政村通率达到了98%;调频广播共缆传输已通1996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达96.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63.84万户,比上年新增2.74万户。年初市城区正式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快了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城乡医疗卫生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末,全市卫生机构2021个,床位6587张;卫生技术人员6231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 3970人,注册护士2073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202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78人;乡镇卫生院10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9人,注册护士357人。继续加大力度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工作。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蓬勃开展,全年举办重大全民健身活动25次。成功举办“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211”和“1+1”工程,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6条,农民健身工程92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0.3亿元,较上年增长25%。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以“五创联动”为载体,投资1.2亿元先后建成了中央商务区等20余项市政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2007年市城区新增绿地58.5万平方米,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8.1%,绿地率达36.9%,人均公共绿地8.06平方米,成功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开通了城市“观光巴士”和旅游专线,市城区已拥有公交车202辆,公交线路15条,年客运量400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率32%,每万人拥有公交车5.9辆(标台)。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环保惠民”行动,通过实施蓝天、碧水、达标、宁静、绿地等五大工程,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被省政府命名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污染减排成绩喜人。全年共削减COD5306吨、氨氮352吨。限期治理圆满完成。7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城市环境设施建设获得新突破。河东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市污水处理厂4改6技改工程如期完工。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成功1个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生态小区和15个文明生态村。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88.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为53.0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19个,面积13310公顷;自然保护小区1个,面积20000公顷。野生物种繁育基地13个。2007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面积251.29公顷,土地出让收益14.83亿元,招拍挂面积占土地出让面积的78.7%,平均每公顷经营性用地收益768万元。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总户数120.56万户,总人口383.44万人,全年净增人口3.4万人。人口出生率7.87‰,人口死亡率5.84‰,人口自然增长率2.0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35.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6.36亿元,增长20.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59.35亿元,增长8.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增长1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11.9长%。其中,工薪收入6029元,增长13.8%;经营净收入1107元,增长35.7%。人均消费支出7285元,增长2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594元,增长23.3%;衣着消费支出786元,增长16.8%;居住消费支出538元,增长7.8%;交通和通信支出546元,增长0.9%;医疗保健支出435元,增长16.3%;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266元,增长58.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5台、冰箱88台、洗衣机98台、空调器81台、照相机16架、固定电话73部、移动电话130部、家用电脑26台、互联网用户22户、家用汽车2辆。(见图4)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8元,增加560元,增长18.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1%。从收入构成看:外出务工收入仍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达到1593元,比上年增加196元,增长14.0%;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1853元,比上年增加313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2元,比上年增加399元,增长17.6%。其中,医疗保健支出207元,增长10.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6元,增长43.8%;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70元,增长16.6%;食品消费支出1394元,增加178元,增长14.6%;居住消费支出411元,增长62.8%。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83台、家用电冰箱6台、洗衣机39台、摩托车19辆、固定电话53台、移动电话68台。(见图5)

2007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6.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935元,增长2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2万人,登记失业率4.62%。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4.39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失业救助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年为9.24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6.78亿元(不含财政拨付人员保险福利费),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52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5.8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0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2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10.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24亿元。全年为20.68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参加工伤保险6.88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0.09亿元;参加生育保险4.32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0.06亿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65元/月,有8.47万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0.86亿元。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将11.95万人纳入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村人口219.29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47万人,落实财政供养经费0.33亿元,实现应保尽保,按月足额发放。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0.37亿元;全年募集善款0.02亿元。完成“明天计划”手术350例。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55.7%和14.3%,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遂宁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