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遂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5:06:54 来源:遂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82次

遂宁市统计局

(2007年2月)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高位上升。经省统计局审定,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2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92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95.52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74.50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31.936.132.0调整为29.439.73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69.9%和25.5%。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17.7%,最终消费增长10.6%,净出口增长9.8%,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3%,总消费的贡献率为43.4%。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

民营经济继续加快发展。2006年末,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9538户,年末达到61473户,拥有从业人员91476人,注册资金640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6.8%和26.9%。新增私营企业592户,达到3477户,安置从业人员38530人,注册资金581673万元,分别增长17.5%、18.7%和10.2%。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4.77亿元,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9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58.51亿元,增长31.9%;第三产业增加值37.27亿元,增长11.9%。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3%。

企业景气继续看好。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不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49.74点;企业总体生产经营情况较好,全年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58.76点,均创历史新高。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仍在调控范围内。其中食品上涨3.1%、衣着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2%、交通和通信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0%、居住上涨3.4%。

财政收入再创佳绩。2006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652万元,增长4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841万元,增长31.5%。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含中央、省一次性专项补贴 33.96亿元,增长32.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1.91亿元,增长32.8%。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位在全省靠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以及农村消费不足等问题。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增长。2006年,遂宁农业经受了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抗旱自救,及时兑现“四项补贴”1.13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年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48.17亿元,下降6.0%;林业产值3.13亿元,增长1.8%;牧业产值62.91亿元,增长9.8%;渔业产值4.0亿元,增长9.0%。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40.82.452.63.40.8调整为40.52.652.83.40.7。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8万公顷,增加5.6万公顷,增长19.3%;油料作物4.97万公顷,减少0.37万公顷,减6.9%;棉花1.27万公顷,增加1.1%;药材0.41万公顷,增长15.3%;蔬菜6.25万公顷,增长180.4%。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继续得到推广,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全市优质水稻面积1.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2万公顷,减1.2%;优质小麦播种面积2.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9万公顷,增长20.0%;优质玉米2.59万公顷,增加0.19万公顷,增长7.9%;优质油菜籽面积2.36万公顷,增加0.53万公顷,增长29.3%。

多数农产品产量下降。除蔬菜产量增加外,粮食、油料、棉花等全部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42.69万吨,比上年下降8.9%。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出栏肉猪439.89万头,增加38.22万头,增长9.5%,牛、羊、家禽和兔增长幅度均达到14%以上。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2.6%下降到71.4%;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6.1%上升为16.9%。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受旱灾影响,水产养殖面积7081公顷,下降7.3%;水产品产量3.74万吨,增长9.7%。

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市继续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当年完成营造林4.37万亩,对158.56万亩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目前,全市共实施两大工程66.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0.6万亩,其中:耕地退耕还林27.4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1.2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5.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01.9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达到181.5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03.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2006年,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4.3亿元,“红层找水”打井2.22万口,建成沼气池2.51万口,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0.42万公顷。2006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264个,占12.7%;通汽车的村1969个,占95.0%;通电话的村2066个,占99.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5.24万公顷。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2.23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4.46万千瓦,增长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面提速。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努力克服要素资源供给紧张、生产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合理组织生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76.40亿元,增长2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9.0%提高到57.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新增54户,达225户,实现增加值56.98亿元,增长33.8%,居全省第三位,比全省高9.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增速创历史新高。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31.17亿元,增长34.0%;重工业增加值25.81亿元,增长32.3%。按经济成分分,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2.81亿元,增长11.0%;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44.12亿元,增长41.7%。全市工业五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44.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4%,增长42.1%。其中,食品饮料制造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44.7%;纺织服装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44.6%;化工产业增加值13.08亿元,增长3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6.36亿元,下降22.2%;完成新产品产值24.11亿元,增长183.7%。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在统计的48种重点产品中,有31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达64.6%。尤其是鲜冷藏冻肉、罐头、化学纤维、印染布、丝织品等生产增势良好。其中,增幅在1倍以上的有3种,增幅在50~100%之间有4种,增幅在20~50%之间有11种。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8.88亿元,增长37.1%。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净利润3.77亿元,增长11.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净利润5.11亿元,增长65.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80,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20.58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81亿元,增长43.0%;实现利税15.41亿元,增长26.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19吨标煤,同比下降6.2%。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8个,减少5个,其中,亏损企业5个,减少1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0.13万平方米,增长1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43.43万平方米,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项目年”工作,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100亿元,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比全省高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创历史新高。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7.94亿元,增长42.9%;更新改造投资22.53亿元,增长68.1%;房地产开发投资16.90亿元,增长46.4%。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04亿元,新英石油60万吨催化裂化生产线、市级行政办公大楼、市城区渠河饮水保护治污工程等17项工程已竣工,绵遂高速公路遂宁段、过军渡水利枢纽工程、美丰10万吨三聚氰胺循环经济产品链工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投资项目大幅增加。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584个,比上年增加196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57.1亿元,增加9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18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4.24亿元,增加37.15亿元。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8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9.5%,新增固定资产45.60亿元。

民间投资热情高涨。随着投资政策及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遂宁建设领域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增长迅速。全市民间投资53.53亿元,增长79.6%,占全社会投资的48.5%,比上年上升了12.2个百分点。

投资重点扶优限劣。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做到有保有压,扶优限劣,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快速增长,达到4.43亿元,增长4.3倍;制造业投资32.6亿元,增长75.3%;农林牧渔业投资3.07亿元,增长39.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16亿元,增长27.5%。

房地产开发大幅攀升。2006年,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4.04万平方米,增长37.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92万平方米,下降2.6%;房屋销售面积118.38万平方米,增长105.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环境下,我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步上升的态势,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以住宅、汽车、通讯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热点继续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0.20亿元,增长15.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98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22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28.59亿元,增长18.1%。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77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13.66亿元,增长22.0%。从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商品类值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0%,化妆品增长50.5%,日用杂品类增长25.5%,药品类增长7.5%,家具类增长11.4%,通讯器材下降5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8%,汽车增长84.4%。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精心包装推出了中国死海、广德、灵泉、国宝宋瓷等旅游“八大奇观”,中国死海成功争创国家4A级风景区,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增长53.0%。接待国内游客579.79万人次,增长2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42亿元,增长50.0%。接待入境旅游者3.21万人次,增长10倍,外汇收入731.19万美元,增长9倍。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6年,组团参加了第六届西博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成功举办首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引进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引进内资项目598个,到位资金49.88亿元,增长11.6%。实际合同利用外资14307万美元,增长165.7%;实际到位外资3369万美元增长2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外贸进口总额676万美元,下降22.0%;出口总额16508.4万美元(含转口贸易),增长13.0%。其中自营出口5703万美元,增长21.0%。外派劳务1489人次,增长3.0%。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运输行业平稳发展。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9495.43万元,其中客运站建设投资3179.24万元、码头建设639万元。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061.5万元。完成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62公里,乡通村公路321.07公里,遂渝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全年完成营业性旅客周转量:公路175537万人公里,增长6.0%;水路1903万人公里,增长10.6%。完成营业性货物周转量:公路102450万吨公里,增长2.2%;水路3175万吨公里,增长25.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新增光缆1105皮长公里,光缆长度达到5129皮长公里;新增长途电话业务电路1636路,达到7302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790门,达到30万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1720万元,增长10.9%。全市有邮政局所 209所,实现邮政业务总量6882万元。移动通讯保持快速发展,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在遂宁运行良好。通讯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4183万元,增长11.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5.21万户,增长10.2%,其中住宅电话29.7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1.36万户,增长24.9%。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1.7%,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5.5%。互联网上网用户34367户,增长48.0%。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业务同步增长。存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6.39亿元,比年初增加32.03亿元,增长1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79亿元,比年初增加3.04亿元,增长12.8%。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落实金融调控措施,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农业、工业和基本建设信贷增长较快,信贷增长趋于合理。各项贷款余额127.50亿元,增加14.04亿元,增长12.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5.78亿元,增加10.15亿元,增长11.9%;中长期贷款余额30.45亿元,增加3.48亿元,增长12.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80.79亿元,现金支出584.84亿元,现金净投放4.04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目前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保险机构在遂宁营业。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加速扩张,业务量持续攀升。全年保费总收入435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0%。其中,财产险收入10090万元,增长23.5%;人身险收入33476万元,增长63.4%。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6177万元,增长24.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919万元,增长19.5%;人身险赔付金额8259万元,增长29.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紧紧围绕“建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1195所,在校学生65.27万人,教职工3.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万人。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扎实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841所,招生4.05万人,在校小学生28.4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普通中学184所,招生8.67万人,在校学生25.9万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9355万元,为13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对8万名贫困生补助生活费1000余万元,“普九”覆盖率保持在100%。

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普通高中招生2.8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78万人,每万人中有普高在校生204.9人。普通高校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被高等院校录取新生14827人,比上年增加470人。成人高校招生再上新台阶,全市成人高校录取新生2563人。自学考试稳步发展,自考功能进一步拓宽。全年参加自学考试6924人,有311名考生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证书。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29所(不含技工校),市内中职学校招生2.68万人,在校学生4.99万人,其中学历教育4.99万人。

民办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全市民办教育学校463所,在校学生8.02万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市在校学生人数的12.3%。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励项目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18件,实施专利144项,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8.11亿元。全年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7项。其中:工业8项、农业8项、社会发展1项。

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147户,比上年底增加5家。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户,实现产值3.53亿元。全年培育、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5个。

200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全面发展。2006年,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市文化馆建设已全面完成,射洪县“三馆”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有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新增文化基础设施3067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共出版小说和散文集15部,新创作剧目21个,获国际、中、省各类奖项19个。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新增文化产业项目50个。文物保护更加规范,广德寺等4处文物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年末,无线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4%,调频共缆传输已通1635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达78.8%。电视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6万户,其中新增3万户。已有2036个行政村联通光纤电视,行政村通率达98%。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已于年底前建成。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快了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城乡医疗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成功控制禽流感疫情。2006年,全市加快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6个;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5个,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6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678个,床位5898张;卫生技术人员6129人,其中,执业医师2055人,执业助理医师447人,注册护士1813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202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43人;乡镇卫生院10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3人,注册护士357人。继续加大力度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工作。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建市以来最好成绩。全年举办重大全民健身活动20次,引进NBA娱乐篮球表演、中韩体育交流活动、奥林匹克日活动来遂举办。成功举办遂宁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省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5枚奖牌。组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夺得金牌13枚、银牌13枚、铜牌13枚。全年获全国比赛金牌2枚、铜牌1枚。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211”和“1+1”工程,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24条,农民健身工程14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1%。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以“五创联动”为载体,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城市进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畅通“五大工程”改造,对遂州路、渠河路、滨江路三条主要干线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滨江路景观工程建设,黑化城市道路9.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城区新增公交线路2条,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迅速提升。

2006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面积428.30公顷,土地出让收益94458.5万元,招拍挂面积占土地出让面积的55.2%,平均每公顷经营性用地收益330.1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对水、气、声进行了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成了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城区两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创建了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文明生态村。依法划定了4个县城、77个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了6家省控限期治理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关闭7家造纸企业的制浆生产线,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噪声低于55分贝,达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万公顷;自然保护小区19个,面积1.3万公顷。野生物种繁育基地1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24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治理面积1.18万公顷。